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在这样一个“全省工程师之家”颁发的年度奖项中,“南京军团”为何能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是桥梁大国,大型桥梁是交通命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常导致桥毁、人亡、船沉、环境污染等灾难性后果,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结构健康监测是保障大桥长期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监测技术存在对结构时变特性动态识别难、局部构件隐蔽病害诊断难、服役性能精细评估难等瓶颈,制约了实际桥梁工程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成效。
获得特等奖的“大跨桥梁声振融合诊断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由东南大学联合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有限公司攻关,在业内首次实现声振信息融合驱动的大跨桥梁损伤诊断与智能运维成套关键技术突破。
“我们创造性引入声发射技术,通过传感器‘监听’大桥结构损伤时发出的‘声音’,再结合振动信息以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大桥‘健康’的实时监测。”东南大学副教授李丹介绍,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坚克难,结合振动整体评估与声学局部诊断优势以及人工智能手段,在桥梁振动特性自动追踪、关键构件隐蔽损伤声发射识别、声振融合智能诊断与运维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声发射技术的大桥实际应用方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目前该技术已在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桥梁工程中应用。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专门提到发展低空经济。记者注意到,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申报的“智能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获评一等奖。
“关键在于我们做到了‘无人机+山地识别+自动作业’。”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席CEO尹亮亮介绍,如今平原农田上,看着农业无人机展翅工作,已经成为乡村产业发展中较为常见的场景。但在山地,受限于复杂的环境,始终需要依赖飞手操作无人机,并不能实现自动作业。对此,企业通过拓攻建图软件极速建图、智能规划,使得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精细化和高效,能够适应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目前,最高可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作业。
不只是农业,该项目可在山地多个应用场景大展身手。尹亮亮举例说:“像在黄山这样的山区景区,传统的物资运输方式既耗时又费力,而我们的无人机能在10分钟内,轻松地将物资从山脚运送到山顶,大大提高运输效率,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本次大会上,共有12名青年工程师获“优秀青年工程师奖”,来自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的副教授达波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全球岛礁工程建设需求日益增加,珊瑚混凝土正成为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达波一直从事海洋工程材料高性能化制备和结构耐久性提升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是国内首批从事岛礁珊瑚混凝土材料研究人员之一。
“珊瑚岛礁远离大陆,环境恶劣,砂石和淡水资源匮乏,‘就地取材’很关键。某种意义上来说,珊瑚其实就是一种石头,只是多孔,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把孔给堵上,那它就可以作为新型建筑材料使用。”为此,达波埋首研究多年,终于取得突破,如今其部分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西沙、南沙、宁波、南通等地区的道路、防波堤、码头建设工程,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今年9月,2024“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名单公布,达波榜上有名。
责任编辑:尹淑琼
原文网址:
http://www.njdaily.cn/news/2024/1220/723371977846970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