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大人物
求真向善 心存至理——记民革东大总支主委马向真教授
发布时间: 2014-11-14                    访问次数: 1766

【人物介绍】马向真,现任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心 理咨询与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主任,哲学与科学系教 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江苏省 人大常委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常委委员,民革东南大 学总支主委。

初识马老师便有如沐春风之感,老师俨然集多种气质于一身:既有师长的尊荣,又有友朋的亲切;既有学者的优雅,又有活动家的热情。哲学的思辨和心理学的缜密,在老师这里以最和谐的方式融合,干净、柔美的嗓音给人以天然的抚慰。于是,这次访谈成为一次难得的精神盛宴和思想之旅。马老师以民革东大总支主委的身份接受了这次采访,其间我们就民革东大的发展历程、老师作为民主党派和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老师的学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愉快的交流。

一、民革在东大聊到民革东大,马老师如数家珍地介绍 民革东大的历史与各位成员的角色和背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东南大学支部委员 会成立于2002年1月23日。2007 年6 月 进行了换届选举,成立了第二届支部委员会。2011年5月31日进行换届选举,成立了第一届总支部。马向真当选为民革东南大 学总支部第一届委员会主委,周勤、李伟当 选为总支部副主委;周勤当选为民革东南大 学校本部支部第三届委员会主委,张志伟当 选为组织委员,范志军当选为宣传委员;李 伟当选为民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支部 第一届委员会主委,任晓妹当选为组织委 员,任利群当选为宣传委员。现有成员21人,其中离退休人员5人,在职人员16人。在职人员中,博士11人,硕士3人,具有正 高职称的5人,副高职称7人。

美学和艺术学前辈凌继尧先生是民革 东大的首任主委,为民革东大做出了许多奠 基性工作。总支副主委周勤教授,南京大学 经济学博士。现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 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委员,兼任多 个经济学研究机构职务。现任中大医院主委 的李伟老师长期担任医患事务工作,为民革 东大和中大医院支委做了许多工作。任利群 老师作为最早成员之一,为中大医院支部的 建立和发展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民革东大的历史并不算长,但是却有着 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这是一个知识分 子的群体,他们既担负着高校科研和教育事 业的发展,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 支委的未来图景,马老师葆有很高的热情和 信心,在当前的大好政治形势下,在所有同 仁的努力之下,肯定会有更多师生愿意了解 和加入其中,使得队伍更加壮大,能够更好 地服务于社会和学校。

二、社会职责与使命感大学教授、民主党派人士、人大代表,多 重身份集于一身,承担如此多的社会事务肯 定会很辛苦,总有种信念给予老师以力量, 那就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在2000 年至 2002 年间,马老师曾在宿迁市宿城区挂职 副区长,这段经历给了她很大触动。先贤常 说经世致用,知识分子有责任参与社会工 作,他们担负着使社会和国家更好的使命。 每个城市都是社会的缩影,从中可以窥见更 为广大的国家图景,知识分子必须得为国家 和人民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时候有一个 加入民革的良好契机,借此可以更好地为社 会服务。

民主党派的工作是否会和教学工作冲 突,马老师认为,如果很好的规划,二者可以不 冲突的。一年里大概有40 来天的时间用于提 案、调查、建言献策、提案议案等相关事务工 作,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可以统筹安排一 下时间。在上一屇和本屇人大代表会议期间, 马老师同时兼任内司委、财经委专业代表小组 成员。马老师每一次参加活动认真积极,发言 中肯,富有建设性,因此,经常受邀参加各委员 会组织的各类代表活动。参加了人民代表联 络委员会、财经委、内务司法委员会、教科文 卫、外事委、民族宗教侨委,涉及到基础教育、 普法宣传检查、物价检查、省高校债务化解调 研、卫生专项经费检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条 例视察、供水条例执法调研贯彻执行省统计条 例检查、无线管理条例执行视察等。

马老师经常利用工作之便,就常委会要 讨论的条例,要集中视察的主题,征求相关 人士的观点,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 生活和思想,并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重 点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如就基础教 育专题视察,调查了解了几十位中小 学校长、幼儿园教师在现实中的困惑 与实际问题,并通过正常渠道向教育 部门反映;看到城郊接合地带群租房 的现象,提交加强群租房管理的建议, 与住建厅等部门沟通;利用自己的专 业知识,提出要加强公务员、教师、警 察等相关职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相 应的部门进行沟通。

2012 年11 月,省人大常委会审 议省基础教育工作报告,热议高考与 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马老师的问题 代表了很多小学生家长的心声,她提 出:目前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分离的“两张 皮”的现象,此外能否切断奥数与升学之间 的关联。马老师认为,师资均衡问题不仅体 现在地区之间,即使在同一城市,好学校也 能更多地得到优质师资。教师分配的权力掌 握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无自主选择老师的 权力。作为人大代表和调研组成员,马老师 参与了全省多地的基础教育工作情况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召开多 方座谈会,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 讨。2013 年5 月17 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 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主题是“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其间,身为心理学学者的马老师围 绕我省老龄化程度高,空巢、独居和失独老 人越来越多,就老年人的精神关爱进行提 问,得到民政厅厅长侯学元的认真回答。 2014 年9 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 会议,围绕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展 开专题询问。“我在一所学校工作,很多朋友 和学生都喜欢网购,快递的迅猛发展给大家 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我也发现,如今快递 进小区难、进学校难,有没有相关措施解决 这类问题呢?”这是马老师围绕学生、老师、 居民们关心的网购问题的提问,省邮政管理 局局长张水芳直接给出答复。以上列出的只 是老师社会工作的冰山一角,为了更为详尽 地了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的基本工作,马 老师拿出一份自己的跨年度活动纪要作为 参考。其中有一段暑假活动,参加了人大内 司委组织的五五普法宣传视察活动,视察了 盐城、泰州两市地税、社区、工厂、学校等五 五普法情况;8 月份参加了省人大财委组织 的全省安全生产情况视察,听取了江苏省安 监局的汇报;参加了税收视察,听取省地税 局关于税收情况汇报;参加了省人大研究室 组织的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人大代表座谈会, 并在会议上从专业角度就群体性事件、幸福 指数作了主题发言;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省直 盐城组人大代表赴盐城城乡统筹发展的专 题调研。此外,还作为江苏省法院特邀审判 监督员为江苏省高院立案庭全体法官做关 于信访心理学的讲座,在共青团江苏省委组 织下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讲堂进行宣讲 活动。行程安排忙碌紧凑。其中,除了省人大 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例行会议之外,还有许 多社会工作会议,几乎囊括了各种领域,例 如:国家政策、基建工程、法律教育培训、公 共卫生、基础教育建设、财经工作、社会管 理、社会保障等等。

作为人大常委,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声 音,人民赋予了自己这种话语权,肩负的使 命也就更重大了。社会民生、城市建设等许 多方面都是需要关切的对象,需要高度的社 会敏感和洞察力。在这方面,马老师一直都 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次代表大会都 认真、积极依法提出议案、建议;其中最感到 骄傲的是在学校的支持下,联名其他代表提 出的“关于南京地铁3 号线的建议”(人大第 1169 号建议)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和执行。

民主党派和人大代表的身份让马老师 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聆听和体悟最广大 民众的心声也是更高层面的心理学和哲 学,它已经超越了学术和知识的范畴,如同 光一般指引和召唤着前行之人,服务于社 会,服务于民众,紧跟国家和时代的精神, 是每个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姿态。

三、学术之善和社会之善近年来马老师做了一系列学术研究,都 是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的,既有理论的高度 和哲学的思辨,又结合了社会心理的实证调 查,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其中主题为“社会心 态”的国家社科基金,力图在流变的社会心 态之中开出一条哲学路径。对作为一种生存 方式的社会心态样式的伦理审查,既是一种 事实性描述,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描述和审 视社会心态的无序状态并为心态的调控提 供维度与可能路径,应该说是对社会心态进 行伦理审视的理想切入点。中国社会科学报 与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了题为“学术研究助 力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的马老师专题 访问报道。马老师披露了带领她的团队承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撰写出《当代中国社 会心态与道德生活状况研究报告》的成果。 认为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秩序或状 态的和谐平安,而且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 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在告别了本乡本土的熟 人社会,进入到后现代的陌生人社会,如何 构建新的伦理关系,如何使现代人真正地在 一起,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宏大人类事业。 立足于本土和传统,借鉴包括西方世界在内 的一切文明的积极因素,重建和谐的伦理世 界和生活世界,这是所有知识分子的使命。 志在高远而又立足现实,是马老师一直以来 的学术旨趣。江苏弱势儿童的研究直接指向了日益 凸显的流动儿童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 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儿童成 长问题日益严峻。流动儿童的道德成长既处 于城市与农村两种生活方式的冲突之下,面 临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价值冲突;又处 于城市与农村两个地域认同的矛盾之中,认 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从而带来人际交往和道 德发展上的不安与焦虑,因此有着一种其他 同龄人没有的困惑、茫然和矛盾。这种困惑与 矛盾若不能得到良好疏通,则将影响流动儿 童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成型,甚至因此蔓延为新的青年问题与社会问题。此研究兼具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幸福问题是今年来备受关注的学术领域,幸福既是个人的主观体验,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既是生活的也是哲学的,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当今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和空前成就,民众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是人民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数并没有达到理想程度。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试点,其中苏南与苏北的差距、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等因素都影响了民众的幸福感知,即使是收入高的群体也未必自认为幸福。这些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 家的发展都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术之余马老师一直都致力于各种 社会事业和公益活动,针对当前社会问题和 心理问题开设各种讲座,切实走进学校、企业 和社区进行访谈,这样学术研究即获得了更 为持久和强大的生命力。早在2003 年非典期 间,针对社会的心理恐慌,马老师提醒大家, 不光要防非典,更要开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比起疾病的传染,恐惧和焦虑的传染更为可 怕,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社会心态 同样也有一个健康的标准。在汶川地震、雅安 地震发生之后,马老师即时建议如何注意灾 后心理干预的工作。多年来。马老师的建议被 民革中央、省委统战部等采纳。针对社会上的 一些极端事件,马老师予以学术和理论上的 解读,许多个体的心理和精神问题背后都有 深刻的社会原因。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关 键在于及时发现和准确面对,青年学子在成 长中往往由于偏执和叛逆会走向极端,要学 会情绪的自我管理。马老师呼吁社会、学校和 家长都要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予以更多关 注,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 境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包括青少年自身。

学术研究只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 之中才拥有生命和存在意义,理论立足于 又高于现实,并且最终将回归现实。学者不 能只局限于书斋之中的理论研究,更要走 向社会,走进广大民众之中,聆听时代的声 音,用理论知识为社会和国家服务。马老师 一直虔信这一点,而且也在不懈践行和实 现这种承诺在访谈结束时,马老师对我们青年学 子进行了勉励,谈到了自己的学术信条:求 真向善。学术之路在于不断地切近真理,而 所有的知识和学问又最终指向一个终极的 所在,即是至善。对于至善的追寻是没有止 境的,这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