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校友风采
创新创业的东大人——访70 届校友、江苏省人大常委、泰州林海集团董事长陆海民
发布时间: 2010-10-26                    访问次数: 2044

为加强母校与各地校友的联系,寻求地方知名校友支持,筹建东南大学泰州校友会,9月20日,校友总会、机械工程学院及党委宣传部一行四人来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拜访了我校机械工程学院70届校友、江苏省人大常委、林海集团董事长陆海民,并对他进行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专访。          忆往昔峥嵘岁月
  在林海集团会议室,待我们坐定后,陆海民校友从门外走来,身着一件林海集团的厂服,满头黑发,目光如炬,精神矍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完全不像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倒似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在座谈交流中,陆海民校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掌门人”的“架子”。谈起在东南大学的求学生活,陆海民校友稍作回忆后说,虽然已经毕业40年了,但他对在母校的学习生活却还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陆海民校友回忆说,1965年他考入当时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机械系学习,当时就住在文昌宿舍区里,上课是在南高院。那时的宿舍现在还在,他说,虽然那时生活条件与现在相比是非常艰苦的,但在当时也不觉得。当时在大学读书除了学习没有太多的业余生活,课余主要就是看书。虽然没有其他太多的娱乐活动,但感觉大学生活还是非常充实的,在大礼堂前,六朝松下,图书馆里度过了那段人生中美好的大学时光。
  陆海民校友回忆说,他当时读书的时候学制是五年,因为入学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所以他真正在学校里读书的时间却只有大一短短的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陆海民校友就与同学们一起到当时的南京汽车制造厂,之后还到南京第二机床厂参加劳动,一边劳动,一边学习。这段经历令陆海民校友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他们当时在工厂里的劳动和现在的大学生到工厂实习的情况不一样。那时他们每天就住在工厂里,和工人们一同从事生产劳动,做一样的工作。“那时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我特别要感谢当时的老师们,虽然他们现在大多都已经不在世了。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老师们也来到工厂里和我们一起劳动,并利用劳动的间隙坚持给我们上课,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创新创业治厂有方
  步入林海集团的厂区大门,厂区内各类设施齐全,物品排放整齐规范,道路整洁通行有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林海集团的产品展示大厅里,从解说员对林海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创新产品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他那份发自内心的企业自豪感、荣誉感。我们不禁为陆海民校友的创新创业历程和治厂方略感到由衷敬佩。
  1970年毕业后,陆海民校友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工作,1973年调回家乡泰州工作,在林海集团一待就是几十年。从技术员干起,到支部书记、车间主任,直到1984年11月,陆海民校友出任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原泰州林业机械厂)主要负责人时,企业的资产不足千万,年销售收入也仅有1000万元左右。在他的带领下,林海集团解放思想,上下齐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的优异成绩。现在的林海集团已是资产超过23亿元、销售超38亿元、利税达3.3亿元,在国内内燃机行业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说,林海集团今日的辉煌与陆海民校友先进的管理理念、开拓创新的思维和成功的治厂方略分不开的。
  陆海民校友说,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动力。在企业创新工作中,陆海民校友确定了企业以小动力为核心技术,围绕小动力大做文章,产品开发坚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科学论证”,按照市场的要求、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了符合市场需要,能够发挥林海所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2004—2009年共计申请专利81项,获专利授权48项。在林海集团的特种车辆的研制和销售工作中,陆海民校友坚持领先一步,实现产品开发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他提出坚持“双自”方针,抓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控制的核心技术,确保从产品外观设计到关键技术都拥有独创性。对ATV(All-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越野车)等产品不断进行产品改进和质量整顿,完善质量技术水平。同时不断开发新品,形成系列化,2005年开发成功的ATV520,使用了林海历史上功率最大的发动机,采用了多项国际前沿技术,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新宠。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在林海集团创新创业是陆海民校友的用人理念。他说,人才是企业创新力的源泉,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关键,要充分调动优秀技术营销人才的积极性,让做出贡献的人有成就感,让勤奋工作的人有自豪感。在林海,只要你工作勤奋并为企业做出贡献,不仅能得到荣誉,在工资待遇和地位也都能得到体现。2000年林海设立了技术和经销两个特区,根据业绩,他们平均可以获得企业人均收入近2倍的工资。林海集团还首家推出了技术职务高聘制度,对承担技术含量高、效益显著的项目骨干人员予以重奖。这些政策对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陆海民校友介绍说,目前除了他之外,在林海集团工作的东大毕业生只有10个人,因此,他特别希望和真心的欢迎能够有更多母校的毕业生特别是机械工程学院的系友到林海集团工作,开始自己创新创业的人生之路。
  林海集团的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陆海民校友也获得了无数的荣誉。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称号,2008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2009年被评为泰州市突出贡献人物,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同时,自1998年以来还被选举为江苏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拜访陆海民校友前,笔者曾在互联网上想搜索关于他的信息,但除了个人简介和林海集团的介绍对他有所反映外,很少有对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的个人成长经历、业绩或成就的介绍。在与陆海民校友的同事们交流后,笔者发现他为人非常低调,平时全身心地忙于企业的建设与管理,基本不接受媒体对他个人的采访。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是陆海民校友的做人准则,也是这位老学长送给学弟学妹们的忠告。他说,“东大人给人的感觉历来就是沉稳,踏实,不张扬,虽然这可能会给人一种保守或墨守成规的错觉,但是,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做人要沉稳,一步一步地走,着急不得。做事情要踏踏实实,实实在在,不可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在谈到创新时,陆海民校友指着会议室墙上林海集团的LOGO和企业精神说:“我们林海集团的企业精神就是诚信、创新,诚信就不用多说了,它是做企业的基本要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没有创新,企业就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创新不是异想天开,创新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要创新最重要的是基本功要扎实”。在基础教学上,东大是有传统和优势的,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能够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把基础打实,打牢,这是创新的基础。
  陆海民校友说,虽然已毕业多年,但自己也经常回母校看看,最近的一次就是今年5月底到九龙湖校区做“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评委。通过参加这次竞赛的评委工作,他发现参加竞赛的大学生都非常敢想,虽然有的创新作品还略显稚嫩,但大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很活跃,敢于打破常规,这一点是非常可喜的,值得肯定的。陆海民校友说,从林海集团近年来分配过来的大学毕业生来看,创新的自主意识不够,创新精神和创新力较弱是比较普遍的。他建议高校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举办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大学生毕业生如何能够尽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陆海民校友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林海集团每年都要对新进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他们大多在企业都要有3至5年时间的较长适应期。因此,陆海民校友建议大学生们要特别重视自己的实践工作。他说,自己读大学时那段在工厂边劳动、边学习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工作帮助非常大。那时老师们所教的书本上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生产实际中,而在生产实际中遇到了问题也可以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得到解决。因此,他建议大学生们要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类实践工作,将在书本和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中,来检验自己的所学,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陆海民校友表示,自己虽然毕业多年,但作为一名学子多年来一直心系母校,关心母校的改革与发展,希望未来能够与母校在人才的合作培养、科学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加强联系与合作,同时能够为母校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李震)
  附:陆海民校友简介
  陆海民,男,1948年9月出生,汉族,江苏泰州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任江苏林海动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