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是南京著名的高等学府,其重要的一个创办人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被称为“东大之父”的郭秉文先生。
今天是8月29日,整整四十年前的8月29日,这位出生于南京的中国教育界泰斗逝世于美国。
在美国为“南高师”揽师资
郭秉文(1880—1969)是南京江浦人,1908年赴美留学,19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美期间,他曾担任中国留美学生联合会会长。
1914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1920年底改名为“东南大学”)虽还在筹备期间,即请郭秉文在美国为“南高师”广揽师资。郭秉文奔走于欧美留学生中间,为“南高师”和后来的“东大”物色了众多的人才。其杰作之—,是促成了拥有数百名中国留美学生的“中国科学社”迁来南京(其中有任鸿隽、杨杏佛、过探先等精英人物),成为“南高”师资的重要来源。胡适先生曾风趣地说,要不是蔡孑民先生(蔡元培)有约在先,我也难逃郭秉文之手!
1915年,郭秉文返国后,就在南京出任“南高师”教务主任,1918年3月,校长江谦生病,郭秉文代理校长,翌年,他正式出任校长。
在1920年4月的“南高师”校务会上,郭秉文就提出,要办好“南高师”,必须有上乘的师资,而欲获上乘之师资,必须“寓师范于大学”。大学的学科齐备,有利于学科的互补,有利于师资的深造。所以他主张改“南高师”为大学,校内多人表示赞同。
首次招收八名女学生
在郭秉文任“南高师”校长之际,他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高校应开女禁”,即招收女学生。他们的主张得到校内刘伯明、杨杏佛、陆志韦等著名教授的鼎力支持,但地方上却持反对态度,甚至连思想较开明的实业家张謇及老校长江谦也对此不以为然。
1919年12月,“南高师”校务会上—致通过了陶行知关于“南高师宜首破女禁”的提议,并决定于第二年夏天正式招收女生,但江苏省议会却传来—片反对之声,社会上也流传出种种难听的话。
郭秉文等人顶住压力,一边到处宣传,一边和北京大学联系,决意采取联合行动,决定于1920年夏,两校同时招考女生。后来,因为北京的保守势力更强大,北大被迫缩小步子,暂收了几位女旁听生,而“南高师”仍按原计划公开招考,成为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高等学校,促成中国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当时,来“南高师”投考的女子达百余人,“南高师”的评分标准十分严格,做到了“男女一个样”,不降低标准,最后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8人分别为李今英、陈梅保、黄叔班、曹美恩、吴淑贞、韩明夷、倪亮、张佩英。她们和男生同堂上课,英语成绩却普遍好于男生,李今英更曾经在全校夺魁。
广邀名家“自由讲学”
郭秉文认为,学术自由是繁荣科学的必由之路,他担任东大校长后,主张“自由讲学”,延揽国内外的许多名流学者,不分党派,利用学府讲坛,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应限于学理研究,不作实际的政治活动,尤其不应作人身攻击。
当时,南京被北洋军阀统治,但在东南大学校内,杨杏佛教授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学生可以举办“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下,东南大学成了南京地区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地。
1921年7月,郭秉文利用暑假时间在校内举办了“暑期学校”,请来了美国的杜威和孟禄、德国的杜里舒、本国的梁启超、胡适、张君劢等海内外名流学者,在暑期学校宣讲各自的主义和观点。闻讯而来的全国各地旁听生不下二干余人,其中还有两人来自朝鲜。因此,当时的学界都认为,东南大学学风纯正,学术气氛浓厚。
“倒郭”风波无奈去职
郭秉文在南京办学十年,免不了要和地方军政首脑接触,这位向来主张教育独立、不愿过问政治的教育家,不免沾惹“攀附军阀”之赚。
1925年1月6日,段祺瑞执政的北洋政府教育部,突然下令免去郭秉文东南大学校长之职,任命胡敦复接任。决定来得太突然了,一时朝野震惊,东大校内更是议论纷纷,坚决要求北洋政府教育部取消任命。江苏教育会先后致电教育部:“号令不顺人情,徒损中央威信,唯望收回明令。”江苏省长韩国钧也致电段氏政府:“恳请郑重考虑”。
但报纸上却出现了“倒郭”文章,说郭秉文投靠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办事专断……账目不清”等。
很快,情况明朗化,报纸上出现了汪精卫、吴稚晖等国民党人士的文章,称郭是“教育界的吴佩孚”。后世学者考证后指出,“倒郭”的真正原因是郭秉文与本校教授、国民党员杨杏佛有矛盾所致。杨杏佛秉性耿直,对郭秉文的工作常直接指责,二人关系不很和谐,这是工作上正常的事,但这一矛盾却被人利用了。这次风潮是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内某些上层分子合谋所致,东大的内部矛盾被利用、被扩大,郭秉文则在风潮中辞职,赴美国考察去了。
郭秉文去美国后,长期在美国教育界任职,1931年回国后,曾担任财政部常务次长、联合同救济总署副署长等职。1969年8月29日,他病逝于美国。
09.8.29《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