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专家研制出“隐形衣” 军事民用都可显身手

发布时间:2009-02-10发布者:浏览量:719

字体:

  
 
 
  2009年02月06日 09:56:49   来源: 南京日报 
 
 
    哈里·波特那神奇的“隐身斗篷”并不仅仅是幻想。美国杜克大学和东南大学合作,最近成功研制出微波段新型“隐形衣”,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科学》杂志上。
    这篇论文的共同通信作者、东南大学的崔铁军教授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人看来异常神秘的这一“超材料”,其研制时间其实只花了短短两个月。目前的“隐形衣”只限于微波段,如何推广到光波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原则上说,只要能找到有效的光波段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就能制造出神奇的“隐身斗篷”。

    原理:光线像流水绕过岩石

    人之所以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是因为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被它阻挡并反射到人的眼睛。要使一个物体达到隐形的效果,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物体吸收光源;另一种是让光“绕道走”,就像河流中流水绕过岩石,形成“隐身效果”。

    目前,这两种方法都被采用来制造隐身材料。包括南京在内,目前不少科学家已研制成人工合成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制造隐形材料的基础。这种材料在自然界中并不一定存在,但通过设计其组成结构,可以改变光线的折射率。

    崔铁军介绍,东大和美国杜克大学合作研制的“隐形衣”,更准确的说,是一块“隐形地毯”,外形如同一条黄色浴巾,它可以引导微波“转向”,当微波射到披有隐身材料的物体上时,微波就会绕过去,起到将物体隐形的作用,但还不能避开可见光。

    研制:仅仅花费两个月

    这么神奇的“超材料”,研制时间其实只花了短短两个月。

    作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铁军教授在计算电磁学和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等领域做出了很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崔铁军教授课题组和杜克大学史密斯教授课题组于2006年开始合作,在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理论分析、设计、实验和应用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新型“隐形衣”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凭着这些基础条件,联合课题组首先提出了新型“隐形衣”的结构单元;进而通过使用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快速设计技术,明显缩短设计周期;最终实现了“隐形衣”的精确设计和实验验证。

    虽然已经研制出抵御微波的“隐形衣”,但崔铁军说,这只是一个原理验证,还只是二维的。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实现三维的“隐形衣”,以获得实际应用。对于可以抵御可见光的“隐形衣”,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相信某一天,人们可以找到有效的光波段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制备方法,使人眼也无法看到披有隐形材料的物体。

    应用:军事民用都可显身手

    专家说,“隐形衣”并不是供人们猎奇和消遣的,军方可能成为这项技术的第一个受益者。无论是舰船、战斗机,还是坦克,都可以通过隐形技术,让它们在敌人眼前彻底消失。“这一天并不远,取决于人们需求的迫切程度和愿意支付价钱的多少”。

    “隐形衣”不仅能使物体隐形,其巧妙躲避微波探测的原理,同样为其他领域的应用带来可能。崔铁军说,类似的原理可用于无线通信、医学成像、无损检测、汽车防撞雷达等。

    据介绍,虽然隐形材料的研究不断进步,但是“隐形衣”从理论走向现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即便未来真的能制造出隐身衣,它的使用也会有严格的限定,不可能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人物小传

    崔铁军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8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9年和1993年分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及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3年11月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5年至1997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在德国作为洪堡学者进行合作研究。1997年至1999年,在美国作博士后及研究科学家。2001年10月,被聘为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现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解悦 谈洁 )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