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校友风采
于无声处——记我校教学特等奖获得者、基础医学院院长曾水林
发布时间: 2010-05-25                    访问次数: 419

 

     这里是一个无声的世界,甚至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方。但这里却是每一个学习现代医学的人必须经过的门槛———它就是进行基础医学教学必须具备的人体解剖实验室。在我校丁家桥校区一栋普通的五层楼里,就有几间这样的实验室。
    学医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在医学院里,最脏最苦,最不容易出成果的地方就是人体解剖实验室。如果你从事的是这样一种工作,那么你将每天陪伴着一具具僵冷的尸体,在散发着强烈刺鼻的防腐剂气味的实验室里,进行着枯燥、重复的人体解剖教学。所以,长期以来,搞人体解剖也是最没有人愿意干的一种工作。然而,今年已49岁的我校基础医学院曾水林院长自打从事人体解剖教学工作以来,却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块“无声”的土地。
    “是人民给了我这个机会”
    尽管干的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但曾水林院长谈起自己的工作,却依然充满感情。他说起了他的经历。原来他是1973年高中毕业后就下放到安徽省东至县农村的一个老知青。在广阔但贫穷的农村里,他萌生了学医的念头。1975年,他因为表现优秀,经考试到原南京铁道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服从组织的安排,留校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没想到一搞就是二十几年。
    “听说学医的都不想干这个。你怎么……”笔者不解地问。
    “是啊,学医的谁不想做个名副其实的医生。但没有这人体解剖,谁也当不了医生。”
    “这道理谁都知道,但你怎么一干就是这么长时间。现在当院长了,还经常往人体解剖室跑。”
    “的确,我们这个职业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它的艰苦工作环境是普通人不能忍受的。而且它又不像临床医生那样会令人羡慕。但是这个职业的确要人做啊。说实在的,刚开始我也不想干一辈子,但我的老师,他们在那么艰苦的年代长期做这项工作都无怨无悔,真是不容易。我想起他们,就没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
   “再说,我从一名知青,到今天能做到一名大学教师,都是人民给我的机会。下放的几年,在我看来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让我增加了丰厚的感情经历。那里淳朴的民风使我时刻想到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曾院长补充道。
   “这里照样能做出成绩”
   对人体结构这一秘密的探索在中外文明史上都曾留下光辉而略显悲壮的色彩。如今,在科学日益显达的时代,人体的结构早已经不能引起一般人的兴趣,甚至在医学院里,学生有时也是不得已而学之。可是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人体解剖教学的老教师,曾水林院长却对之有着舍之不去的感情。他担任着有近千名学生和130余名教职工的基础医学院院长,繁忙的行政工作完全有理由使自己离开这个“不太舒服”的岗位,而让别人去顶一下,可是曾院长却依然坚持在一线工作着。用他的话说,“实在舍不得离开这个干了多年的地方。好好地干,这里照样能做出成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和教改方面,近两年来,曾院长承担了本科生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临床解剖学及研究生神经解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主持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等东大教改课题,以及学校“振兴行动计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医学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他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人体解剖的教学经验,对现阶段我国的基础医学教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先后独立或合作发表了“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加快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重视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等数篇论文。同时,他参加了多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出版了有关专著。
    在科研工作中,他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研究转向神经生物学研究。近年来,他在神经解剖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先后主持并承担了多项省部级基金课题,如“GNF对SVZ干细胞在神经组织发生中作用的在体研究”、“颈上节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实验研究”、“骨髓基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实验研究”、“细胞刀治疗帕金森氏病机制的探讨”等课题研究,并发表了相关文章,指导了12名硕士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科研项目是由他本人做项目主持人,但是发表文章时,他总让学生做第一作者,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这种谦让的品德常令他的学生感动。
    身体力行做表率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曾水林曾表现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从1999年他担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后,他又把这种高尚的作风带到了更重要的岗位上,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深深影响和带动了一帮年轻的同志。
    在学院现领导班子中,他是第一个到位的。当时,学院里由于人体解剖等基础岗位缺乏吸引力、待遇偏低等多种原因,老师普遍缺乏动力。曾院长深感责任的重大,他和随后调来的其他领导一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一方面,他们加强师德教育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此作为转变作风的出发点。另一方面,他们借助当时南铁医与东南大学合并的契机,申请各项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几年来,在曾水林院长的领导和带动下,整个基础医学院改变了以往默默无声的形象,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均做出了优秀的成绩,该院先后被评为铁道部、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会、学校科研先进单位等。
    笔者和多数凡人一样,对人死后的遗体有种天生的敬畏。但这一次,在采访这位整天与人体标本打交道的曾院长面前,在他亲切的言谈中,我甚至空前地觉得死去的另一种境界。我想莫非在曾院长他们看来,在寂静的无声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魅力。采访完毕,甚至还来不及道别,曾院长就已从院长办公室出来,从衣架上熟练地套上白色的工作服,脚步匆匆地向他工作了多年的人体解剖室走去。(嵇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