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校史钩沉
刘雪初的“三抓三步五带动”
发布时间: 2013-03-20                    访问次数: 1979

        大约在1960年初,刚刚过了大跃进运动,学校秩序正待恢复,上级为了加强南京工学院的领导,派来了一位新的党委书记兼院长刘雪初。据说他曾是一位军队的领导干部,也曾在北京理工学院担任过领导工作。到南京工学院后,带来一股新的氛围,不仅处处表现出新的形式与秩序,而且也在思想观点和方法上表现了革新的态度。
  例如:他把原来的各个系科统统进行编号,以代号取代原来的系名,有点仿照部队的番号。建筑系称之为第一系;机械系称为第二系;动力系称为第三系;无线电系称为第四系;土木系称为第五系;电子工程系称为第六系;基础课部称为第七系;自动化系称为第八系;计算机系称为第九系……后来又陆续增加了许多系。
  记得他在第一次形势报告会上,看到礼堂内的教职工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有许多人在下面说话,他就大声警告道:“你们要注意听,南工不是铁饭碗,五年之后见高低。”一语刚出,台下立刻肃静,再也没有人敢做小动作了,都瞪大着眼睛在听他到底要怎么办?接着他就讲了要如何工作与考核,尤其是对教师更是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提高与考核的方法。
  刘雪初在教学改革方面最有影响的一句口号就是“三抓、三步、五带动”。所谓“三抓”,就是要抓外语水平的提高,抓基础理论的提高,抓基本技能的提高。在抓外语方面,当时提出凡是1953年及以后毕业的教师,都要进行全校统一测试,不达标者都要分班进行再学习,直到达标为止,这就大大促进了教师普遍的学习热情。在第一外语达标以后,还可以再进行第二外语的学习,或者是继续进行英语口语班的学习,这为以后派到国外进修打下了基础。
  关于基本理论的提高,要求各学科都要将青年教师分别划归到年长教师的指导之下,在教学与科研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在基本技能的提高方面,要求青年教师要能独立负责实验室的工作,或独立进行有关本专业的基本技能的应用和表达。
  所谓“三步”,就是第一步要过教学关,第二步要过实践关,第三步过科研关。过教学关,要求青年教师在上课前要有完整的讲稿,要进行试讲。凡是设计类的课程要进行试做,再相互评议。关于实践关,要求青年教师能够真刀真枪。例如建筑系就要将一项工程从头到尾把方案图、技术设计、施工图都能完成。关于科研关,就要求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并完成一定的成果,或者发表有关的论文。所有这些学校的安排都列入到教师的考核计划中,这不仅是对青年教师的压力,也是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提高的道路,对日后青年教师的成长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所谓“五带动”,就是指带动实验室的建设;带动教材的建设;带动师资的培养;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科研与实践的成果。在前面各项措施的推动下,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努力,南工的确呈现了新的面貌,许多方面的指标在国内已经跃居先进地位。教学与科研成果也比较丰硕,成了南京工学院时代的黄金时期。刘雪初直到70年代才离开南京工学院。
  “三抓三步五带动”现在已成了历史名词,许多青年教师都不知道,但是这一精神还是值得传承的,我们今天可以在新的环境下,采用新的思想方法使东大在借鉴过去有益的经验基础上继续革新,再创辉煌。
  观点:工科生应有文化修养我觉得东南大学应该尝试逐步推广文理结合的学风,我上次讲了,就是一个螭首,至少要说是龙吧,不应该说是乌龟吧。我们应该给一般的本科生讲建筑的鉴赏课或者在一般工科研究生中间开设建筑理论课,我不是要你会做设计,我只要你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做到的。在国外的教学中,人家也是这么做的。像我们搞工科的对文学、艺术也应该有所了解,不然的话也不够全面,一个人的知识面我觉得应该丰富一点,绘画促进你的欣赏鉴别,音乐促进你的灵感,所以从学科发展过程中,我体会到学科互相渗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我的感受和建议,当然这是需要一步步去做的。
  轶事:关于东大建筑学科东南大学的建筑学科是中国最早的学科,是1927年开始创办的,在学科开设初期,就吸引了中国最优秀的教师,因为当时中央大学(那时学校名称还是国立中央大学)是最好的大学。1927年国民党政府才正式以南京作为首都,作为当时的中央大学,就像现在清华在北京的地位。捎带提一下,我们东大的大礼堂是1930年造的,当时是作为中央大学的大礼堂和国民大会堂一体两用的,后来才去长江路新建的国民大会堂。如果讲建筑学科,世界上真正的建筑学科成立是在18世纪法国建立的建筑学院,当时是以艺术为主的、技术为辅的这样一种学院,最早是附属在美术学院里面,后来独立出来。美国随后引进这样一种体制,那些留法的美国留学生将这些做法带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常春藤八所大学之一),它接受了巴黎美术学院的建筑体系,而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都是在宾大,包括杨廷宝先生、清华的梁思成先生,还有老一辈的中国建筑师绝大部分都是在美国学建筑回来的。很多人原来在出去前都是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学习,出国后这批人接受的大都是古典传统这类的训练,你看我们东南大学的建筑基本上全是古典的,而且是非常标准的古典做法,其中也有杨廷宝的作品。所以讲建筑系的师资是当时国内一流的。最先有中央大学,后来梁思成从美国回来后被张学良请去东北大学,在1928年建立建筑系,后来因为抗日战争沈阳沦陷了,东北大学很多人逃到关内,转入中央大学,在这里毕业。然后一直到1950年前后,在中国高校真正有建筑系的只有八所国立大学,另外还有一些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有建筑系。有建筑系的八所国立大学称为“老八所”,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重庆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哈工大。现在国内已有两百多所大学有建筑系了,招生规模也今非昔比。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东大还为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另外也与新加坡进行了合作研究。
  讲到这里,要讲一下,澳门特区为什么请我为他们做申报遗产项目,这是因为当时澳门特区和国务院商量在2005年要申报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2002年的时候他们就很紧张,他们想要在国内高校找一个人来替他们做这个项目,他们最先考虑了清华、北大,也考虑了其他老八所,包括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侨大学,然后他们反复考虑并和有关方面商量,最后选中了我。这和看病一样,医院大,科不一定强,他们看中了我们是全国建筑历史的重点学科,他们说对于做澳门特区遗产的工作,相信东南大学是能完成的。也看到我的这本《现代建筑理论》专著,就选定了我这个“大夫”作为负责人。我也觉得很意外,他们专门找我,而且是澳门特区政府,我觉得很荣幸,但是我也说了要给我一定的条件,他们当时答应得十分干脆,他们说只要我们力所能及,一切条件我们提供。当时时间很紧,我们要在两年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项目,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相关的历史图纸澳门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了我们,于是研究成果算是双方共享。澳门基本上是一个大的岛,很多房子是沿海的,很难拍照,于是我提出能不能动用航拍,所以中间很多照片是动用了直升飞机拍的,这个条件国内没有第二家可以提供,我那本书上很多珍贵资料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很多都是图书馆各方面的档案资料。当时的澳门文化财产厅的一位建筑师在这个项目完成后就当了我的博士生,现在已经是文化财产厅的厅长,我和他们就有了这么特殊的情缘。所以我们东南大学很多成果都是有历史积淀的。(整理:徐东波  丁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