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大人物
【寻访身边的榜样】“全”心育人 “胜”在教学创新——走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全胜副教授
发布时间: 2019-09-23                    访问次数: 1398


细雨霏霏的九龙湖校区,熟悉的教七二楼走廊上,稀稀拉拉地摆着几把雨伞。抬起头来,却发现有个教室门口堆满了各色雨伞。这些伞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到隔壁教室的门口。


悄悄从后门窥去,一位个头不高、脸圆圆的男老师正在讲台前为上课做准备,而他身后的屏幕上,投射着一个二维码,台下的同学们正举着手机扫码签到。

新奇有趣,人气颇高,这就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全胜老师的课堂。

“玩”转课堂,他把课件印在了脑海中

这种签到方式是杨全胜为了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特地引入课堂的智慧教学工具,无论是课前点名还是课上提问,抑或课后布置作业,都可以通过这一智能终端完成。

他说:“现在的学生上课常会忍不住玩手机,所以就利用这个小程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玩手机’。”这种贴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在杨全胜的课堂上,即使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也会专注地听讲,甚至常常举手发言。

上个学期刚修完微机课的一名大三学生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杨老师的微机课是我目前为止上过的最有趣的课。”尽管这是一门特别难的必修课程,但同学们喜欢杨全胜的课堂氛围,他们不仅能在杨老师的讲解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把当下所学的课程知识和以往所学内容融合起来。

在学生眼里,杨全胜是一位热爱教学的好老师。这样的口碑背后蕴藏着杨全胜多年的坚持与努力。

杨全胜的父母皆是老师,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成为老师从小便是他的梦想。在本科学习时,杨全胜成功圆梦,就读于师范类院校。1994年,杨全胜进入东大从事教学工作。岁岁年年,杨全胜一直坚守在教育一线,用心执教,育人无数。

从教近30年,杨全胜坦言:“每届学生都不一样。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你得跟上去,配合学生。”如今,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单一地被认为是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思维不断随着时代在改变。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杨全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期贴近学生的“口味”,贴合学生的兴趣。尽管有些课程已经教过很多年,甚至所用教材就是自己编写的,但杨全胜仍然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改编教案和PPT,力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去开展教学。

站于三尺讲台之上,杨全胜不仅有着台前呈现的一腔热爱,更有着台后积累的扎实教学功底。他说:“我上课从来不带课本。”话语间透着自信与笃定。这份“上课从来不带课本”的底气其实来源于杨全胜充分的备课。倘若他第二天有课,那么前一天,他一定会在家里专心备课。

去年9月27日,江宁区突发停电事件,九龙湖校区遭受“牵连”,这让素来依赖课件教学的老师一度难以继续课程。而杨全胜在这场停电中却很淡定,面对无法亮起的投影仪,他拿起了粉笔,通过板书的形式将课堂内容一一呈现出来。杨全胜笑着回忆道:“就直接写板书,课程内容、要讲解的知识点都在脑子里,唯一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是板书比较费时间。”

说起自己多年来不带课本的习惯,杨全胜归结于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的影响:“在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位教数学的老教师,他教得特别好。他就是上课不带课本,知识点都印在脑子里,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成为这样的教师。”

这就是杨全胜,在“玩”转智能教学工具的同时,仍然不抛弃最基础最踏实的板书。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传授知识,也可以简简单单地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他在教学上用心钻研、真心付出、倾心坚守,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

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也会给学生打零分

杨全胜曾多次被评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在杨全胜看来,师生是平等的,彼此间不应划分出严格的界限。当被问及如何理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杨全胜坚定地说:“在知识学习上,学生得听我的,因为我是引导者。在私底下,我更想走近学生,做他们的益友,我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我的学生。”

跨越近30年的鸿沟与学生交心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巧的是杨全胜的儿子也正在读大学,这让他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

杨全胜私底下会去留意学生的兴趣,学习他们的交流方式,甚至会学习一些网络用语,努力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当他偶尔在群聊中发出一张表情包、说出一句当下的流行语时,学生们便会感到惊奇——“咦?杨老师还会这个,好有趣”。如此一来,师生间的关系就逐渐拉近了。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杨全胜坦言,学生在钻研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他总是愿意积极地与学生讨论。三更半夜的QQ讨论群里,师生时常因为一个问题吵得热火朝天,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师生之别,只有对错之分。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并尊重学生所想,这一点让大家对杨全胜赞不绝口。一名曾选修过杨全胜微机课的同学说:“虽然我微机课学得并不好,但并不妨碍我喜欢杨老师。”

在课堂之外,杨全胜深得学生信任,不少学生遇到烦心事儿都愿意向杨全胜诉说。每每此时,面对学生的这份信任,杨全胜总是深受感动亦深感重托,尽己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杨全胜时常觉得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更好地疏导学生,还需要多花时间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他说:“这是我必须要学习的地方。”

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生活上,杨全胜都像是一位慈父。但杨全胜深谙“慈‘父’多败儿”的道理,他从未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育人之责。

对于抄袭、作弊的行为,哪怕私底下师生关系再好,杨全胜也会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守“以学品证人品”的信念。曾有学生在“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这门课的期末考核中,直接用上届学生做出来的作品来应付差事,杨全胜发现后并未姑息,任凭后来学生如何求情,仍毫不留情地打了零分。

对于杨全胜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希望能够培养出贤者,培养出对于社会有益处的人才。即使临近毕业,他也决不能容忍抄袭和作弊的行为,在学校里这叫做学术不端,到社会上将会引发更多严重的问题,作为老师,他必须把好这道人品关。

为了学生,改革的路再难也要走

去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几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利用了Minisys系统和相关硬件设备,从无到有地独立制作了一台游戏机,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然而,在学生尽情“玩”转课程的背后,蕴含了杨全胜对“计算机系统综合能力培养”系统开发长达16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完善。

早在2000年,杨全胜就提出要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中强调系统综合设计能力。2003年,在悉心准备后,杨全胜在全国最先开设了集“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接口技术”“编译原理”等多门课程知识为一体的本科生集中实践环节——“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这门课程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内容涵盖了硬件知识、CPU制作以及编译器和操作系统等方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课程设计”的辐射效应很快开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显现出来,并且逐渐对很多高校的教学有所启发。在2005年的一次高校会议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听到杨全胜的这门课程时十分认可,也开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来修改课程。随着后来多次课程改革的高校交流,清华北大等更多高校开始陆续加入计算机系统综合能力培养系列课程建设的队伍中,改革势头方兴未艾。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杨全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2016年,是课程大改革的一年。

当时没有一个系统能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进行课程设计,杨全胜便决定带领自己的研究生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Minisys系统”。时值仲夏,杨全胜的研究生在导师一声“号召”下,聚集到杨全胜家中,攻克难关,不分昼夜。白日里,团队讨论火热,到了饭点,杨全胜像一位“大家长”似的亲自下厨给大家改善伙食;深夜时,探讨之声不止,学生们仍然会通过QQ线上询问杨全胜一些技术问题。其间,团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大家并没有被挫折打倒,一次次埋头调试,迎难而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Minisys系统系列CPU设计”最终获得了全国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秀实验教学案例一等奖。随后,杨全胜带领团队将相关的5门实践课程内容重新调整,形成了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5+3的实践教学体系”。

然而,并不是系统进入运作阶段就一劳永逸了,时代在不断变化,改革之路要一直往前走。课程难度的设置一直是杨全胜觉得难以把控的问题。近几年课程验收时,验收老师发现这门实践课程的完成度从2016年到2018年在逐年降低,原因是评价的标准在不断提升。为了更精准地设置课程难度,杨全胜坚持全程跟进同学们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他每周安排答疑,每学期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反馈,收集信息来帮助来年调整自己的课程,以此提升学生成果产出的效率。

课程改革的成效是喜人的。现如今,这门课程顺应着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部分内容已完成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工作,并且吸引了包括全国985、211和普通高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学生参与学习。

正是杨全胜始终坚持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众多学子的学习模式,从单一地啃知识转变为综合地“玩”设计,在培养综合型的优秀人才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迎新晚会的常客,杨全胜曾用一首《鸿雁》收获了无数学子“芳心”。他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学,更和学生一起成就。正如他唱的“鸿雁向苍天”那样,他就像这鸿雁一般,始终为着教书育人的事业不断奋斗着。(吴涵玉 李晨菲 卢尧)

  

【人物简介】

杨全胜,1968年10月出生,东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南大学)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美国Xilinx公司 outstanding professor。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人工智能芯片和可重构硬件加速器等研究。发表EI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7本(含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一项教育部精品课程,一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被评为东南大学“吾爱吾师”院系最受欢迎教师。


【院系荐语】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在教学与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教师。杨全胜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坚守三尺讲台、锐意改革,不断在教学上创新的优秀教师。他带领学生玩转课堂,让枯燥的专业课变成学生“上过的最有趣的课程”;他热爱教育事业,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亦师亦友亦如父”是学生对他的评价;他在全国较早进行“计算机专业系统综合能力培养”实践课程改革,所获成果得到众多国内同行赞许,并为学校贡献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用一首《鸿雁》获得无数师生的“芳心”,被人戏称为“被教学科研耽误了的歌唱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全胜老师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是学院教职工学习的楷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董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