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校史钩沉
回忆中大物理系三七级
发布时间: 2010-05-25                    访问次数: 1247

  人老了,爱回忆往事。50多年前中大物理系三七级的学习和生活对我们影响至深,一些印象萦回脑际,难以离去。索性将它写下来,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若干中大历史传统、演变、成就以及那个时代的一些特点吧。
  中大物理系三七级先后共有二十多名同学,记得到1948年还在班上的有王业宁、王海彬、王重欣、刘咸铎(后改名丁夫)、何汝雄、麦伟麟、周大同、陈方培、陈道元、张毓贤、张鸿矶、柳文琦、诸燮宁、梁昆淼、盛镇华、章绵、彭方璧、彭映煌、程履绎、温蓉等人。其中绝大部分同学均系1945年秋在重庆进入中大一年级,陈方培于1946年秋由厦门大学转来。1948年,彭映煌去解放区参加革命,盛镇华因病休学,何汝雄在最后一学期离校去香港,后来请柳文琦代办了去英国留学手续。1949年“四一”事件中,程履绎同学被反动派暴徒殴打,因伤重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1945年物理系三七级同学初入校时,系主任为赵忠尧教授。不久赵忠尧教授去美国,参观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试验,系主任由施士元教授担任。物理系三七级一些主要课程的老师为:一年级的普通物理———陆慎仪教授,化学———郑兰华教授、微积分———杨篪引副教授;二年级的理论力学———施士元教授,电磁学———王恒守教授,微分方程———徐曼英教授;三年级的光学———施士元教授,热学———沙玉彦教授,无线电———毕德显教授,高等微积分———周鸿经教授;四年级的近代物理和理论物理———周长宁教授。1948年底周长宁教授赴美访问,他所授课程由苟清泉老师代理。普通物理、电磁学、热学、无线电、近代物理都配有实验课。冯端、黄世明、汤定元、斯允一、高联佩、梁诚裕等几位老师曾担任三七级实验指导教师。中大物理系的师资阵容强大,主课都由教授担任,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如施士元教授为我国研究核物理的前辈,居里夫人的高足,又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的老师。毕德显教授为著名电子物理学家,我国军事通信工程教育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长宁教授精通粒子物理,当时这门学科正在蓬勃发展,他紧跟世界潮流在中大开展实验研究,后在美访问时不幸因病逝世。苟清泉老师后来担任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为知名的原子、分子物理专家。当时中大物理系的年青老师后来也大都成为专家学者。如冯端老师是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汤定元老师是著名红外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
  三七级初入大学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面临如何建设国家的重要关头。许多同学出于爱国热诚,希望胜利后的中国早日富强,要求国家进步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反对内战,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物理系三七级同学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参加了“自然科学社”,这是当时理学院在地下党领导下的一个进步社团。那时,王海彬、彭方璧、彭映煌等思想比较进步,参加了地下党,柳文琦参加了新青社。他们带领同学们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又积极参加反迁校和护校工作。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中大校内的革命气氛和学生的革命热情更高,王海彬、柳文琦、彭方璧调去军管会参加接管工作。彭映煌于解放后不久从解放区回到南京,据说在市委工作。张鸿矶、麦伟麟、张毓贤参加了二野为进军西南准备接管干部而建立的西南服务团。丁夫与系友郭协取是一对恋人,他俩一道参加了解放军文工团。1949年6月,我们毕业后,梁昆淼留本校物理系任教;章绵留本校数学系任教;王业宁去南京药专任教;陈方培、周大同分配到南京市的中学任教师;陈道远应东北工业部的招聘去沈阳东北电业总局工作;温蓉和她的先生一起去了天津拖拉机厂;诸燮宁和她的先生、中大航空系校友郭心谦,一道参加了解放军。从此,大家各奔东西,除少数同学个人之间有些接触外,多数同学彼此间从没有再见过。1982年5月,外地来的4位同学丁夫、陈方培、麦伟麟、柳文琦和在南京的4位同学王业宁、王海彬、梁昆淼、陈道元共8人非常高兴地参加了南京大学80周年校庆和物理系的活动。我们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人数最多的同班同学聚会的机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岗位一般都有较大变动,后来的工作单位是:王海彬———南京化工设计院;彭方璧———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外贸局;柳文琦———东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张鸿矶———武汉河运专科学校;麦伟麟———昆明云南光学仪器厂;王业宁———南京大学物理系;陈方培———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张毓贤———昆明云南光学仪器厂、西安公路大学;丁夫———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陈道元———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盛镇华———湖南省常德师范专科学校,曾担任副校长;诸燮宁———在空军和导弹部队工作;章绵和王重欣于毕业前不久结婚,一道先后调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解放前的几年间中大是全国学生运动的中心之一。由于经常罢课、游行,同学们的学业受到一定影响。解放后又服从组织分配或响应党的号召,不能都继续进行物理专业的工作。即使如此,大家凭借自己深厚知识基础、勤奋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满腔革命热情,在各自的教学、研究、技术、管理岗位上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无私奉献。其中突出的有王业宁,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梁昆淼,南京大学教授,编写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在国内同行中享有盛名;麦伟麟,全国劳动模范、著名光学专家、云南光学仪器厂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学术委员,多次荣获国家级和部级科技奖;周大同,江苏省和南京市的劳动模范和特级教师;等等。
  目前,我们都已年逾古稀。我班同学除程履绎牺牲迄今已55年外,彭映煌、梁昆淼、麦伟麟、张鸿矶、温蓉、王重欣、何汝雄七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其他同学有的也疾病缠身,甚至进入老年痴呆状态。我们怀念昔日的师长和同学,怀念当年充满热情的学校生活。当今时代给予青年同学们的学习条件以及对同学们的要求和我们那时已完全不同。看到校园内朝气蓬勃,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我们十分高兴。相信从21世纪我们母校的物理系里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学者专家,为伟大祖国的发展强大作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注:两位作者均系物理系三七级校友,陈方培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陈道元为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本文内容得到一些同学修改补充,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