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校史钩沉
光辉的历程——追忆我校早期党团组织革命活动
发布时间: 2010-05-25                    访问次数: 1047
  20年代的东南大学是南京地区革命的摇篮,党团活动的中心。
        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马克思主义的烨烨光芒,五四运动的滔滔浪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影响,东南大学的民主科学精神及优良校风哺育了20年代东大的一群优秀儿女。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罪恶统治,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
        1923年10月,中共上海地委兼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南京的5位共产党员编为第6小组,其中就有4名是南高、东大学生。当时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及《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也是南高、东大的学生。
        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于8月20日至25日在东南大学梅庵举行。东大学生谢远定代表南京团组织参加了该次会议。10月10日,东大学生在党、团组织的影响下,联合全市各校学生三千多人召开声讨军阀曹锟贿选总统大会。10月下旬,团南京地委决定在东大建立团支部。12月30日,东大教授陈去病在南京国民党召开的全体党员大会上当选为南京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4年初,东大、河海工程专科学校等学生代表在东大梅庵开会成立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宗旨是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学说。4月,以东大为中心的国民党南京市第一区党部成立。5月4日,南京学联召开五四运动纪念会,东大杨杏佛教授在会上说:民主与科学的实现,全靠青年去争取去奋斗。给数千与会青年以启迪。
        1925年3月12日,东大举行了孙中山先生追悼会,高度评价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革命的丰功伟绩,追悼会不久,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正式成立,东大成立了国民党东大第一区党部。自6月至8月,东大的共产党员、社青团员和国民党员,均全力投入五卅运动及工人运动。
        1926年5月30日,东大等七校1000余人在东大操场召开“五卅”惨案周年纪念会,会后集队赴英领事署作和平示威。6月10日,东大农艺系学生吴致民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7月30日,东大经济系学生、共产党员文化震任南京市团委书记。
        1927年春,在北伐军迫临江苏的前夕,封建军阀作垂死挣扎,表现出十倍的疯狂。3月14日,东大学生成律(国民党左派),吴光田(社青团员)两人被直鲁军逮捕,17日于小营被砍头示众。成律于狱中就写好遗书:“勿为我开追悼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最为可贵的是成律就义时坚不屈膝,被颈戮五次,惨不忍睹。4月7日,东大学生会临时执委会致电《申报》,刊出军阀残暴恶行及烈士的贞操。后来全校进步师生为纪念成、吴两烈士,在校园梅庵六朝古松旁建纪念亭、立纪念碑。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中国革命,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仅我一校就淌了多少鲜血,付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三十年代的南京,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蒋介石的大本营,是那时“黑暗的中国”最难见天日的一个地方。这里,国民党反动派的党、政、军机关充斥,党棍、特务、军队、宪兵、警察多如牛毛。南京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枷锁,是越收越紧了。
但是,这样的气氛没有吓倒我们当时的中央大学的学生们。“一二·九”革命高潮前后,南京的学生运动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能否勇敢的打破国民党的枷锁,而是如何找到共产党的领导,因为这使得共产党因为国民党的打压屠杀逮捕和破坏,已经转入地下工作。以至全国革命高潮来到了,革命群众运动失去了自己的指挥部。这是“一二·九”时期南京学生运动和平、津、上海、西安等地不同的一个重要情况。
        1935年上半年,就组成了后来成为中央大学学运核心力量的读书会,后奕斋(后文翰)、季钟朴、薛葆鼎、孙运仁、夏林(林家旅)、张刚(张植华)、张式愚、冯秀藻等都是最早的成员。接着,又陆续发起成立了中大学生“中日问题研究会”和“新文学社”、“二五剧社”等文艺社团。其中以“中日问题研究会”最为活跃,会员多,经常举办中日“和、战问题”的公开讨论会,是当时中大最引人注意最大的社团。中大读书会的一部分同志,很快和文化界、妇女界、职业界的进步活动分子组织的南京读书会发生联系,并同他们一起,在一九三五年秋天成立了文化界座谈会。王昆仑,孙晓村,曹孟君,季洪,狄超白,陈洪进,汪德彰,薛宁人,千家驹,后奕斋,李庚,薛葆鼎,夏林都先后参加。是把老一辈同志和学生积极分子联系起来,并包括文化,妇女,学生,职员各界的人在内的组织,是由老一辈同志原来组织的“南京读书会”扩大面来的这个团体为一九三六年成立的南京各界救国会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可以说是后者的前身。
        党员、团员、进步群众,在新的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夕,又逐渐聚集起来,形成了开展革命运动的骨干力量。
        北平同学“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游行示威,宋哲元用大刀水龙镇压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各校学生,三五成群,群情激愤,不可遏止,都在酝酿着示威、罢课。但是,南京不仅没有全市性的学生组织(如北平市学生联合会),而且各校的学生自治会也没有掌握在爱国学生手里。
        中央大学的学生此时群起而攻之,将当时阻拦学生运动的读书会主席赶下台,选举了新的主席,掌握了学生自治会通过了罢课和游行示威的决议。很多人激动的通宵未睡,第二天学生们成群结队的上街游行示威,遭到了国民党宪兵队的镇压,由于是在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遭到的镇压比较强,所以中央大学的游行声势不够浩大,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但是也正是因为南京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中央大学主导的这次游行无论对于当时的时局还是对于中央大学的学生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除此之外,中央大学的学生团体也通过会员个人和外围团体,组织援助绥远抗战,派遣赴绥慰问团,发动支援青岛、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举行“九一八”纪念会(国民党反动派已经禁止在“九一八”、“一二八”纪念日集会),组织大一新生抵制军训,和高中学生在集中军训营中反对法西斯式的控制和无理折磨学生的斗争。不过,这些斗争规模都很小,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运动。
        “秦淮水接延河水”,“迎风逆雨结群俦”。南京学联是在民族存亡危急之秋,在党的思想引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在少数失掉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带动下,由热心救国的进步青年组成的,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正是救国救民的责任感,把我们这群青年聚集在一起;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思想,把我们这群青年引上了革命的道路。
        生而为英,死而为烈!
        热血染山河,浩气弥千古!
        回顾历史,在20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我校的学子们在共青团的青年运动中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展望未来,面对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东南学子也必将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灿烂的篇章。
(周 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