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新闻
  • 东大要闻
  • 媒体东大
  • 视频东大
  • 东大人物
  • 教育教学
  • 科技动态
  • 合作交流
  • 院系传真
  • 服务社会
  • 校史钩沉
  • 菁菁校园
  • 至善论坛
  • 百年讲堂
  • 校报快览
  • 电视新闻
  • 当前位置:首页  东大人物
  • 东大人物

  • 【寻访身边的榜样】冯莉莉:东序窗明逐梦路好云香护采芹人 2021-03-29
    2001年,冯莉莉退伍进入东南大学从事宿舍管理员的工作。20年间,斗转星移,日新月异,从宿舍管理员到总务处九龙湖学生公寓中心主任,她见证了九龙湖校区从无到有,见证了我校后勤事业的改革步伐,更见证了东大学子怀揣梦想走进校门,身负本领走向社会。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新春佳节平添了一丝阴霾,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她展示出在军营里养就的细心、耐心和关心,在后勤岗位辛勤工作为同学们守护着安全美丽的东大校园。因为防疫需要,她曾六天六夜没有回家,在南京南站接站时“微信运动”三万多步“登顶”朋友圈。遇到困难,她将“不开心你就吃甜品”常挂嘴...
  • 【寻访身边的榜样】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记交通学院班主任老师许映泉 2021-03-11
    作为国家一级裁判,许映泉在赛场上留下了坚定的身影,同时也曾是一批又一批青春学子的引路人。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承担了大量学习困难生的帮扶工作,用满腔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怀,影响了很多学子的成长。原以为这位有着二十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教师会很严肃,但实际上却十分和蔼,他笑着说:“不用害怕,虽然我年龄比你们大好几倍,但我是你们的朋友,还是个老朋友。”于是,我们跟着他的青春回忆,一同重温了那些携手同行的故事。“有理想,有行动”“有理想,有行动。”这是许映泉常常用来鼓励学生的话,也是他对学生的期望。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许映泉...
  • 【寻访身边的榜样】从三尺讲台到线上直播 孙桂菊:热爱可抵长路漫漫 2021-01-13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部分人只能“宅”在家里,相比于很多人的“无所事事”,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孙桂菊老师却更忙了。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电脑用来开摄像头直播,手机用来接收观众们的问题,她走下三尺讲台,来到屏幕前,成为营养学界的直播“网红”。从线下到线上,她从未停下营养科普的脚步。从直播到微博,她说,全民营养战“疫”仍在继续。从三尺讲台到线上直播“营养学科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太紧密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只有落地,才有它的意义。”近年来,孙桂菊一直致力于营养学知识的传播与科普。疫情之前,她频繁地走访于学校、社区与企业进...
  • 【寻访身边的榜样】尚善若水勤为事幽香如兰能化人———记校机关作风建设优秀标兵周虹 2021-01-04
    周虹从南京大学一毕业就到东南大学机关工作,先是在党委宣传部,后调到党办,一直是一个温和而低调的人,又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不推诿,名利不计较,既能当战斗员又能当指挥员,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是一位让领导放心、让同事舒心、让师生暖心的人。周虹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东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东南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东南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以忠诚尽责确保服务质量周虹对待工作用极其认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可能和她的工作性质有关,其中有一项工作是负责学校的...
  • 【寻访身边的榜样】研发科技创新的“降温神器”——记机械工程学院陈震教授 2020-12-22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炎热的夏天,听不到空调轰鸣的转响,现代化的办公室和生产车间却凉爽适人。机械工程学院陈震教授研究的新技术辐射制冷就可以实现这一理想场景。他的学术之路从东南启航,博士阶段远赴重洋,2016年回到东大成为机械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他的辐射制冷研究,不仅可以成功实现24小时昼夜不间断降温,还将太阳能利用与辐射制冷合二为一,为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新方法。学术因缘:情起东南,追梦远洋陈震本硕都就读于东南大学,东大与陈震的联系不可谓不深。可以说正是在东大学习的经历为他后期的科研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漫漫科研路从东南起航。在东大...
  • 【寻访身边的榜样】无线故事静水流深——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蒋卫祥教授 2020-12-10
    剪裁得体的棕色格纹西装,一尘不染的黑皮鞋,穿着清爽利落的蒋卫祥教授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待我们。眼前的这位80后,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他神采奕奕,年轻得出乎预料。“阿姨,今天是您当班啊!”他与保洁阿姨打招呼的同时,已经为我们沏好了茶,伴随着茶气氤氲,我们走进了他的故事。溯源无线电咬定青山不放松幼年时期的蒋卫祥总是对大千世界背后的奥秘充满着无限的热情。他看到马路上飞速转动的自行车车轮,听到隔壁电厂轰隆隆的发动机声,灵光一闪,干劲十足地把简易的电灯装置安装在自行车上,利用车轮转动产生的动能,制造了一台简易发电机。...
  • 顾忠泽:领衔“人体器官芯片”研究 2020-12-10
    交汇点讯把人体器官“微缩”进方寸间的芯片中,实现对人体功能的模拟,为药物研发、精准治疗打开新思路……日前,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顾忠泽领衔的“人体器官芯片”项目再获突破,已与药企、三甲医院展开密切合作。为表彰优秀学者在医学与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今年,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选举产生了156位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有11位来自中国,其中就包括顾忠泽。从少年班走出,留学日本,师从业界泰斗,获得国家杰青,到如今作为行业科研的引领者,年过5旬的他,依旧葆有一身少年气,迈步科学沙漠,无论旖旎或崎岖,他都选择一往无前。少年班...
  • 【寻访身边的榜样】时刻做好“眼前事”——访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吕俊鹏 2020-10-28
    他的办公室不是很大,却处处透露着生活的气息。一张放着两个正在工作中的电脑的办公桌,一张摆放着未开封茶具的小茶几,茶几下面藏着一双拖鞋,茶几上面则堆了一些袋装和罐装的食品,这就是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吕俊鹏的办公室。回首往事,吕俊鹏表情坦然,“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喜欢什么,要用排除法不断试错,‘知之不若行之’”。从普娃到牛娃的逆袭之路1986年,吕俊鹏出生于农村。每年放暑假,他都要帮家里人去地里干农活。谈及学习的动力,自称小学之后再没考过第一的吕俊鹏说,就是因为“懒”,如果自己学习好一些,也许以后就...
  • 【寻访身边的榜样】以青春之心 行踏实之路——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薛巍立教授 2020-08-24
    他是经济管理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UTD24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他是“薛家军”口中的“老薛”,在刚落下帷幕的“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之十佳导师”评选中高票排名第一,深受学生们的推崇和喜爱;他钻心科研,扎根泥土;他贴近生活,玩转潮流。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最大的体会在于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更重要的是要“心平气和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青春之心,行踏实之路,薛巍立教授正是这样在人生旅途中越走越深,越走越稳,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上天入地”。求...
  • 【寻访身边的榜样】科研为国所需——记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潘树国教授 2020-06-19
    曾国藩云:“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很多人从小就给自己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潘树国教授亦是如此,大学毕业后走进企业,再从企业考回到学校,在几次转折中潘树国坚持有志、有识、有恒,终于在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里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了合适自己的道路,并将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多年来,坚持以国家的需求为科研指向,在立足个人兴趣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学科前沿,以长远的目光结合国家的重大现实需求去开展研究,就是潘树国坚定认为的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科研追求。心有明志:以国家需求为人生指向1998年7月,潘树...
  • 【寻访身边的榜样】将困难作机遇以心静为航标——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吴敏教授 2020-06-08
    5月17日,东南大学第十届“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评选活动正式落下帷幕,化学化工学院的吴敏教授被评为“十佳导师”之一。她不仅用自己的温雅细致、治学严谨,传递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能量”,敢做难关的“对手”,也完美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乘风破浪,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至善”的故事。在柳暗花明之间上下求索在吴敏眼中,努力并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巡回。自投身科研起,吴敏就在多个项目中肩负重任。其中一个项目,自2014年起历时五年半,才从立项到完成定型并取得型号批文。现今已投入生产的这项设备,是吴敏花费数年心血钻研的成果。该项目科研任务重,设备质量...
  • 【寻访身边的榜样】“岩”于律己 殚精“璧”力——访人文学院青年学者洪岩璧 2020-05-21
    2019年5月5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举行的“五四表彰”大会上,人文学院刚满35岁的“青椒”洪岩璧获得“青年五四奖章”,这是东大人文学院近年来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教师。这一奖项的背后,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岩”于律己、以身作则,在院系工作中殚精“璧”力、共谋发展,在师生相处过程中把握教师、朋友的双重角色,身体力行地对校训“止于至善”作出最好的诠释。“岩”于律己,做“有趣”的研究出生于1984年的洪岩璧本科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当时的他像许多普通大学生一样,脑子中想着的是自己读完书可以找一份好工作,但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呢?他并没有...
  • 【寻访身边的榜样】扎根病理四十年一片丹心系教育——记东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科学术骨干... 2020-05-08
    2019年12月16日,我校医学院开设的慕课《病理与健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App选用,这是继王步高教授、周佑勇教授的视频公开课之后,我校第三门在“学习强国”上线播放的国家精品课程。“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人生最大的本钱莫过于健康,但生老病死概莫能外。关注健康就必须了解疾病的起因和变化规律……”,这是该课程的导言,也是其课程团队的初心,更是我校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陈平圣四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格言。为梦想扎根病理40年,坚持尸体解剖35年,兼职法医病理检验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工作10年;为了传承好“教育”的...
  • 邱海波:重症医学是生命的最后防线 2020-03-26
    “在这样的重大疫情面前,最前端、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我们医生,而是疾控。如果把第一道防线,比如社区这条线,如果社会的传播能挡住,病人就会变少,重症就会更少”“经此一疫,我们也应该反思:全国有足够的重症医生、重症护士吗?这是我们的医学教育体制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培训、毕业后教育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我们在住院医师培训中没有规培(规范化培训)”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7期文|本刊记者杨楠张明萌实习记者刘睿睿编辑|林阆在日前的采访中,邱海波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采访过去世患者的家人么?我说有。他问:他们怎么样?我三言两语,简单说了几个...
  • 每页14条记录 总共182条记录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1/13 跳转

东南大学官方微博

热点新闻

  • 东南大学与南京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1-04-13
  • 东南大学新冠疫苗接种全面启动
    2021-04-13
  • 东南大学部署推进2021年科研工作
    2021-04-09
  • 东南大学8项成果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21-03-30
  • 东南大学举办2021年“人才报国”春季综合招聘会
    2021-03-30
  • 东南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
    2021-03-26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