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百年讲堂
吴国盛教授深度剖析“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读”
发布时间: 2011-03-16                    访问次数: 2527

        11月30日晚,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国盛教授莅临我校九龙湖校区人文讲座报告厅深度剖析“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读———究竟何为科学?”精彩的演讲令东大学子对科学本身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发人深省。此次讲座是由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为庆祝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所举办的系列人文名家高层演讲的第九场。
  演讲伊始,吴国盛教授指出中国人对科学既迷恋又存在误读,其根由在于,第一,科学作为舶来品印证着近代中国痛苦的遭遇,“船坚炮利”式的“求力”科学进入中国人的潜意识,第二,中国人按照中国固有的方式对西方的科学、知识表现出实用主义的态度,第三,科学一词的翻译来自日本,意为“分科之学”,无以体现西方科学的根本精神。澄清这一误读之后,吴教授正本清源,将滥觞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科学界定为确定性、系统性与精确性的知识,并认为这种知识是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知识即德性”,这与中国人知识与德性分野的传统殊异。为了论证这一问题,吴教授专门展开论述了中西文化的区别,他认为,中国的农耕文化形成了血缘文化、亲情文化,从而使中国文化将“爱”作为理想人性,并以“礼”作为其人文形式;而西方的商业与航海文化形成了契约文化,并由契约文化成立的前提即人必须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推演出西方文化中“自由”这一理想人性,这种“自由”追求的是稳定的自我与同一的理性,因而西方文化人文形式即为“科学”。
  在分析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读并指出科学的文化根源之后,吴教授将视域拉回古希腊,在古希腊文化的科学精神中解读科学的本源。他首先指出古希腊科学的两个特征,一是非功利的、为其自身的知识,二是通过演绎、推理、论证来培养自由的心灵,这是古希腊科学的本质所在,而古希腊所追求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中最明显的表现即是数学,之后,吴教授详细讲解古希腊数学中的算术、几何、音乐与天文四科与科学的关系,并与中国相应的学科尤其是天文学对比,比如中国的天文学只是礼制的一部分,而古希腊的天文学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吴国盛教授的演讲具有严谨的逻辑与深刻的哲思,将科学这一中国传统中缺失而近代以来被误读的概念放置于中西方文化基因的深度和古希腊式科学的历史场景中娓娓道来,诸如“科学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等鲜明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而吴教授所倡导的现代化道路也需要基础理论式科学的引领同样令人信服。
  在互动环节,吴教授耐心而睿智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特别在关于如何应对中国在全球化背景时,吴教授指出中国在被动加入同一场游戏规则之后,在局部可以按照对方的游戏规则去做,但不应全盘西化,学习西方的精神气质比如科学精神才是更为重要的,吴教授还感慨道,在这个无根的时代,首先应厘清文化的根源、脉络,明确自身位置。
  吴国盛教授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杰出学者。2009年,吴国盛教授曾应邀在东南大学开设精品人文课程“科学通史”,在东南大学人文讲坛上展现其思辨魅力与智慧火花,获得了高度的评价。此次再度做客东大人文讲坛,依然在令座无虚席的人文报告厅留下一幕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