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大人物
从冒泡汽水,到燃料电池——访能源与环境学院李桃教授
发布时间: 2024-01-02                    访问次数: 2483

他,年少立志,筑梦未来;他,专注科研,“膜”炼突破;他,青春有为,奋进不止。时光流转,这段坚定而踏实的成长历程闪烁着逐梦者步步笃行的光亮。他就是入职我校仅两年多,就在校“五四表彰”中荣获青年五四奖章的李桃教授。 

缘起奇妙实验 构筑年少理想

李桃名字中的“桃”字,既映射出了紫金山四月茂盛的桃花,也饱含了身为老师的父母“桃李满天下”的祈盼。少年时期,李桃在空闲的假期里经常前往父亲院校里的化学实验室,看到师兄们将一团瓶瓶罐罐倒在一起,转瞬间变成冒着气泡的汽水。在那个喝可乐都算是比较奢侈消费的时代里,少年的李桃深深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奇妙。受到父亲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影响,还有自身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年幼的李桃便早早确立了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理想。 

就读于南京市外国语学校的中学时期,化学毫无疑问是李桃最喜欢的课程。李桃在高考后顺利录取至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凭借优异的本科成绩和出色的英语能力,李桃顺利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录取为硕士,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留学逐梦生涯。在选择课题组的过程中,李桃逐渐接触了无机陶瓷膜及燃料电池技术,确定了自身的研究方向。八载岁月更替,李桃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2021年,李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加入了东南大学,继续他对科研的不懈追求。

 

“膜”炼中突破 奔“池”中创新

李桃目前的科学研究方向是陶瓷及新材料膜技术、储能与燃料电池、膜反应器等。这些研究内容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非常高端先进、晦涩难懂的技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谈到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有过多次学术科普讲座经验的李桃侃侃而谈,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给我们科普了这些先进技术。 

以膜技术为例,它最简单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像筛网一样过滤,科研工作者通过调节膜的孔径的大小,让特定的物质可以通过,而其他的不想要的杂质则被膜截留,由此达到分离过滤的目的。在生活生产中,污水处理、气体分离、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制作中都需要膜技术的应用。平时经常可以看到的陶瓷,其实在膜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之所以选择陶瓷材料,是因为陶瓷具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情景下。“当然,陶瓷膜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成本昂贵且制作过程耗能大。这是制约它广泛运用的瓶颈之一,也是我们想要克服的点。”李桃说。 

回国后李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了多个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教改项目,展现了当代青年在投身国家科研工作时坚毅的决心和卓越的能力。2022年,李桃带领团队牵头了由东南大学负责的国家青年科学家项目 “高鲁棒性金属支撑直接氨燃料电池”,与南京工业大学和矿业科技公司共同合作,利用氢氨耦合制作燃料电池来发电。当今,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在燃料电池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氢气的储存条件严格、成本高,这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氢氨耦合路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简而言之,氢氨耦合就是将氢气通过化学反应转换成氨气来储存,由此达到高效率低损耗的储氢目的。这一项目为储氢和燃料电池发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在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项目中,李桃老师团队作为子课题的负责人积极参与电池电容器的寿命预测,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国家双碳战略的落实提供了专业帮助。2022年,在教育部领军人才团队项目中,李桃老师团队参与了面向未来零碳清洁航空的氢能燃气轮机燃料电池联合动力系统。在该项目中,李桃和团队不仅仅在实验室中研究,还实地调研多个相关企业。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李桃深刻认识到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科研人员预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了解企业的实际技术难处,科研人员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打通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壁垒。”李桃说。 

通过负责、参与这些科研项目,李桃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科研目标———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研究方向,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研究目的。同时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他也更加感受到了这个群体的责任和潜力。在他眼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从事国家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探索与创新就是他们的使命。“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不负众望,主动承担起国家科研工作的重任,砥砺前行。”李桃目光坚定地说道。 

春风育桃李 杏坛尽芬芳

东南大学,对于李桃来说,是少年时代放学时乘坐304路公交车见到的古朴威严的建筑群,更是当下他心仪已久的学术研究氛围浓厚的学府。学校为他提供了优厚的科研条件,使得他能够在科研的海洋里尽情探索,同时也开启了他的教学之路。当谈到他的教学经历之时,李桃谦虚地说自己还是“初出茅庐”,在通识教育方面,他特别希望自己的课能够与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能够把深奥的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述出来。在科研教学方面,他对学生的细节把控特别严格。当燃料电池测试时,李桃经常亲自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耐心讲解各种实验操作细节。同时,他也十分了解学生们的科研需求,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规划,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眼中的李桃,是师亦是友,他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教授那样刻板严肃,而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当谈到对李桃的印象时,他的学生凌博士向我们分享了李桃与他们一同聚餐的趣事。她说,李桃总是聚餐时活跃气氛的那一个,他会将话题引向学生们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动漫、电子游戏,或者一些有趣的社会热点话题。虽然与李桃共事时间不长,但凌博士仍对李桃非常强的科研能力以及张弛有度的教学态度敬佩不已。 

像李桃这样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并不局限于大学讲台上与实验室中,“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李桃深谙此理,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从未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青少年科普的事业中。“有一次去作科普讲座的时候,有个特别可爱的孩子和我说,老师,你能给我签个名吗?”李桃满含笑意地向我们说起一次令他特别惊喜和意外的科普经历。 

当说到为青少年进行科普的意义之时,李桃的眼中闪耀着希冀的光:“青少年好像是一张白纸一样,也是国家未来推行‘双碳’战略的主力军。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就能通过科普讲座给他们种下兴趣的种子,那么对这些孩子自身今后的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实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以妙趣横生的语言为孩子们擘画科技的蓝图,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引领少年人走向科研之路,科技之火在这样的传承之中越燃越旺。李桃不仅有对待科研严谨认真的一面,亦有耐心科普、循循善诱的一面,他热切地盼望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对科研有更深入的认识,有更多的青年能够投身于国家战略发展之中。 

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态势,像李桃这样年轻的血液不可或缺。他自小与科学结缘,国外深造并没有磨灭他的赤子之心而是为他回国效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兼顾科研与教学的选择更是展现了作为青年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他的选择与经历激励着我们,最好的年纪不应碌碌无为,而应永怀赤子之心,不退不惧,埋头磨砺,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和寸金光阴里,大有作为!(作者:刘婧如 许琳与 张子娴 指导老师:嵇宏)

 

个人简介

李桃,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11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2015-2020年在帝国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21年入职东南大学,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2022年度“五四表彰”中荣获青年五四奖章(教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