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百年讲堂
西方哲学专家邓晓芒教授精彩演绎“黑格尔美学系列四讲”
发布时间: 2010-05-26                    访问次数: 1159

 

   


        
   
      
         近日,在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盛邀之下,著名西方哲学专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晓芒教授莅临我校九龙湖校区人文讲座报告厅,精彩演绎“黑格尔美学系列四讲”,并取得圆满成功。尽管这是邓晓芒教授首次系统、深入、全面地讲解黑格尔美学体系,但每一次讲座都挤满了前来聆听的学生,他们高涨的热情,以及与邓晓芒教授踊跃的互动,使人文讲座报告厅俨然成了一个黑格尔美学学术的论坛和艺术理念的殿堂,将有力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理念、艺术情操和人文精神。

        春色满园美,四月芬芳醉,九龙湖的碧波荡漾着诗一样的涟漪。四个夜晚,人文讲座报告厅的一位大师用四场精彩的演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历史和逻辑交织的美学和艺术之门,置身其境,流连忘返。他就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黑格尔的专家——邓晓芒教授。

        邓晓芒教授在“黑格尔美学系列”第一讲中从黑格尔美学的概念体系出发,回顾了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思想渊源,并指出黑格尔的美学之于黑格尔的全部思想体系的位置在于艺术是感性表达绝对精神的意识形态,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正是通过艺术创造出来的,继而具体指明美的三个环节在于理念的内容、感性的形式和显现美的艺术家,而黑格尔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历史和逻辑的一致,即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维度,将艺术分为三个历史和逻辑阶段,即作为艺术起源的象征型艺术、作为艺术理想的古典型艺术以及作为艺术衰亡的浪漫型艺术,邓教授接下来的三讲即是按照这一划分具体演绎而来的。

        在第二讲的象征型艺术里,邓教授把艺术的视域放置于原始的人类社会,起源于惊奇感的象征型艺术只是前艺术阶段,内容和形式正在互相寻找,但没有找到契合点,于是,在象征型艺术的历史进程中,古波斯的艺术很实用但缺乏精神意蕴,古埃及、古印度的艺术虽然有了精神理念,但是仍然采用夸张、歪曲的物质化的艺术形象,而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逐渐开始利用非物质化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精神性的信仰。在第三讲中,邓教授通过对古希腊的艺术解读给我们展现了艺术的理想即古典型艺术,古希腊艺术之所以是艺术的理想和高峰,就在于古希腊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古希腊艺术的自然神和普遍性开始表现为现实生活,神具有了人的形象和活力,而人体形象也已经是精神化的神圣化的,体现了精神和自然的统一,乃至于整个古希腊的意识形态都凝聚在神话、史诗、雕刻、悲剧等艺术之上,只不过古希腊的艺术理想仍然是外在感性的,尚未深入人的内心。第四讲是艺术衰亡——浪漫型艺术,这一阶段指向的从中世纪直至黑格尔时代的所有艺术,浪漫型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开始有意识的分离,出现了艺术的分野即表现主义和形式主义,由此艺术要么归宿于宗教,要么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而衰亡。尽管在浪漫型艺术中爱的情感成为了单纯的精神的美,移情的艺术手法也使内容和形式达致统一,但是艺术最终要表现的还是理念。在浪漫型艺术中,除了实体的精神和感性的形象,还加入了第三个环节即主体的个性,正是人的主体能动性创造使得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传统与创新的内在矛盾中仍然具有前进的动力,只不过在当代社会,艺术已经成为挽救文化危机的批判性、反思性的手段,虽然艺术日趋大众化,但是将艺术置于现实生活才能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邓晓芒教授的“黑格尔美学系列”讲座,更多地是用理性化的、哲学化的视角去解读艺术和美的历史和真谛,因而如何将深刻且有相当高度和难度的讲座内容表现出来,对于举办人文讲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作为研究黑格尔思想的专家,邓教授利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极富逻辑性而不失风趣,褒扬和批判兼具,显示了其深厚的功力和大师风范,每次讲座过后学生都有踊跃的提问,并对邓教授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邓教授引领他们走进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美学和艺术境界。(  许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