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同志(1913~1997)生于1913年10月8日,江苏仪征人。曾在开封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求学,1935年留学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经济科。1929年16岁时在南京读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组织遭破坏一度失去联络的日子里,盛华一面积极找党的关系,一面自觉投身于爱国救亡、抵制日货,参加青年反帝大同盟活动。他是为学马克思主义而到日本留学的,抗战爆发他即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部服务团社会调查组副组长。在新四军苏皖支队任政治指导员时,在家乡仪征及邻近一带扬州、天长、六合等处打过游击。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0日)新四军军部重组,盛华编入新四军一师一旅(师长粟裕、一旅旅长兼政委叶飞),该师又兼苏中三分区。盛华有胆有识,以及谙熟日语的特长,组织上调他任敌工股长、科长、敌工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城工部长,苏北一地委党校党委书记,华中野战军俘虏军官管理处处长,苏中区党委联络部副部长,华中工委党校教育处长等职。建国后历任苏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华东人事部教育处长,盐城地委副书记,52年10月任华东纺织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57年1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9月调浙江省工作。担任浙江省委委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浙江省高校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浙江省科委党组书记、主任,79年在南京工学院任党委书记、院长等职等。于1957年、1979年两度在复旦工作,历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第二书记、书记兼副校长等职。1984年调上海人大常委会文教委主任,同年离休。1997年12月25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5岁。
他是辛亥革命先烈、海军中将、肇和军舰舰长盛延祺(白沙)的长子,从小受到其父振兴中华、驱逐列强的爱国主义宏伟抱负和实践的薰陶,他牢记孙中山对父辈的教诲“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各种情况下他都忘不了读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保持科学敏锐的头脑,使他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不断变化着的一个个新的历史时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父亲牺牲时,他刚九岁,父亲为国捐驱大义凛然的高尚形象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他,使他少年时代就加入党的行列投身艰险、火热的革命活动中去,而全然不怕白色恐怖。父亲唯一的遗产仅是一箱子书,但给他留下的却是廉洁传世的精神财富。战争时期他处理过多批从敌方缴获的财物,滴水不沾。进城后,仍旧保持生活俭朴的风气,数十年来穿的大都是旧衣服,有了补钉,往往是自己亲手补,直到离休这个习惯也没有丢掉。他关心群众,爱惜人才。在各次政治运动中他都尽一切努力保护各级干部和知名教授,敢于大胆使用和提拔有能力的干部使之人尽其才。因为他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倾听各方面不同意见,干部和教师们都特别喜欢找他谈心。他是个非常热心的人,不论是谁处于困难之中向他求援,只要做得到和不违反原则,他总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他帮助过的人真是数也数不清。他却从来不向组织和别人伸手,他从来不送礼,也不接受别人的礼物。更不让家属、子女接受礼物。他的大儿子在上海结婚,他坚持移风易俗,不请客不受礼,不送喜糖。他对儿女要求特别严格,从小培养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四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来没有让父母接送过。上山下乡之际,四个孩子三个到黑龙江农村,一个到江苏农村插队,一个也没留在父母身边。恢复高考后,对于子女亲友高考、入学一概不开后门。改革开放以后,曾在两所高校担任主要领导,要求把出国考察的名额分给对学科有真才实学和年富力强的同志。自己以身作则,一次也没出国,名额都让给了别人。盛华同志立党为公,把温暖送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不愧是一位党龄很长的老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