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校史钩沉
辉 煌 历 程——浦口校区办学20 年掠影
发布时间: 2010-10-26                    访问次数: 4713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掀开了波澜壮阔的一页。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东南大学也在酝酿描绘新的宏伟蓝图。
  为了解决事业发展、规模扩大与校园面积狭小局促之间的矛盾,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并按照南京市规划,东南大学新校区定址浦口。1988年12月31日,东南大学浦口校区奠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建设,1990年秋第一批学生入驻浦口校区,开启了新校区办学历程。此后还进行了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共建成各类校舍20余万平方米和基本配套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使浦口校区初具规模,从而为学校的事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空间,同时也优化了学校整体办学环境。
            一
  浦口校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历届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曾多次研究和部署浦口校区的有关工作。校党政主要领导韦钰、陈万年、陈笃信、朱万福、顾冠群、胡凌云、易红等多次莅临浦口校区现场解决问题,保证了校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各院系按照“全校办浦口校区”的精神,对浦口校区的建设和发展都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浦口校区地处城郊接合部,校区的校园环境和办学秩序时常受到干扰,每次校区正常教学和工作秩序遇有干扰时,浦口区委、区政府以及镇、村领导和公安部门的领导都十分重视,采取措施排除干扰,坚决支持东南大学浦口校区的工作。
  根据当时学校总体办学格局,学校在浦口校区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三大块:教学组织和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后勤保障工作。学校在浦口校区设立校区党委和校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校区党的工作、行政管理、教学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后勤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无论是校区管委会还是校区党委会,都严格执行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廉洁自律制度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领导制度。校区领导班子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他们是工作中的战友、事业上的伙伴和生活中的朋友。当时在浦口校区工作的广大教职工都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正是因为当年校区党政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富有创造精神和战斗力、执行力的坚强领导集体,他们以自身模范行为带动整个校区形成了风清气正、齐心协力、蓬勃向上的和谐局面。这种独具特色的条、块结合管理体制和团结进取的校区党政领导班子,创造了人员少、机构精、效率高、指挥灵的工作特色,有效地保证了浦口校区正常运行。
  浦口校区办学的主体是广大教师。自从1990年首批学生入驻浦口校区后,无论是风霜雪雨,还是寒冬酷暑,为了保证浦口校区正常的教学运行秩序,广大教师克服路途远、工作时间长等种种困难,为广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不仅教育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做好学问,更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启迪学生怎样做人和做事。忘不了,天气骤变、风雪交加,为了保证第二天正常教学,有的老师顾不上回家添增衣服而留在校区;忘不了,刚刚分来的女教师乘坐班车虽晕车呕吐,仍强打精神坚持走上讲台;忘不了,大雪封桥或遇上大桥维修,班车受堵,有的教师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往校区上课,有的教师连续数天住在校区;忘不了,体育系的老师为了学生出操,他们前一天晚上就要住在浦口校区……正是这些可敬可爱的教师,用崇高的师德师风铸造了东南大学的师魂,带动了校区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在浦口校区任课教师中,涌现了罗庆来等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范。
  校区广大教职工围绕把浦口校区建设成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目标,他们面对许多在校本部所没有的特殊困难,但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校区事业,为校区建设和发展做贡献。校区党政办的同志在协助校区领导处理重大问题中充分发挥联系上下,协调内外的参谋助手作用。学办和团委的同志全身心投入学生工作,与学生朝夕相处,特别是1993年东南大学作为“并轨”改革的试点院校,决定以招生和奖学金制度作为深化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实行“高额大比例滚动式奖学金制度”,学生线的扎实工作更使“学在东大”的美誉深入人心;校区后勤职工强化育人意识、端正服务理念,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做出了积极努力;校区保卫办在周边治安环境较差的不利条件下,克服困难,努力保证校园平安稳定。在校区干部职工中,陆志东、陶玉山等先进典型曾多次受到学校和校区表彰。
            二
  在浦口校区的办学过程中,全体“浦口校区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共同培育和塑造了“团结、拼搏、奉献”的校区精神,拓展了东大精神的内涵,也是浦口校区办学20年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2006年,共有6万名学生曾经在浦口校区学习和生活。如今这些校友都已奔赴祖国各条战线,有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浦口校区还为学校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不少同志先后走上学校和部、处、院系的领导岗位;浦口校区的建设和管理,还为我校九龙湖校区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为我国诸多高校两地办学、多校区管理提供了借鉴。
  浦口校区的建立和发展,为东南大学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行列、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首批“本科教育优秀学校”评价、实现学校本科教育中心转移,形成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和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为把学校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浦口校区在东南大学办学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团结、拼搏、奉献”的浦口校区精神曾经感召和激励几代东大人为之而奋斗。而今矗立在华罗庚堂前的百年校庆宝鼎,静卧在后藤体育馆前的日本爱知工业大学“梅樱交映春华秋实”友好石碑,具有江南庭院风格、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先河的“金坛模式”象征的“金坛院”,饱含海内外校友对母校的犊子深情、由中央大学校友邹祖尡先生捐资共建的“真知馆”,都昭示着这里绵延不息的精彩与辉煌。
            三
  随着学校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为了形成统一的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从2006年夏天起,学校决定把主教学区迁至江宁九龙湖新校区,将成贤学院迁至浦口校区办学。
  2006年8月,占地1200亩、环境优美、设施俱全的浦口校区,为成贤学院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条件。
  成贤学院的创办对于东南大学和全社会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东南大学出于对高等教育的责任自觉,凭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成贤学院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以履行大学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成贤学院是东南大学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设计,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的模式设计与路径选择,为东南大学的各项改革和事业发展提供试验和支撑。可以说,成贤学院是东南大学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全新的运行模式,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强势的工科学科支撑的第二个东南大学。它奏响了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实现站在东南大学巨人肩膀上的跨越式发展。
  浩浩长江浪依旧,巍巍学府今更新。奋进中的东南大学,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奋进”之校风,“止于至善”之校训,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努力推进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二十年后的今天,在浦口校区这片希望的热土上,发展中的成贤学院,正奋发努力,顽强拼搏,继承和发扬东大精神,“求真求美,成人成贤”,朝着创建全国一流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而迈进!(执笔 吴荣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