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东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年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 2024-12-06                    访问次数: 16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11月30日,2024年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领域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跨学科推进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大卫,南京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潘勇在开幕式上致辞。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陈世华主持会议并致闭幕词。

  刘大卫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方面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刘大卫表示,学科交叉在推动知识创新、解决复杂问题中具有核心作用。在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工具和广阔平台。以技术为驱动的学科交叉研究逐渐成为学术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与研究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使命。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和多模态技术等工具,深入挖掘语言文学的规律与本质,探索跨文化交流的动态特征,同时回应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对语言服务、文化传播和国际理解的实际需求。这种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其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学术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也为学术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要进一步推动外国语言文学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搭建学术交流与创新发展平台,推动外语类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潘勇表示,南京工业大学研工部、研究生院通过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和加强数字化教育等手段,力求在营造一个创新、协同、开放的学术环境,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紧紧抓住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他认为,数字化的浪潮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学术研究的内容与形式。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在全球化和数字化交织的背景下传承语言与文化的经典价值,更需主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以跨学科的视野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服务新发展。努力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突破传统研究的边界,实现外语学科的学术创新与实践转型。

  深化学术交流,推动研究生合作培养与共享,促进外国语言文学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外语类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陈世华在主持会议时谈道,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拥有扎实的语言技能与文化素养,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树立国家形象的中坚力量。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外语人才在语言技术创新和多语言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提供新动力。做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的智力支持和文化动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推动外语学科建设和外语类研究生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国外语学科的学术繁荣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创新发展

  在会议专家主旨报告阶段,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全国以《翻译研究的文学视角与文化视野:以林语堂研究为例》为题做学术报告。刘全国对林语堂的翻译和文学创作进行了分析,强调了翻译作为文学和文化连接的桥梁的重要性。他认为,对林语堂的翻译与文学互文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译学和中国文学的内涵,还能为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奕红的报告题目为《日本近现代现实主义文学轨迹探寻》。王奕红回顾了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演变历程,从坪内逍遥提出“写实主义”到战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创新,呈现了日本文学在社会变革和思潮碰撞中的重要发展。不仅梳理了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分析近现代日本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金铨围绕《计算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一题,在报告中探讨了计算机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关系,特别是在大语言模型时代如何通过计算语言学的方法提升翻译研究的效率与准确性问题。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语言形式和语义的探讨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工具,开启了翻译实践的新篇章。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孟祥春的报告题目是《数字化时代的翻译研究创新》。他在报告中提出,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翻译研究的外延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研究范式不仅涉及到翻译的技术手段创新,还应关注翻译本质问题的再思考。借助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翻译研究可以更好地响应全球文化交流的需求,并推动学术体系的创新与本土思想资源的丰富。

  东南大学外国语教授王育平以《从“跨界”到“融合”:数字化时代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为题做学术报告,聚焦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如何促进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转型,认为数字人文作为新兴学科,不仅加强了文本的数据处理,还为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围绕“数字化时代跨学科研究与发展”这一主题,会议设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和翻译学研究三个研究生分论坛,就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跨学科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黎明】



原文网址: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06_58173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