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东大
【扬子晚报网】“用真情与心血在书写”——向迅《与父亲书》及新作研讨会在宁举行
发布时间: 2024-12-27                    访问次数: 15

12月25日,向迅《与父亲书》及新作研讨会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散文工作委员会、南京市作家协会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向迅著作中的写作伦理、语言魅力及写作风格做了深度探讨。

  

真诚是最大必杀技

回望2024年,作家向迅收获颇丰。年初,新作《声音博物馆》《七月晚餐》出版,年中,凭借《与父亲书》,喜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一全国顶级文学奖项。

“父辈”一直都是写作的常见题材。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周荣池《父恩》、南帆《关于我父母的一切》、叶兆言的《通往父亲的路》……向迅的《与父亲书》《七月晚餐》,一为散文,一为小说,但主题都是“父亲”。他的“父亲”书写又有何特异之处?

在研讨会开场致辞中,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子说,向迅透过真实细腻的文字,满溢深沉情感与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触动人心令人长思。而在此后的学术讨论环节,“真实”“真诚”成为学者们口中的热词。

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作协散文工作委员会主任贾梦玮说,“散文最后的高度、格调、境界是由写人物的人,也就是作者来决定的。不管是写的人物和被写的人物,一旦进入文学作品以后,就要按照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和要求来。敢于对你的亲人来举起解剖刀,这一点我发现你是做到了。”

《与父亲书》带给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胡学文“一种痛感”。“之所以能带给我痛感,我觉得和他勇于动刀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胡学文口中的“动刀子”,其实就是以笔为匕,以真诚为墨,不回避,不夸饰,向真实一步步逼近。“向迅不回避父亲的缺点,既有‘我’眼中的父亲,也有‘母亲’叙述中的父亲。这需要一种勇气。”

胡学文说,向迅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普通人,带有普适性,“我刚才说为什么特别有共鸣感,有痛感呢?当这个父亲出现了,不仅仅是向迅的父亲,也是我们的父亲,会让我思考我和我父亲的关系。”

同时,他认为,“写作,有的是用精力在写,有的是用才华在写,有的是用感情和认知在写,有的是用心血在写。我觉得向迅的《与父亲书》是用心血在写的。”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谈到阅读《与父亲书》时的感受时,用了“心惊肉跳”来形容。他认为,向迅突破了散文写作的伦理困境。文章写得深入、深刻、深情,真诚坦荡。

《青春》总编辑李樯评价《与父亲书》这本书,既真实又真诚。“大家可以很清楚地感知到,这样一个父亲的形象,几乎可以说在一代甚至两代人的成长记忆当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中国农村生活浸染的父亲整体形象,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给自己心中的父亲形象呼应那一部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杏培表示,向迅写了很多面向的“父亲”,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它们构成了向迅的文学母题。他的小说、散文塑造的父亲是立体、鲜活、瑕瑜共生的人间的父亲。“这样一些很具象、很细节的画面呈现的是日常的人间烟火气的真实的父亲,我认为是能够打动我们的,是能够引发我们的共鸣和共情的”。

《钟山》编辑部主任李祥认为,想把父亲的形象写好还是很难的。一个伦理困境的问题。这是需要敞开自身,还有敞开自身的家长里短,甚至有不堪的部分,这需要一定的勇气,而且不加修饰地展示出来,这是值得肯定的。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娟认为,我们的父亲母亲都困在他们的时代里面。我们两代之间的代沟也是困在时间的河流里面。所以到底怎样去书写自己的父亲母亲?“我觉得书写这件事情很困难,那种真实、残酷、脆弱、不为人知的那个部分是很难书写的”。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江苏作家网主编周韫认为,《与父亲书》里,向迅带父亲去看病的那一段,写的特别好。他写的时候并没有去煽情、夸大那种情感,他写的比较节制,语言上比较节制。向迅试图用自己的文字走进那个陌生而又熟悉、清晰而又模糊的父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父亲如何在向迅的笔下变得立体,丰满。“向迅的文学野心是写不一样的父亲,他做到了。在众多文学前辈塑造的父亲形象面前,向迅的父亲毫不逊色,散文最宝贵的品质是真情流露,向迅是用真情和心血在写他的父亲。”

新南方写作:从语言到意象

张娟不止一次阅读《与父亲书》,她从南方诗学的书写方式阐释向迅的写作。《谁能还给我一片故乡》,写到村里会拜石头,会拜鸡,会拜装到瓶子里面的玉米,让她读到魔幻的感觉,像《百年孤独》马孔多一样的村庄。很多比喻都让她觉得是非常独特的南方式的书写。可以说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出现在向迅笔下的鄂西山村,而且在描写乡村常见的意象的时候,呈现出来一种边缘的奇特风情,“而这种风情我们一直在讨论中国文学里面的南方的时候,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意象的能指系统,最早可以上溯到《楚词》原始瑰丽的这种书写”。

这种“魔幻”的感觉,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干部原沛也关注到了,他从向迅的小说中读到了博尔赫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也有鄂西南方世界意志的东西,我觉得什么时候能够把两者更好结合起来,在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更好呈现出来,那可能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扬子江文学评论》编辑李杨发现向迅文字背后有苏童的身影。“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联合培养的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班读书的时候,向迅的导师正是苏童。”向迅也坦言读过苏童的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创作谈,自言很难不受到苏童的影响。而研究者在阐发苏童作品时所引入的南方诗学,也即南方叙事、南方精神、南方意象,让苏童成为南方想象的代言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向迅的创作,为向迅的南方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进武认为,向迅的文章特别具有地方意识。前面好几部散文集都是关注鄂西,也就是他的家乡湖北的人和事,这种地方意识特别明显,而这些地方意识在小说里面也很明显。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但同时也是审美对象。研讨会上,多位学者也注意到了向迅的语言魅力。

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张宗刚高度赞扬了向迅的语言。他认为,向迅的语言精准、优美,又干净又能繁复,缠绵但是不黏糊,简洁但是很有韵味,辨识度强。从中可以看出,向迅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较深。

李樯特别喜欢向迅的语言,在他看来,向迅的语言既质朴又冷静,既温暖又亲切,“那种气象氤氲的文风让我很着迷”。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注意到向迅散文里有小说味,有天真气,有想象力,有哲思性。“我读《鼠患之辈》的时候,吸引我的不是那些苦难的东西,我觉得他把鼠患之年写的很轻盈,至少那种轻盈不是很肤浅的,他的笔调让人特别舒服,比如‘根据人们恶意的揣测,他甚至还想把土豆种到云朵里面去,种到梦里面去。’这是写祖母的时候,比如他说‘我们身上的戾气都是玉米面变出来的。’‘3月的时候父亲身上长满了隐形的羽毛以及巨大的翅膀。’我觉得这种有点神来之笔。从这些东西里面他是一个天真气的人。”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干部妥东注意到了向迅在文本中表现出来的文体开放性问题,像小说又像散文,边界感不强。对这一点,向迅也在研讨会上有所回应。他说,“从‘五四’建构散文概念以来,散文的边界越来越窄,很多人提到我们散文边界比较模糊,这也是一个追求的方向或者是有意为之,像收录在《与父亲书》的《鼠患之年》《时间城堡》,我可能若干年之后再出一个选集的话,会把它收到小说集里面也说不一定。我以后还是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条路走,不要把文体边界分得太清,这个确实会让自己的写作写得更自由一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李海慧



原文网址: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423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