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新华日报】推动科技创新需要倡导与建设好创新文化

2017-11-291337发布者:翟梦杰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充分揭示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当前我国要稳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更好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创新尤其科技创新是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应从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多角度着力。除了这些“硬”举措外,通过弘扬创新价值、塑造创新规范、优化创新环境等“软”手法提升创新活力和动能,同样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倡导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形成包容创新、崇尚创新的共同价值观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方面,倡导创新文化就是要包容失败。创新的另一面是较高的风险和一定的失败率。然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有可能迎来成功的创新。因此,倡导创新文化,其实质就是通过构建一种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心理机制,从而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倡导创新文化就是要崇尚创新。成功创新的背后往往有着数不尽的辛酸与苦楚,如果成功的创新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因为被别人模仿和抄袭而使得自己的创新成果失去价值,这无疑是对创新者和创新生态的最大损害。因此,倡导创新文化,就是要促使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念,构建起尊重创新者、保护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规范。

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的内在文化动力。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创新文化鼓励、崇尚创新,社会成员长期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润,必然会激发出强烈的创新欲望。一方面,创新文化有利于培育求真的科学精神。求真是科学创新活动的内在追求,在创新文化的浸染下,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会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这反过来又会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创新文化有利于培育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与精神过程。没有创新思维,人类一切创新活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均无从谈起。从历史上看,阻碍传统中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当代中国倡导创新文化,就是要通过大力弘扬求真的科学精神,充分培育创新思维,进而为全社会的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为科技创新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创新活动并非都是有利无害的。使科技工作者在创新的全过程都遵守法律规范、尊重道德规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要求不仅要靠法律的震慑力,而且要发挥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渗透到科技方法、科技活动、科技成果及其运用等各个环节。优秀的创新文化的基本导向是向善向上的,它是保证科技创新服务于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的有力价值武器。在此意义上,加强科技伦理建设构成了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指明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没有科技伦理的规范,任由科技创新自由发展,难免引起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反噬”。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育科技伦理、倡导积极向善的创新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总之,倡导与建设创新文化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工程。在这个“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新时代,必须使创新文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使创新文化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唯有如此,我们的科技创新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持续迅猛发展,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

(作者:陈硕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秘书长、研究员


2017-11-29【新华日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