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才强校”战略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本报杭州5月27日电(记者江南)在浙江大学,“甘坐冷板凳”、潜心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将得到学校“特殊待遇”,无后顾之忧地在前沿领域自由探索,享受高于所在学科同类教师平均水平的固定津贴或年薪;6年的支持周期内,无须参加年度考核,期满后由学术专家进行“同行评估”。这是浙江大学最近出台的“人才新政”中的创新举措之一。近年来,浙江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说,近年来学校努力建设一支符合“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大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需要,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此次浙江大学的“人才新政”,旨在通过创新人才政策和评价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实现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表示,今后7年中,该校计划筹措20亿元左右,用于青年教师培养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像基础性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将支持400名左右优秀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约10%,保障他们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和理论问题展开研究。该校还将实施创新研究团队支持计划,支持100个左右“求是创新团队”,面向重点领域、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推动产生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近年来创新评价标准,该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改变了以往注重论文数量的评价方法,代之以“标志性成果”。评价标准由量到质的变化,引导青年教师拿出科研“真东西”。
  引导高层次人才走上教学第一线,去年开始,浙江大学聘任高水平教授担任“求是特聘教学岗”,以本科教学为主。同时,将教授对教学的投入列为必须工作量。上一学年,该校教授面向本科学生的开课率达93%,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上升10个百分点。


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5月28日

Copyright © 2014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