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英伦之旅——英国研修三月散记
 

    今年九月,我受教育部思政司派遣,前往英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研修。回顾过去,仍犹如梦幻;庆幸有此良机,亲身感受英国———这个无论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还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关键阶段,均占有特殊地位。这三个月来,我们或在课堂上聆听各类讲座,学习英国高校的管理理念;或徜徉穿行在牛津小城,流连于剑桥河畔门前,领略独具风情的英国大学文化;或走访伦敦、巴斯、卡迪夫、温彻斯特、爱丁堡、约克等地,了解英伦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前往白金汉宫、温莎城堡、唐宁街、议会大厦,感知英国政治文化;或前往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历史圣殿,去寻找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痕迹;或在马克思的墓前沉思人的本性与人类历史发展这一深刻而宏达的命题;又或在酋长球场梦幻剧场与嘉年华的氛围中感受英国足球文化,或在伦敦女王陛下剧场观看世界名剧《歌剧魅影》享受艺术的美妙。这三个月,我们努力去了解、去感知、去体验、去学习,认识英国。
  大学治理:让大学成为“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
  英国作为现代大学的发源地之一,云集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一批大学,例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以其独树一帜的古老传统而闻名于世,拥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和丰富的高等教育制度内涵。正如剑桥大学的校训“Hinclucemetpoculasacra(拉丁语)”,翻译为“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而大学治理,就是为了达成此一目的。
  从政府与高校关系来看,英国高校与政府关系紧密,但这一关系正受到现实挑战。英政府成立一系列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全国性机构,例如教育部(创新大学与技能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高等教育研究院、全国招生委员会等,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并监督和评估政策执行状况。又如,英格兰设有“英格兰高校财政拨款委员会”(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负责对面向英格兰高校的财政拨款资助数额进行分配与管理。高校为适应政府需求,争取更多资助,就需要调整自身科研教学计划。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英国经济受到影响,政府不断削减财政开支,面向高校的拨款也大幅削减。如雷丁大学2010年政府资助6533万英镑,2011年资助金额为5767万英镑,减少了11.7%;据介绍,今后还将有更大幅度的削减。为维持财政平衡,2012年开始,英国绝大多数高校如剑桥、牛津等,包括雷丁,普遍将本科生学费从原来的3000英镑每人每年,增加到9000英镑每人每年。普通英国学生尤其是不富裕家庭学生上大学成本大大提高,许多学生不满而上街游行。由于国际留学生的学费高,而且没有任何补贴和奖学金,许多高校纷纷增加国际生的招收数量,以弥补学校的财政赤字。一些人开始对这种发展模式与前景表示担忧。
  从高校内部治理机制来看,英国高校基本体现了高校独立和发挥师生自治主体的理念。虽然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对高校有政策性导向的影响,但大学仍然保持独立地位,拥有自主决定学校发展的各项战略、策略、计划和决议的权利。雷丁大学秘书长KeithHodgson先生为我们介绍了英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以该校为例,主要由Court(理事会)、Council(校务委员会)、Senate(大学评议会),其下设若干委员会和关键职员来完成。英国大学的校长(chancellor)实际上是名誉意义的校长,通常由社会贤达担任,以其声望与人脉为学校争取资源。例如剑桥大学的名誉校长2011年前是英国女王丈夫爱丁堡公爵、现在是森斯伯瑞男爵,牛津大学的名誉校长为末代港督彭定康男爵。雷丁大学的现任名誉校长JohnMadejski,2007年上任至今。真正负责学校行政事务的是ViceChancellor,下面有若干provicechancellor协助。在各级具体执行权力的委员会中,师生治校的理念得到尊重和体现。例如雷丁大学理事会成员30人,14人为学校内部师生,其中包括2名学生。教务委员会完全由校内员工担任,其中包括10名学生代表。每个院系也有师生委员会,其他委员会中也都有学生代表,保证学生与教师一起享有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利。学生会在学校治理机构中也有重要位置,学生会领导均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虽然学生会相对校方独立,但双方关系良好,学校每年为学生会提供经费、场地等支持。
  学生服务:使“天才”尽其所才雷丁大学1892年由牛津大学创建,1926年得到皇家授权,拥有英国最美之一的校园。该校研究能力一流,据介绍87%的研究达到世界水平,商科等享有世界声誉;该校在学生事务管理、国际化办学等方面也非常有特色。这三个月来,我们在该校相继聆听了近40堂讲座课程,涉及英国高教体制、大学治理、学生事务管理、国际化战略等主题;还先后前往牛津、剑桥、布莱顿等实地交流考察,了解英国大学的管理经验与先进做法。
  雷丁大学提出的学生管理理念,是“促进天才更好成长,推动掌握更多知识,帮助更好研究”,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业成长环境,充分体现了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把学生当作客户(customer),而不是纯粹的管理(governance)对象。所有的学生服务项目,均出于“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宗旨,例如心理咨询辅导、学术支持、就业指导等。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雷丁大学对有生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了真正“细致入微”的程度。例如对有视力障碍、耳聋和其他障碍的残疾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对有读写困难的学生安排专人负责记笔记;考试期间,对其安排专人现场记录作答,或延长考试时间;对有心理疾病的同学,监督按时服药和定期看医生的情况,等等。此外,所有服务均为了达到“帮助学生自我提高”的宗旨。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提高,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终极目标是为了推动学生的成长。同牛津一样,雷丁大学等也推行导师制(tutor),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去找导师寻求解决。学校同时为学生的学术成长等提供各种支持,例如如何撰写论文等。但他们再三灌输的理念就是,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还得学会管理自我;学校在多方面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行为有严格要求,大者如严禁学术不当行为,小者如作业须按时上交等,均一一体现。从而对学生的诚信、自我管理等做充分教育。
  文化与民族性:“他们有金钱,我们有智慧”
  1945年二战结束后,英国派遣代表团到华盛顿商谈偿还美国战争贷款,其间流传:哈利法克斯勋爵悄悄对凯恩斯勋爵说,“没错儿,他们有的是金钱;不过,我们有的是智慧”。
  英国人的民族特性深深渗透并体现在英国的历史与文化里。
  在来到英国之前,听到最多谈论英国文化的,无非是“绅士”“贵族精神”“保守”“傲慢”等字眼。三个月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英国普通民众的文明风度。这里没有粗暴的拥挤或推搡,甚少高声阔论,人际交往中无不体现一种安静、谦让、尊重与理解。每一个拐角或狭窄处,你一个礼貌的谦让总会得到对方一个真诚的微笑和感谢;路途如遇到路口,每一辆经过的车都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过———哪怕路口数米内没人,车辆也必定会停下来先观察再开行。这种生活中的文明礼节,已经是内化到心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部分。至于人们常说英国人的“傲慢与偏见”,至少我们没体会到。相反,如今英国因为不同种族群体的涌入,社会文化已逐渐更加开放和多元。在雷丁,除了英国人,还能看到西班牙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波兰人、捷克人等等。彼此互相理解、尊重,习以为常。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拥有辉煌的历史与文化成就。三个月里,我们体验了英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美丽如画的乡村,因天鹅与湖畔派诗人而增色的大湖区(LakeDistrict),旷野苍茫的苏格兰高地(High-land),极尽奢华的皇室宫殿,给我们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了英伦的多样文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巴斯大教堂、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约克大教堂,以及国家美术馆各种历史宗教题材的绘画,令人惊叹宗教与政治主题的地位。英国还是一个博物馆遍地的国家,仅在伦敦就有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自然历史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充分体现这个国家对历史的尊重和记忆。主要博物馆都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其中大英博物馆藏品600万件,V&A藏品460万件,既体现大英帝国从世界各地劫掠搜集珍品之浩瀚,又体现这个国家对历史保护之热爱。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浏览时,无数珍奇异宝陈列其中,如景泰蓝、敦煌壁画、罗汉坐像、精美瓷玉器,等等,受伤的感觉油然而生。
  英国的大学文化也是令人神往的。作为交流计划一部分,我们分别去过牛津和剑桥数次。世界性大学的魅力,有关培根、牛顿、钱钟书、徐志摩等的传奇与浪漫故事,无不吸引着来自东方的我们。穿行在牛津城,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大学,街道从校园穿过;所谓牛津(Oxford),即牛(ox)可以涉水而过的地方(ford),早已让人忘记它名字本意,而因那座著名学府而出名了。牛津即大学,大学即牛津。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只有擦肩而过的学生,或看去就如德高望重的教授,让你意识到这已然就是世界著名学府牛津了。走进依然保留中世纪修道院样式与风格的图书馆、叹息桥、国王学院、圣凯瑟琳学院、圣基督教堂学院等建筑面前时,这个创建于1167年、英语世界国家最古老的大学让你为之赞叹:这就是历史的厚重!
  相较而言,如果说牛津大学是凝重、严肃、深沉的长兄,使你望而敬仰;那么1209年因为抗议法庭判处两名牛津教授、由一批远走的牛津师生所创立的剑桥大学,则更如一名青春女性,似潺潺流水、和煦微风,更柔和开放、自由活泼。荡舟于康河兮,思仙鹤于我心。当行走在培养过3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其师生名录中拥有牛顿、培根、拜伦、罗素、维特根斯坦等赫赫明星的三一学院里;从那棵触动牛顿思考地心引力的苹果树前经过,看到门楣上亨利八世右手所握的本应为权杖、却被调皮学生偷换为课桌椅腿,学校宽容保留时;看到苹果树左边那间开着小窗户,传说是牛顿当年居住过,后来只有剑桥大学每年数学考得最好的学生才可入住的房间时;当乘坐小船于康河之上、看到那座被学生私自拆卸掉、又重新组合的数学桥时,你会为这些故事中传递的精神而感动:这就是大学的精神!自由、开放、活泼、包容、思考!
  三个月时间太短,不足以让我们把所有想体验的都得以体验;三个月时间又够长,足够我们如此近距离地去感知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这个以绅士与贵族精神出名,曾号称“日不落”、统治世界四分之一人口与土地、今天依然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重要作用,曾经培养了无数文学大师、思想巨匠、科学巨星,并曾以工业革命永久改变人类历史、以鸦片与贸易的名义永久改变中国命运的国家,这个让人惊叹、让人向往、又让许多人憎恨的国家。难忘的人生旅行!

(作者为东南大学宣传部 胡强)

Copyright © 2014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