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授予杜二虎同学“东南大学杰出学生”荣誉称号的仪式上,土木学院院长李爱群对二虎说了“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党和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不要忘记老师的辛勤培育、同学的友爱帮助和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才环境;不要忘记今后的路还很长,面对荣誉,要戒骄戒躁,自强不息,努力发展得更快更好……其言谆谆,寓意深厚,笔者深以为是。二虎从一个贫困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固然与他天资聪慧、勤奋刻苦、自强奋斗分不开,但假如没有国家扶贫助学政策,没有老师、同学及社会各界的关爱,没有东南大学良好的育人环境,很难想象他能走到今天。
是的,如果不是中学老师一再上门劝说,也许二虎初中未毕业就要辍学打工;如果没有滁州二中的“宏志班”免除了他三年高中学费,二虎也许会因贫困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如果土木学院的陈镭副书记没有利用假期“坐火车、汽车、拖拉机”去二虎那个偏远、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寒家庭走访,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全院上上下下对这个“特困生”的特殊关注;如果没有遇到像“史今班长”一样关爱鼓励他的辅导员袁琴,没有来自老师的悉心教诲、同学的深挚情谊,二虎这个曾经内向羞怯,甚至有些自卑的男孩,也许不会像今天这样阳光自信,生气勃勃。一粒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除了需要良好的基因,强烈的成长渴望外,更需要丰厚的土壤、阳光雨露的滋润和精心的呵护。李爱群教授要二虎“三个不要忘记”,实际也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人才成长与育人环境的关系。
关爱学生,努力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我们办学的题中之义,宗旨所在。胡凌云书记、易红校长也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办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发点,我们的教学科研活动,我们的管理服务工作,都应以有利于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素质养成,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成才。这不是哪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东大教职工都应该铭记在心,实践于行,落实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
应该说,我校良好的办学传统,多年来持续开展的“三育人”活动,广大教职工辛勤的工作,都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那些在自己岗位恪尽职守、切实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老师、干部和职工们也得到同学们真心喜爱和尊重。杜二虎这个新时期优秀大学生典型出现在土木学院不是偶然的,是与该院悠久的育人传统,单秉梓、蒋永生、吕志涛等老一辈教师言传身教,院党政领导的重视,以及学生工作线上的同志长期深入细致的工作分不开的。正如李爱群院长指出的,“学校、学院的文化很需要像陈镭、袁琴这样尽职尽责,热爱学生工作的一线干部和辅导员来传承,在思想教育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架起社会、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桥梁。
但毋庸讳言,我们有极少数的部门和个别同志,在工作中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常常是从便于个人或部门工作的角度考虑事情、制定规章,而不是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常常热衷于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而不愿扎扎实实地为同学们办些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常常眼睛盯着上面,以领导满意不满意为准绳,而忘记了我们一切工作最终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还有,就是一些同志之所以会在工作中推诿扯皮、态度冷漠,更深层次是与这些同志对工作缺乏热情,忘记自己的崇高职责,对学生缺少“爱”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简单说教、外部监督,甚至一般的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它还来自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热爱和发自内心对学生的关爱。我们的老校长李瑞清先生,一生力行“视教育若性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这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亲情的“大爱”,为我们树立了千秋敬仰、为师为教的楷模。
常听同学说,“今天我为东大骄傲,明天东大为我骄傲”。是的,对老师,对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学生茁壮成才,服务国家,造福社会更让人高兴和骄傲的了。而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说,母校值得他们骄傲和怀念的,也不仅是大楼大树,品牌声誉,更有老师悉心的培育教诲,同学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和来自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爱。这点点滴滴的关爱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留下的是满眼绿荫,长成的是参天大树。(石 鼎 周 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