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大人物
一位在科学领域不倦探索的人——记东南大学“973”首席科学家赵春杰教授
发布时间: 2011-03-16                    访问次数: 2816

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天资聪颖,才智过人,信念笃定,却又甘于实验室的寂寞,乐享钻研所带来的趣味。他们,便是在众多未知领域不倦探索、不息攀登的科学家们。虽然他们不事张扬,但值得我们赞扬和敬佩。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春杰教授,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永无止境的探索
  赵春杰老师从小立志献身科学事业。“有所尝试,才能有所作为。”这是赵春杰一以贯之的信念。当一个人有了信仰,有了他确信不疑的东西,他的态度就开始变得坚定,无论道路是多么曲折,也会矢志不渝。赵春杰,就是如此。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赵春杰老师潜心研究十余载,在科学领域里进行着永无止境的探索。1994年,赵春杰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进入了东京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这个研究室是日本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入选COE计划的实验室,拥有最为尖端的课题、最好的资源及专业科研团队。“科研必须要投入好的训练,好的实验室对做好研究有着很大帮助;当时就是想要到最好的实验室去,没有想其他的什么。”就在那里,赵春杰老师与各种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本几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了回报,赵老师在国际顶尖的学术期刊《cell》发表了学术论文,论文并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
  2001年至2004年,带着自己的梦想,赵春杰老师到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旧金山分校3年,赵老师又有研究成果发表在《Development》《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Genesi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
  当时国内还很少有实验室可以自行制作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小鼠,虽然国外有着优厚的待遇和一流的科研条件,可想到要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国,2004年赵春杰老师毅然回到了祖国,加盟东南大学。
  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宣称:“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回国的几年间,赵春杰老师利用基因敲除以及转基因技术从事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制作和解析了多种遗传工程小鼠,并建立了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小鼠制作的平台。但是想迅速开展工作,适应环境,还必须克服重重困难。首先是观念不一样,当时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沟通是摆在赵老师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其次是物质条件的缺乏。尽管学校尽了最大努力,但工作条件仍不够完备。带着一个学生“寄居”在别人的实验室中。在国外生活了近十年,回国后一切必须从头开始,重新学习,这对赵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人总是会适应的,赵老师花了两年的时间适应了国内的环境,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能吃苦的精神克服了种种不利条件,自己的研究和实验室的建设都取得了较快进展。
            荣誉面前的淡定
  有志者事竟成。赵春杰老师多年不倦的探索与辛勤奋斗最终获得了丰硕成果。
  回国后不久,赵春杰老师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又被遴选为江苏省首批“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称号。赵春杰主要致力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而致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近期承担研究项目包括:973计划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近五年来,围绕神经发育发表了系列论文。赵春杰老师还兼任致公党东南大学第二支部主委,现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细胞和发育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发育、衰老与再生分会常务委员。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也是东南大学第一个民口“973”首席科学家,“973”项目含金量很高,入选“973”项目本身就是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和潜力的体现,“973”首席科学家的数量更反映了各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发展前景。
  对于所获得的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获得“973首席科学家”这个荣誉,面对来自方方面面赞扬和称许,赵老师笑称自己还有些不适应、不好接受。在赵老师看来,这些荣誉,都属于过去,不代表未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辛。对于自己的学术道路,赵老师也认为并不全是甘甜,但在自己证明了一个基因与疾病间的关系时,在自己设定的问题得到解决时,这个时候的感觉是十分美妙的,感到付出再多的辛苦也都是值得的。
            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多年的科研修炼了赵春杰老师独立、干练、细致、严谨的性格,而从为人师的角度看,赵老师是勤勉而平易的。她担负着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程,并担任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科研型导师,用她自己的话讲,她希望将自己的经验都能很快全部传给学生,把自己摸索了这么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少走一些弯路,且不束缚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
  关于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赵老师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赵春杰老师每天的工作流程从阅读大量专业文献和杂志上的新近报道开始。“要全面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随时跟踪。”她通过文献获得新的研究思路,进而同学生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研究思路。赵老师并不是提供思路后就坐享其成,她不仅要从全局上把握实验,还得教授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只有实验技巧、方式得当,才能取得科学的实验成果。只有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才可以观察了解细节。尤其对于实验的关键步骤,可以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和优化实验路线。”赵老师如是说,所以在实验上,她手把手教导学生做实验,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与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她将实验中严谨的态度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她的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赵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她陪着学生度过失恋的痛苦时光,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她认为要勤于实验,更要享受实验,所以每当实验告一段落,她都会带着学生出门游玩,忘情于山水之间。
  对赵春杰老师来说,工作是很忙碌的,自己几乎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概念,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总是短暂的。家中的女儿只知道妈妈每天忙碌异常,经常出差,在天上飞来飞去,所以看到天上的飞机就会追着飞机跑,认为妈妈可能就在上面。赵春杰老师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艰苦的跋涉,才能换来最终的“苦尽甘来”。赵老师的跋涉,也依然在进行着,她教育学生说: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你懂得越多,圆周就越大,圆周越大,你所接触的未知,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