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菁菁校园
图灵奖得主 Ni kl aus Wi rth 为院庆做精彩报告
发布时间: 2010-07-02                    访问次数: 179

        6月5号下午,1984年图灵奖得主NiklausWirth应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之邀,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ComputerScience:AHistoricalPer-spectiveandaCurrentAssessment”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汪芸副院长主持,罗军舟院长,耿新副院长,以及计算机学院部分老师,部分校友和广大同学都参加了此次报告会,NiklausWirth博士深入浅出的演讲,让每位聆听者受益匪浅。
  Wirth教授是著名的语言设计者之一,被誉为“Pascal之父”。1971年,基于自己的开发程序设计语言和编程的实践经验,Wirth教授首次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Program-ming)”的概念,这种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又称为“自顶向下”或“逐步求精”法,在程序设计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成为其中的一种标准,尤其在后来发展起来的软件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Pascal的成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带来的巨大影响,都没有停止Wirth教授继续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适应并发程序设计的需要,他又成功开发了获得广泛应用的Modula语言。
  Wirth博士的演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计算机早期发展情况的概述。教授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分别讲述了那个时代计算机发展的状况。在这段时期,计算机主要以大型机和上位机为主,此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以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第二部分讲述了近年间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工业商业应用成为了计算机发展新的方向和动力。可编程硬件也开启了新的计算机结构的设计,使得软硬一体化设计成为了主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工程师们发现计算机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用的工具本身出现了冲突,同时我们发现虽然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在这些年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发展,但在应用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我们需要继续从已经过时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中吸取可用的经验,有力地促进计算机更广的发展。在第三部分,Wirth博士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职业经历和研究生涯,和同学们分享了他从事计算机专业几十年来的心得体会。
  在整个讲座中,Wirth博士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期间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如果把早些年间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喻是蜗牛的话,那么现在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就是直升飞机。诸如此类恰当而易于理解的比喻,使得整个报告会都掌声不断。Wirth博士不仅讲述了这几十年来计算机发展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在现代计算机发展条件下所遇到的瓶颈和一些可继续研究的热点问题,激起了同学们的广大兴趣。最后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Wirth博士对同学们所关心和不解的问题一一认真解答,让所有在场的师生都获益良多。
  6月6日上午,在礼东楼二楼报告厅,Wirth教授继5日在李文正图书馆报告厅的报告“ComputerScience:AHis-toricalPerspectiveandaCurrentAssess-ment”之后,又带来了一场题为“DesignofaconfigurableMultiprocessorSystemonaProgrammableDevice(FPGA)”的精彩报告。
  这一报告主要围绕Wirth教授的近期研究成果展开。Wirth教授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向在座师生展示了一位图灵奖———计算机学科最高奖项———获得者的大师风范。在整场报告中,Wirth教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他设计的多处理器系统,并在报告中举例给出了该系统涉及的一些指令的格式。他还向大家介绍了他对自己所设计的系统的评估,整个开发过程中,设计阶段占了10%的时间,而90%的时间是用于测试和纠正系统。整场报告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最后的提问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师生们纷纷就Wirth教授的报告提出自己的疑问,问题有难有易,Wirth教授均耐心讲解,他还邀请有疑问的同学在会后继续和他讨论,大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不言而喻。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5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活动之一,Wirth教授的报告不仅带来了当前计算机学科的前沿动态,使同学们对当今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在推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增强其在国内乃至世界影响力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能邀请到NiklausWirth教授莅临学校讲学,这不仅是学院的骄傲,也是东南大学的骄傲。同时也加强了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国际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的联系,展示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这对学院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李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