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大讨论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我校关于加快东南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早日实现学校有关“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根据东大委[2014]22号《关于印发<在全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大讨论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院于近期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及相关教师座谈会,发动师生员工参与关于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的大讨论。我院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加强学科建设,保持本学科在国内的一流学科地位,并争取于2016年左右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根据学校《通知》精神及提纲要求,现报告如下:

一、学院目前现状
1、总体规模获得了较大发展。
    学院通过积极建设,科研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稳步增加。自2006年撤系成立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以来,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立了多个重要科研教学基地,包括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大-华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境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医用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生物技术与材料实验中心等。2002年,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该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排名第一, 2007年在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中排名第一。在“十一五”期间该学科已发展为包含生物信息技术、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医学影像与医学电子学、生物力学五个专业方向为主的复合型、交叉型的全国一级重点学科。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已建成一支多学科交叉、以优秀中青年博士为主、拥有多名国家专家的高水平学术梯队,教职工人数由 40 人增至89 人,其中专职教师65人,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奖获得者5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学校特聘教授3人,教授33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41人,9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学生数由 2005 年的 300 多人,增至现在达 700 多人。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学者来院作学术交流。
2、总体水平获得了很大提高。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教授,部分教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在生物信息技术、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医学影像与医学电子学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40余项, 其中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7项,国家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创新团队项目1项,973计划项目6项(主持2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总额年均4000多万元。SCI、EI论文685余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共3篇,提名奖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5项。授权发明专利85余项, 主编中文专著5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2次,国内学术会议10次;参加国际会议1500余人次;来实验室访问的国内外学者有60余人次,学术交流讲座65次。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ATN(5所理工高校联盟)、蒙纳士大学,美国阿肯色大学、芬兰Jyväskylä大学、日本爱知工业大学、日本东京理工大学等大学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二、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我院将“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争创世界一流学科”作为学院奋斗目标,创新发展,科学管理,向国际高峰学科冲击是学院快速发展的动力。与国际知名大学院系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仍有不小的距离。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如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对比分析,我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但在学科整体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现以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为例,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1、科学研究
   (1)杜克大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多,但是他们重点突出,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心血管工程,有重点发展的生物光子学和治疗工程。我们在重点研究方向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形成了基因组测序、纳米生物医学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但是,还需要有效组织,集中力量,争取尽快取得突破性成果。(2)发挥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特别是建立与医学院的紧密合作关系,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直接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解决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杜克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医工交叉机制,其最顶尖的医院和医学院为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3)与大型企业合作,促进产学研全面发展,促进成果转化。杜克大学与国际上许多大型公司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如通用电气、西门子。我们虽然也与一些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公司规模不大,需要将国内大型企业作为主要合作对象。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推广成果应用,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进而形成有显示度的重大应用成果,进一步扩大本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4)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杜克大学拥有重众多的国际伙伴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和企业,我们目前与国外许多大学建立了联系,这样的联系还须进一步加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甚至考虑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让更多的教授活跃在国际舞台上。(5)提倡发表高影响力的论文。我院被SCI收录论文数量与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论文数量不是我们今后追求的唯一目标,高质量、高影响力的论文将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
2、队伍建设
   (1)建立合作研究人员与客座研究人员管理机制,形成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交叉合作的能量。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教师队伍可以发现,专职人员只占总教职员的40%左右,其它来自于杜克大学其他院系所,这部分人与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固定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特别强的学科,建立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是关键环节。(2)进一步从国际上引进高水平人才,不仅仅局限在留学回国人员,也要积极引进外籍科学家。(3)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本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争取培养出杰出年轻学科带头人。自身培养高水平人才是在队伍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3、人才培养
   (1)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本科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并指定指导教师。杜克大学二年级学生被分配给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指导老师,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开展了独立研究,由此形成研究和教育的一体化。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2)建立大型实习基地,培养高水平人才。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与大型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在系统总结我们长学制医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本硕博8年制培养模式。国外(包括杜克大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经利弊分析,我学院在以下方面亟待加强。
1、学科建设
    我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整合及融合度需进一步加强。
2、队伍建设
    在引进或培养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专家学者方面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
3、科学研究
    在争取国家科技奖以及科研经费上还有差距。另外,学院在研的横向项目较少,每年经费在200万左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实质性合作不多,成果转化较少,因此横向项目及产学研合作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4、人才培养
    国家级精品课程少,国家级教学奖和省部以上教学一等奖没有,未培养出国家级教学名师。
5、国际交流与合作
    各类留学生培养数量较少,须进一步加强培养。
6实验室与基地建设
    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及省部级工程中心建设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制定更高目标
(一)、发展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坚持“自主创新,交叉集成,重点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推动学科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学研合作的步伐,创造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培养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保持学院高峰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在全国领先地位,全面实现我院“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力争在2016年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努力为我校在2020年前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二)、重点目标
    1、积极引进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科团队,争取主持国家973项目或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努力争获国家级大奖,不断提升我院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2、加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争取全国优博论文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做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优秀博士生的生源做好人才储备。
    3、加强与国际一流高校的联合,积极探索合作模式,不断推进国际化工作,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
    4、在医学影像、生物纳米材料、生物信息技术等发展方向上,加强与我校多院系合作,并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突破关键应用技术瓶颈,积极推进临床应用,争取做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同时实现产业化应用。
五、突破瓶颈、推动工作
1、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性建设为根本,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学院将进一步加强院领导班子的建设,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统一思想认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规律,对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引导学院健康发展。学院将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需要组建学术团队,充分发挥学术骨干、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学术工作中的沟通与协作。保证本科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和研究生班级有党支部的要求,充分发挥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党的办学治院能力,努力把院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集体。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关键环节,打造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权力监控、依法惩处、工作保障五个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2、创新体制,提供制度上保障
    健全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学院将进一步在对学科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学科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我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原有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将进一步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岗位职责》、《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学术委员会工作职责》、《学位委员会工作职责》、《本科生实践条例》、《实验中心管理规则》、《资料中心管理规则》等一系列规定,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方法,注重实效,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教代会、共青团、民主党派、侨联、退离休协会、研究生会、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决策制度和程序,保证师生员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弘扬系荣我荣、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调动全系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
3、整合优化资源,提供资金保障
    学院将利用国家“985”“省优势学科”等专项资金和省、部、学校等途径的科研经费以及学院自筹资金用于优势学科的建设,保证“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的实施。为鼓励青年博士尽快成才,学院将每年拿出专项经费资助青年教师。为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学院将对获得批准的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进行配套资助。学院将对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科研奖励,学院将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出国访学人员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给予工作和资金方面的资助。将扩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学院讲学,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尽快提高学术水平。
4、加大国际化合作发展步伐,创造重大国际声誉
    1、根据双方的特点,遵循“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学术交流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载体”的指导思想。构建国际合作总体框架,与3-5所国际高水平大学建立稳定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如与德国的ULM大学,芬兰Jyvaskyla大学,澳大利亚RMIT、日本的大阪大学等),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发掘新的合作伙伴(如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纳米研究中心,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密西根大学等)。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开创与国际一流高校合作的新局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教育、科研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升学术水平,扩大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与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外方教授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技术顾问,建立实质性交流关系,并不断推动交流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2、面对国际化人才竞争,培养国际化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遴选2-3所具有相关优势学科国际知名大学,如德国的ULM大学,芬兰Jyvaskyla大学,澳大利亚RMIT、日本的大阪大学等),建立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开展在校学生的联合培养,如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赴国外先进教学与研究单位进修学习;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博士生等途径互派学生去对方院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暑期培训、联合办学等,扩大联合培养规模和层次。使学生中20%在培养过程中具有海外游学经历。积极招收国外留学生,争取达到一定的培养规模。充分发挥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术研究平台的优势,使之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的重要的学术交流中心。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20146月                             
Copyright © 2014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