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我校科技工作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和“基础突破、应用领先、交叉集成、争先进位”的原则,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上不断创新,人才、项目、基地、成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科研经费总量由2005年的5.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9亿元,持续位居江苏高校之首,总量已达34.7亿元。
一、重视基础研究,促进我校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科研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资助计划以及东南大学基本业务费中的科学基金等等,激发了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五年来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绩斐然,从2005年获得资助79项,到2009年获得资助192项,5年间共获得资助项目601项,获资助的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
全校凝聚力量,选择关键领域,实现牵头承担国家“973”项目的突破;“十一五“期间,我校作为牵头单位已连续五年获得“973”项目资助。
我校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7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并以优异成绩获得滚动支持。
二、争取纵向科研任务,锻炼高水平研究队伍
承接国家级纵向科研任务,是提高科研队伍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五年来,我校共获“863”项目资助97项,获支撑计划项目资助17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项目10余项,涉及经费超亿元,为我校“十二五”承担重大项目打良好的基础。
学校还积极争取部、省及其他各类项目,五年来一共承担项目约1200项,经费超过45748万元。
三、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科研基地是科技创新工作的积聚地,也是人才培养的高地,加强科研基地的管理,发挥科研基地在科技工作的作用,是我校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的保障。
五年来,我校新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平台)6个,是我校历史上科研基地获批建设最多的五年。这些科研基地涉及信息、能源、材料、机械、土木、医学等领域,为我校科技工作实现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在江宁高技术开发区已正式开始筹建,研发大楼预计年底封顶,明年开始使用。与此同时,南京市正式发文批准设立二级事业法人单位“东南大学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核定事业单位编制20名。该实验室的建设必将有助于我校信息学科占据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地位。
四、进一步加强国防科研管理,努力为国防事业多做贡献近几年,我校承担的国防科研项目在数量、质量上稳步发展,承担的项目类型基本覆盖现有的各类国防科研计划,尤其是创新项目承担数在教育部高校名列前茅;我校已参与并承担了国防五个重大专项的研究工作。国防科研承担了我校第一个“973”项目,获得我校第一个国家发明奖。目前我校有五名教授为总装专业组成员,两名教授为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拥有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两个教育部重大专项联合研究中心的分中心。
为保证国防科研的顺利开展,我校在教育部高校率先通过了保密资格论证、质量体系认证,并拿到生产许可证。
五、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贡献率
“十一五”期间,我校加紧与经济发展迅速的重点区域建立研究院或专业研究院,目前已在异地建立研究机构6家;同时,与20家以上大型企业实现技术对接,与600余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五年来,共审查4428项横向科技合同,合同总经费11.2亿元,获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基金项目资助71项,涉及资金超过8亿元,在江苏高校名列榜首。近几年,江苏省教育厅对本科院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中,我校在全部七项指标中均名列前茅,其中绝大部分指标名列第一。
六、结合国家需求和自身优势,培育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开展对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攻关研究,在一些领域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标志成果。
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包括合作项目),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3项,教育部一等奖13项,二等奖19项,江苏省一等奖11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6项。5年来,我校“三大论文检索”数量和排名总体上升,发表SCI论文2562篇,EI论文4576篇,ISTP论文2194篇,总体排名显著上升。五年来,我校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9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88项,外观设计授权691项,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的增量,专利的授权量、授权量以及有效专利均名列全国高校前五位。(科技处 李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