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东大
【新华报业网】思想周刊荐读 |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聚焦“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出第二篇
发布时间: 2024-12-24                    访问次数: 22

新论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化建设“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今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重大立场问题,事关中国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道路和原则,不允许有任何的思想含糊和实践懈怠。

——《时刻保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清醒和坚定—— 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②》齐卫平(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七个着力”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七个着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聚焦“七个着力”展新气象强新作为》贲 驰(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文为中宣部2023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委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2023MYB002〉、江苏省2024年度“高校网络教育名师”〈SZ2024D001〉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两个结合”为战略指导,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深刻领会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刘 巍(作者为苏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历史与逻辑研究”〈项目号:2023SJZDSZ015〉阶段性成果)

政声

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经纬线上,普惠金融如同一股春风,温暖着国民经济“毛细血管”,滋养着乡村振兴千里沃野,牵引着科技创新的细微“脉动”。作为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和实践者,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立足江苏资源禀赋,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凝“心”践“行”向“新”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王 辉(作者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能源转型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能源转型的关键和核心是能源结构转型。我国能源发展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绿色低碳能源产品总产量和低碳能源技术应用总规模等已逐渐上升,但突破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现状,有必要对多重目标约束下的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发展实践进行深刻反思,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张言彩 刘笑(作者分别为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项目道路交通“策略—工具”融合型低碳政策及实施路径研究〈23BGL226〉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强国战略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泰州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美育工作全局,深化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实践体系改革,形成了德美融通、体用贯通的美育浸润特色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美育浸润重在德美融通体用贯通》徐向明 吴新林(作者分别为泰州学院党委书记,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本文为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地方综合高校‘四位一体’美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JSJG053〉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质和真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良传统,广泛倡导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近年来,泰州市政协以政企协商为示范引领,以建设协商民主文化培育展示点为重要抓手,以运用本土协商元素为有效拓展,大力培育具有泰州特色的协商民主文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协商民主文化》查学斌(作者为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委党校第53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泰州市政协副主席)

论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这与2035年远景目标设定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交相辉映。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加凸显其厚重的人民底色与基调,也为以民生为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共同富裕是人民至上的集中体现》贠菲菲(作者为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突出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江苏作为我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在全国创新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承担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强省之先在于创新引领,改革驱动。在一体谋划和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辩证思维,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以系统观念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赵景怡 陶天云(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安排。高校应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策略创新与模式融合,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由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浸润,确保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化构建与常态化实施。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谢 旭(作者单位: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研究”〈2022SJSZ0616〉、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基金项目“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23DJSZ37〉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乡村振兴如果没有农民参与,就会失去灵魂和动力。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关键也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张 琴(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智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九大重点任务之一,对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作出进一步明确。当前,全球对产品碳足迹的追踪和认证日趋严格,规范企业碳足迹管理业已成为落实“双碳”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随着新型能源体系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以其高效性、创新性、安全性、协同性优势,有望通过开发碳排放预测大模型一体化推进碳足迹和绿电认证与追踪,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为赋能碳足迹认证与绿电溯源协同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大模型”赋能碳足迹认证与绿电溯源协同发展》宋 青(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本文系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江苏统筹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研究”〈24WTA-011〉研究成果)


责编:魏晓敏



原文网址: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6ac52fe4b0713297e34b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