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大人物
介入放射学领域的不懈开拓者——记医学院院长滕皋军教授
发布时间: 2012-08-17                    访问次数: 2455

       校庆日早已离我们远去,校庆的余温却仍然萦绕在我们身边。翻开校庆影集,一张张笑脸映入眼帘,一个个故事又上心间。东南大学就是一本生动的历史书,书中有永远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东大人,都有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滕皋军,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南京市政协常委。现任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放射科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放射学会全国介入学组组长等职,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由于成功创制出第二代、第三代新型消化道支架,为消化道梗阻病人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国内外1500余家医院的20余万例患者受益,滕皋军教授团队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医生不容易,当老师也不容易,身在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注定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除了当好医生以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管理工作等缺一不可。在大家眼里,滕皋军教授就像是永不停顿的陀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各种挑战。

        一心为了病人的“拼命三郎”
  介入治疗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属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
  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具有创伤性小,见效快,疗效确切及副作用少的优点,一些内外科难治或不能治疗的疾病经过介入治疗可得到轻易的解决。
  20多年来,滕皋军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疗工作,经他亲手完成的介入手术已经超过了一万例。娴熟和高超的医术使他的知名度在医学界不断上升,尤其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肝癌、血管栓塞和狭窄等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内外求医者络绎不绝。
  由于介入放射专业的特殊性,滕皋军教授几乎每天都要穿着十几公斤重的铅衣在手术室忙碌着,身为放射科医生,他比谁都清楚超量X线对人体的危害,但他不在乎。因此,“拼命三郎”的外号流传开来,他要用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去解开众多的难题。“当时整天泡在医院里,很多人都跟我讲放射的危害。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没什么可抱怨的。”选择这个专业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治病救人,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更执著。
  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疗病患,滕皋军抓住一切机会,研究医学技术,致力于科技创新。自1990年开始,他尝试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进行这方面的科研攻关。他们自行研制的电动旋切式和螺旋式椎间盘摘除器,在国际上被称为“滕氏技术”,他们应用这一技术已成功治疗5000多例病人。
  消化道梗阻是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食道癌发病率占全球一半,由于消化道肿瘤往往发现较晚,能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只有20%左右,大部分患者需要植入支架治疗。滕皋军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制出新型消化道支架,为消化道梗阻病人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限,并以仅有进口支架20%的价格,成为国内市场第一品牌,使国内外1500余家医院的16万多例患者受益。这一成果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中国  代表亚洲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滕皋军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取得的各种成果,已经转化为全国同行的财富。如今,他已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了专业医生2000多名,向全国500多家医院推广新技术;被国际同道们誉为“滕氏技术”的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已在20多期全国性学习班上加以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为领头人,滕皋军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长期得到团队成员的高度认可,他能妥善处理好个人与团队、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努力为学科和团队成员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关心团队、团结每一个人,让团队成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目前他的团队里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博导5人,硕导18人,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博士后或在国外进修时间大于1年的有5人。有东南大学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人,完成或在研的省部级以上课题62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4项,国家863计划4项,欧洲放射学会基金1项,欧盟-亚洲联合项目1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1项,发表论著300余篇。
  2007年3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美国介入放射学会年会1000多人的主会场上,滕皋军被特邀作了题为“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微创治疗进展”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美国介入放射学会年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滕皋军是该学会首次邀请作大会报告的中国医生。由于中国介入放射学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贡献,同年10月在雅典举行的欧洲介入放射年会上,更是针对中国的介入放射学开展了专场学术活动,由欧洲介入放射学会主席和滕皋军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国内学者共做了4个报告。会议非常成功,并就进一步的合作进行了交流沟通。

        幽默风趣的好老师
  在繁忙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滕皋军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大学医学院的首要使命,也是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到九龙湖校区为大一新生开设医学研讨课程。
  对于研究生,严格要求、热情关怀是滕皋军的指导思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对研究生的希望。他以身作则,要求研究生周密研究,不贪图“捷径”,不因外界干扰或身处逆境而畏缩退却。不管业务多繁忙,他总能抽出时间跟学生一起探讨最新的学术动态和专业发展。他还要求研究生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要真心为患者服务,为他们着想,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他的学生这样评价他们的导师:“滕老师非常幽默风趣,经常在课堂和会议上引得大家发出阵阵笑声”;“课业之余,滕老师能和我们学生玩在一起,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好的导师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滕老师对学术发展方向精准的把握、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闲暇之时,滕皋军热衷于体育锻炼,如:打网球、散步,而且会带领全科的医务人员和同学一同开展体育活动;他还会到KTV引吭高歌,最喜欢唱的是“死了都要爱”,这也许是他率性真情的反映吧。他说:“现在的医务工作者工作量大,社会压力也大,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010年,由滕皋军负责的《放射诊断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领衔完成的“综合性大学医学生临床能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成为江苏省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近几年,滕皋军指导的博士生中有2人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让医学院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
  2009年11月,原基础医学院和原临床医学院合并,重新组建医学院,滕皋军被任命为新的医学院院长。自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承载着全体医学院师生的期盼。两年多来,滕皋军和学院领导班子在工作中体现了良好的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克服困难,实现了平稳过渡,学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继2010年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成功后,2011年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东南大学七个进入全球1%的学科门类之一;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在推进学校学生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率先突破,成效显著。这些标志着医学院进入了更新更重要的发展阶段。
  他带领医学院教职工积极推进精英教育和卓越医师培养,采用小班课、全英文教学、PBL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以及大学生课外研学计划(SRTP)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依托具有先进水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医院)”,积极开展临床实习前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开展以临床病例为载体的研讨课程,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在全国130多所医学院毕业生参加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该院毕业生通过率名列前十位;2011年首次参加“第二届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华东区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部直属高校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这为医学教育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此,滕皋军多次召集医学院党政班子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他告诉记者:“医学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培养周期长: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长学制的医学教育体系,多为6年以上,美国则为8年制。我国则5、6、7、8年多学制并存,根据此次会议精神,今后我国将主推“5+3”模式,即“卓越医生”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五年医学院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选择少数大学发展8年制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我院已被遴选为“5+3”模式的培养基地,正积极准备启动8年制培养模式。2)培养任务重:医学教育不仅属于理科的科学技术教育,同时也属于文科的人文素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卓越医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能力,更要具备“心理学、美学”等素养。因此,医学教育具有“课程种类多、课程繁重、重实践与直观”,需要“手把手”带教、高成本等特点,需要有自成体系的教学计划。3)科研成果慢:医学基础科研有工作量大、长周期、出成果慢、高成本等特点;临床科研以人为对象,安全性尤为重要;4)师资成长慢:医学教育人才队伍具有高学历、有国际背景、成长相对较缓等特点,尤其是临床教学人才同时要承担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三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异常重,压力尤其大。5)附属医院: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教学与实习的主要承担者与场所。如何统筹与协调医学院与各附属医院的关系,如何调动临床医生从事教学的积极性,是医学教育所特有的情况。”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医学教育的特殊性,顶层设计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另外还应尽早规划与东南大学地位相适应的“卓越医师”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尽早启动8年制医学培养模式的拔尖人才的招生与培养,使我校的医学教育进入一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