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庆门不是“门” 建筑学专家称应该叫“通道”

发布时间:2009-01-09发布者:浏览量:558

字体:


news.longhoo.net  2009-1-4  金陵晚报 韦晔
  【龙虎网报道】从集庆路到河西,必经“集庆门”,但建筑学专家却对“集庆门”一说持反对意见,应该叫“通道”。

  记者昨日就此电话采访了著名古建专家、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先生。

  “里十三”中没找到

  “里十三,外十八,一根门闩朝外插”是旧时南京人说城墙的顺口溜,“里十三”指的是13道京城城门,都与市内大街贯连:

  城东设朝阳门(今中山门);城南设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城西设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城北设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

  “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早已无存。

  但不管存在与否,城门已经成为南京地名的最显著特征,在南京人的地理概念中,出了中山门就是东郊,过了水西门,不远就是河西了。

  那南京人熟悉的集庆门又是怎么来的?

  就在记者搜集南京城门资料时意外得知,集庆门不是门!

  曾有方案遭否决

  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曾参与集庆路西延穿过城墙的通道设计,“最初一家设计单位的方案是习惯性地开城门,形式和中山门的三孔城门楼台相同,但没有被国家文物局批准。市文物局要我出方案,我的立意是,这里不能开城门,只能是通道,并采用快车道和慢车道分离,开四孔穿城的办法,有意与传统的三孔城门相区别。道口的式样也采用了平顶,而不是城门的券顶,高度能保证货车、消防车通行,而城墙保持原貌。”“城门是要有门的。比如神策门,两扇门大概有一吨重,里面是原木拼的,外面有铁板包裹。”

  潘谷西教授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是一个城门,但事后定名为‘集庆门’,并成为地名,无法更改,这违背了我的设计原意。”

  在集庆门之后,为解决交通问题又开了“华严岗门”。

  “今人无权再添城门”

  潘谷西教授回忆说,当年设计集庆路穿越城墙方案时,“最好是采用地下隧道,但考虑到该处城墙外就是宽而深的外秦淮河,开凿隧道在时间和交通组织上都有困难,所以才用平交方式将集庆路延伸出城。”

  他告诉记者,曾有工程专家匡算过,挖隧道反而比破开城墙再重建省钱。

  “前些年曾公布过一个玄武湖的规划,拟在西岸架桥跨过城墙通入城内,结果方案不了了之。”潘谷西教授分析说,城墙的天际线同样应该得到保护。

  他认为,明南京城墙只有13座城门,这是当时的城市布局结构决定的,过去不是文物,甚至是封建社会象征和城市发展障碍;而现在作为国家级文物,今人无权再添城门,否则是对文物原貌的破坏。

  潘谷西教授告诉记者,“集庆门”的提法应该废止,只要在通道口立碑说明即可。

  潘谷西教授说,“我的意见有两条,一是解决交通问题时尽量保持城墙的原貌,比如富贵山隧道,就是比较成功的;二是不能随便再加‘门’了,虽然清朝和民国都有这样的例子,但现在明城墙是文物,应该受到《文物法》的保护。”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