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校友风采
奉献祖国 奉献人民 奉献科学----记我校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王志功教授
发布时间: 2010-05-25                    访问次数: 1007
 

  今年8月20日,以中科院半导体所陈良惠院士为主任,863计划光电子专家组专家陈弘达教授和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刘伟平高工为副主任的专家组在南京对我校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下简称射光所)的最新研究成果———“0?郾35um CMOS 2?郾5Gb/s光纤通信发射机”和“2?郾5Gb/s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等20种芯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其中8种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种为“国际先进水平”,2种为“国内领先水平”。
  也就是在这一天,专家组对射光所的“射频、超高速与光电集成电路无生产线设计平台”的研究和建设成果同时进行了鉴定。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射频、超高速与光电集成电路无生产线设计平台”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多项目晶圆芯片制造服务、芯片测试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结合、学研产相结合的特色,属国际首创,具国际领先水平。
  看到自己回国八年来的努力终于取得的成果,国务院人事部归国定居工作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射光所创始人王志功所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八年前从德国回来时的场景情不自禁地在眼前浮现。
  黑森林边的告别
  1997年夏天,在德国南部著名风景胜地———黑森林地区曾住过一家中国人,他们就是我校无线电系教授王志功夫妇以及他们两个在德国出生的儿子。王教授的家就位于黑森林地区的一套三室两厅的高级公寓里。王志功夫妇俩都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取得了德国绿卡。但当下他们最热烈、最急切讨论的话题却是即将要回祖国。
  黑森林地区景色十分优美,在这一望无际的森林中散步,松鼠、野兔甚至小鹿会不期而遇。这里向东200公里是奥地利,向南50公里是瑞士,向西20公里就是法国。周末假日,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法国的古城堡常是他们一家人远足的好场所。然而,面对着早已经熟悉的场景和曾徜徉流连的生活,王志功夫妇在即将离开德国这个第二故乡的时刻,却选择了到马克思的故居德国特里尔去做远行的告别。在那里,王志功教授与他久已景仰的伟人马克思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早在小学五年级时,语文课本里出现的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王志功这位今年刚过五十的中年知识分子也用半生的努力和追求践行了他对马克思这句名言的理解。
  从山区接线员到南工高才生
  一九五四年,王志功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均不识字。从小经受乡村特有的淳朴浸染,塑造了王志功厚道、勤劳、踏实的为人。一九七一年,读完初中后到当地一个小小的山区邮电所当接线员。争当劳动模范,成为他当时最现实的努力目标。他以农家子弟的执着,自学了高中课程,研读了电话机、交换机原理以及无线电广播等书籍,熟悉掌握了修电话机、装收音机的技术。
  一九七三年,王志功被公社评为劳动模范、市级优秀共青团员。他所在的公社推荐他参加大学招生的文化考查,勤奋使他脱颖而出,他踏入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大门,就读于无线电工程系。王志功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把分分秒秒都用在学习上。英语是上大学才从ABC开始的,为了弥补这个空白,他坚持清晨读、晚上写,哪一天没有完成定额指标,周日一定补回来。正是这三年半的刻苦学习,为他日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他,一边从事教学科研,一边继续给自己充电。当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他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顺利登上了头班车。他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是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970年代末国内计算机还很少。学校计算机系进口了一台微机。白天排不到上机时间,他就晚上8点进去,第二天早上8点离开,持续两个月,完成了有几千条语句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对十多种典型电路进行了分析,写出了高水平的硕士论文。
  “一个人不能迷信天才,不能自恃聪明,学习需要勤奋,知识在于积累。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这是他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得出的体会。硕士毕业后他赴上海同济大学电气系任教。一年后被安排脱产学习德语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出国德语考试,他的事业之旅,驶上了高速公路。
  更上一层楼
  一九八四年,他被选送到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进修,导师博世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微电子专家、德国的“微电子之父”。王志功一到德国就全身心投入到课题研究,三个月后取得了研究成果,得到导师的赞赏。博世教授从州政府为其申请到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由此,王志功成了他的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中国博士生。
  攻博伊始,王志功用八个月时间,对容性耦合差动放大电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全面的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结果。按照导师要求,他把电路研究的成果同系统应用相结合,又在三十年代米勒创立的再生分频器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提出了窄带再生分频式时钟恢复电路的新思想,受到德国邮电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并资助三十万马克。他用三年多时间,经过两次工艺流程,研制出一种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的超高速集成电路。发表其论文的国际权威刊物IEEEJ-SAC的编者按语中称该成果“具有革新意义”。
  一九九〇年夏天,王志功以优异成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经博世教授推荐,他来到位于德国南部弗来堡市的德国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连续七年在德国政府组织的五项联合攻关项目中承担最前沿的攻坚课题,成功地设计了上百种光纤通信用超高速、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连续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他设计的多种芯片相继被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德国电信和航天局等重要部门及大公司采用;他五次在欧洲固体电路大会,四次在国际砷化镓集成电路大会,两次在号称“固体电路设计奥林匹克”的国际固体电路大会上宣读论文;他申请了七项德国发明专利、三项国际发明专利;同所的各国科学家难望这位年轻中国人之项背,他成了该所的研究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国际电子电工协会高级会员。美国几家大公司争相以高薪聘请。
  心中有故土祖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志功教授在德国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在他的心里却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发展。1992年,王志功第一次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他十分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当他看到在这么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四十年来没有一名直接来自中国大陆的报告人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一张海边留念的照片背后提上了“眼前脚下是西方世界,背后心中有故土祖国”这句令他辗转反侧的话语。
  王志功教授在德国出色的工作既得到了我国政府,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褒扬。1995年夏,他和妻子应德国总统的邀请,前往波恩参加德国总统为欢迎江泽民主席访问所举行的盛大国宴。当他们得到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接见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王志功深深感到,是祖国给了他出国深造的机会,他的命运同祖国息息相关;只有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多年刻苦钻研掌握的高新技术才更加有意义。在国外取得的荣誉和成就没有让他陶醉和满足,异域优裕的生活没有磨灭他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1994年至1996年,他两次应邀回国讲学,深感祖国对高新技术及其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集成电路的需求量高达几百亿元,但需求量的绝大多数依靠进口;需要的集成电路品种在1万种以上,国内实际能开发的仅有300多种;已建的集成电路生产线,90%以上在为国外的公司加工芯片,很少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集成电路设计队伍,美国有40万大军,中国只有2000多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产值占整个行业的比重不到1%,而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65%与集成电路有关。更令他焦心的是,作为我国信息安全关键、信息产业支点的集成电路,如计算机的核心芯片CPU、互联网关网卡电路等,几乎百分之百的从国外进口,这极大地威胁着我国的信息网络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他强烈意识到:我国的微电子教育、研究和产业发展需要自己的研究队伍,发展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业刻不容缓。
  面对祖国的召唤、母校的期盼,王志功夫妇决定放弃国外一切优越条件,举家回国定居工作。当时,他们的决定在所在的研究所和大学以及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面对一些人的疑问或劝阻,王志功说:“中国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祖国和人民哺育了我,我应该报答。为了报效祖国,我们矢志不移。”1997年9月,王志功教授一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回到了阔别15年的母校东南大学。
  爱心浇铸“中国芯”
  1999年11月,在教育部支持下,他在国内开办了首届“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高级研究班”。此后,他又集中大家的智慧,写出长达13页的建议书,呈送教育、科技、信息产业等10多个部委,并接受有关方面提议直接寄送李岚清副总理。12月25日把信寄出,8天之后,即2000年1月3日,李岚清副总理就在他的《关于国家设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开展中国芯片工程的建议》上批示:“要作为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加速我国微电子和软件技术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支持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李岚清副总理指示下,有关部委迅速制订了发展我国微电子和软件的计划。两星期后,科技部决定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他被聘请为基地的五人顾问小组成员,为基地的建设出谋划策。这是他回国两年多心血的结晶。
  1999年8月,他带领全研究所师生奋战一个暑假,完成了我国第一批新型集成电路的设计。芯片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建所以来,在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我校等有关方面通过“211”和“985”等工程一千多万元支持下,射光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射频与超高速光电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高技术研究中心。台湾著名实业家焦廷标先生为王志功报效祖国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所吸引,慷慨捐资上千万元,在王志功领导的研究所内成立东南大学———华邦电子联合研究中心,为其开展世界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资金保证。到目前为止,该所研究经费累计已超过三千万元。
  经过不懈努力,射光所研制的光纤通信用芯片的速度越来越快,2002年,他们研制出了速度达40Gb/s的光纤通信用芯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果投入产业化,可以把我国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通行速度提高10倍以上。
  如何把实验室的研制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产品,从而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一直是王志功教授梦寐以求的目标。今年初,在他的策划下,以射光所的十几种芯片及技术专利作为技术入股,射光所与江苏长新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校大学科技园内联合组建了总投资一千六百多万元的江苏新志光电集成有限公司。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依托该公司,能够使射光所的最新“中国芯”迅速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由于王志功教授的出色工作,几年来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励。2004年4月30日下午,江苏省劳动模范王志功教授与26名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代表一起在南京受到正在江苏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同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十周年高层论坛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和设计分会2004年年会”上,王志功教授被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评选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十周年风云人物”,并荣获“优秀园丁奖”。建国55周年之际,王志功教授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表彰为“全国侨界十杰”。
  放弃在国外得到的一切,回到祖国扎根,以中国心浇铸中国“芯”。这需要一种境界。有了这种境界,就能聚集、团结志同道合者,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出来。回国八年来,在王志功教授带动下,已先后有7名来自英、法、美、加等国家的学有所成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加入了射光所这个富有创新活力的团队。他们正致力于开拓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新领域,以发展我国自己的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事业。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年正好是“知天命”之年的王志功教授把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贴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他时刻以此激励自己用行动向着新的高峰努力攀登。(
 嵇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