• 媒体东大

【人民网】到2027年,江苏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将达国际先进水平

2024-11-2314发布者:唐瑭

分享到:

11月22日,高投毅达研究院和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举办“江苏智能制造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现场获悉,按照江苏部署的产业发展行动目标,到2027年,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将达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成为江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江苏作为我国制造业重要基地,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个直投项目落地,来自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南京埃斯顿酷卓,成为通过三千万撬动一个亿资金的幸运儿。此次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论坛获得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相关部门支持。哈工大、东南大学以及埃斯顿酷卓首席负责人等业界“顶流”,分析产业现状,共探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机遇。

人形机器人产业是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质生产力载体,是江苏重点发力的前沿性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省级部署目标,不仅2027年要达到国际先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更要着力实现“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企业主体活力迸发。

“总规模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正式启动运行后,各产业专项子基金正在有序申报中,这些基金中,已有不少锚定了人形机器人这片新的蓝海领域,并着手开展投资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许伟表示。

目前江苏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张逍越介绍,整机方面,南京埃斯顿、苏州汇川的工业机器人年出货量均已突破2万台,已成长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在物理空间的重要体现和关键装备,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前沿代表。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广泛应用,还需跨过‘高性能、低成本、批量化’三道门槛。”面对挑战,张逍越透露,接下来省科技厅将大力推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围绕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环节,攻克自主决策与规则、刚柔耦合仿生传动机构、灵巧手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协同攻关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全身协调运动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安防、智能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创新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付宜利表示,目前从政府政策出台和企业融资等维度不难发现,机器人,尤其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机器人的上下游带动能力强劲,覆盖基层零部件、传感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有多个路线,从长期看要以“场景牵引、沿途下蛋”思路进行发展。

“我国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诞生在东大实验室。”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围绕“人形机器人双臂遥操作技术及应用”解读行业,在他看来,机器人有没有人的外形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够实现人的感知、认知、决策,这依旧需要研究攻关。“前景是非常美好的,但产业化落地面临着很多重要问题,比如如何降低成本等。”宋爱国提出,人机交互是实现应用场景落地的重要手段,宜通过人操作机器人,把人的知识智慧和机器人相结合,慢慢提高智能化水平,逐步取代人的远程操控。

上周,南京专项母基金直投3000万元,撬动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投资1亿元共同助企业完成1.3亿元融资目标的消息,令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公司声名大噪。这次直投也标志着江苏省级母基金和首批产业专项基金投资工作正式启动。

22日论坛上,该企业首席技术官臧家炜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体力型劳动和灵巧型操作,预测从现在起到2030年,体力型机器人将具备初期落地场景,结合调研数据,预测到2030年市场规模可能在6万亿元左右;而要像人手一样进行灵巧型操作的机器人可能会稍晚一些落地。

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袁亚光表示,成本的革新助推商业化的进程,像人形机器人这样对于规模化以及降成本有极度苛求的新兴产业,在中国发展有独特的优势。“国内产业链配套越来越完善推动了降本进程,设计及制造技术的优化也助推降本,从这个角度看,国内产业链企业大有可为。”(倪敏)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责编:张鑫、张妍)



原文网址:

http://js.people.com.cn/n2/2024/1123/c360301-4105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