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至善论坛
导师的责任——在土木工程学院导师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吕志涛
发布时间: 2010-07-02                    访问次数: 1354

        (一)博导、硕导是东南大学的希望和未来,更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希望和未来。
  我于1986年6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同年7月,学校批准我为教授。当时,全校连我共20来个博导,每个博导都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特色。譬如,我们土木学院的丁大钧、宋启根以及我,分别在RC刚度和裂缝、RC力学以及RC抗剪和预应力等方向上在国内的地位是公认的。
  20年过去了。现在我院就有博导20多位。因此,我们东大土木在国内应有更多的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博导、硕导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荣誉,说明你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因为不是每一位教授、副教授都可以评上的。
  责任,每一位博导,应带领你的团队(集体)前进,要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及时地了解、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动态、重要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进步;不断思考应研究的新课题;向国家和省部有关部门及重大工程指挥部申报科研项目和课题;组织你的团队(集体)认真开展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并且,及时搞好结题及成果上报等工作。
  博导、硕导的一个大重要责任是培养人才。博导要争取入选全国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也惭愧,我们土木学院至今还没有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指导的博士生已有60位之多,但只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全国共百篇),有2篇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博导的责任是很重的。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人才培养任务,更要做好科研工作,带领一帮年轻人发展。另一方面,我想强调一点,我们土木学院的教学工作,一直十分出色。因此,我也很希望博导、硕导们在教学方面作出更大成绩,学习蒋永生教授,争取国家教学成果奖,争取成为全国教学名师。
   (三)导师,应坚持“不断革命”。
  各位老师,尤其是博导,从做教师起,奋斗到今天,当了博导,也属不易。所以,想歇一歇,松一口气,也很可以理解。因为“革命是分阶段”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已经到顶了。不要认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学者”以及院士,是极少数的,轮不到自己,所以,“算了,还是多搞点工程项目、横向课题,多照顾一点家里,补偿补偿过去对家属和子女的爱的缺失!”我很理解这种想法,但是,我更认为这种想法最好不该有。因为东南大学的发展要求着你,土木学院的进步等待着你,学科的前进依靠着你,年轻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的一双双眼睛在看望着你。况且,作为东南大学的博导,也应该朝更高的目标前进,请各位“不断革命”。
   (四)我希望博导们向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学者努力;我也希望40岁以下的硕导们,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冲刺。
  我认为,作为东南大学的博导、硕导,对自己要狠一点,应努力争取成为国内的著名学者、教授。不要让别的高校或国家和省、部有关部门只认同我们土木学院的几个人,应使我们的博导、硕导都被人家认知、认可。
  为此,我认为我们的博导、硕导应多撰写论文、著作;多出研究成果;多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技术会议,争当各级学会、学术委员会中的理事、委员;多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抓住机会出国进修,访问及合作研究,进一步扩大视野和思路。
   (五)博导、硕导,应力争当好学者,不做学术活动家。
  我认为,我们作为博导、硕导,应当踏实钻研,不要想当然。要经常地到图书馆、图书室去借阅图书、中外杂志,查看资料、文献。也要多去新华书店和外文书店浏览浏览。
  当前,论文剽窃,学术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你搞抄袭,剽窃,造假,必将葬送自己的学术生命。事例、教训不少。国外,有韩国的黄禹锡,国内最近有某某大学的某某。希望大家能进一步引以为戒。我们大家都应做到不“浮”,不吹,不要常赴饭局,常请客吃饭,更不搞学术不正之风。同时,切忌想当然地提出一种说法:想要研究的课题都已被以前的学者研究过了,似乎现在已没有什么好研究了!我认为,只要大家多看国内外杂志,多作深入思考,应研究的课题还是很多的,譬如,对我们结构工程学科来说,新材料、新结构体系在不断产生,新的工程技术问题在继续出现……我想,我们在研究中应多一些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创新成果,但不要想当然,也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我很不想看到有的教师,一旦当了导师后,自己不再撰写论文,见到的只是你为第二作者的论文。当然,你更不应该变成为你学生论文的第一作者。同时,我们要反对浮躁,如只求论文数量,追求一年出几本书,甚至“专著”。反对在科研中追求“短、平、快”,忙于跑项目,找鉴定,……,这样的结果是垃圾论文成堆,对于国家无益,对于自己有害,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去年,我在一次会上说过:“学术无止境,财富无止境;我们要无止境地追求学术,但不要无止境地追求财富”。今天,我要补充一句:“成才须勤奋,成功无捷径”。
   (六)导师,要培养学生,而不应役使学生。
  我们博导、硕导,对研究生应以培养为主,不应将他们只当劳动力使用。不要把学生招来是为了干活,为了完成项目、任务,只在临近毕业才叫他(她)们匆匆去拚凑论文。当然,让研究生在完成课题及项目过程中培养是对的。问题的核心是我们脑海中应时刻想到“培养”两字。
  同时,在培养中,一定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创新,允许失败,但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乱搞“假设”,乱提“理论”,标新立异。
  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既严格要求,又十分关心。让他们做出合格的,优秀的学位论文。
  对学生,我们博导、硕导还应注意言传,更重视身教。特别在治学中,应虚怀若谷、严谨求实,正确地引导和影响学生。我们应记住王选院士的话:“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他首先要做个好人”。让我们热情而严格地教育学生,使他(她)们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