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发布时间:2009-03-30发布者:浏览量:1328

字体:


2009-3-30
  

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只有通过建立起合理、健全的制度,将大学所拥有的所有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大学的精神、传统、追求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很好地整合利用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稳定的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大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出了迫切要求

 

  1.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是否实现了现代化,这不能仅仅从时间上去评判。不能说我们的大学处于现代社会,就一定是现代化的大学,办的就是现代化的教育。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相应的现代化的大学制度作为支撑。只有建立起符合现代大学发展需要的各项制度——例如学术自由的科研制度、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等等,我们才能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

 

  作为高等教育的后发国家,我国大学的很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已经建立起的制度也并不成熟,在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模仿了国外的制度,没有考虑到它们在中国的适用性。这就让我们很难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充分、完全地实现了现代化。所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促进我国高教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有学者说,一流大学是制度文明的产物。一流大学之所以一流,是因为其已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与执行。所以说,在教育开放式和大众化进程中,高校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制度的竞争。

 

  这种观点已经被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所证明。例如,哈佛大学从18世纪后期开始建立的各种制度,包括研究生院制度、课程选修制度等等迄今为止仍然是哈佛现有办学体制的基石。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知名大学从建校伊始也致力于优先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完善的、长效的、不断革新的、充满活力的制度保障,是这些学校成功的重要因素。

 

  3.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需要

 

  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也是办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需要。现代大学处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之中,它不但要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比如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市场等关系,也要处理各种内部关系——比如科研、教学、人员管理等关系。

 

  这些关系不是简单、纯粹的,而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甚至存在很多矛盾。比如大学改革所面临的人事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等,就缺乏必需的外部环境支撑。我们不能够总是依靠经验来被动地应付问题,而是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体制,用一套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来明确大学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大学的行为,处理好大学的各种内外部关系。只有在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我们的办学才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才能够办好党、国家、人民、师生都满意的大学。

 

  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指的是在政府的宏观领导下,大学构建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法制化要求相适应的、包括大学外部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及大学组成人员行为规范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

 

  我们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主要围绕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来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1)适应现代大学发展要求,建立起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管理组织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精干高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服务团队。(2)完善、和谐、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大学应建立起一整套与其承担的社会职责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制度之间应是和谐的,而不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应是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的,而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3)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平衡。既要使大学在上级部门领导下正常开展工作,保证办学活动的合法性和有序性,更要保证教师、学生的学术自由和自主学习,尤其要增强教师在学术性事务方面的决策权。(4)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这些激励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热心教学科研,培育优秀人才,创造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安心学习,习得文化知识,发展完善个性,健全人格体格。(5)加强校园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1.大学制度如何实现创新

 

  制度保障对于大学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大学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西方学者威廉曾经提出了一个“组织迟滞”的概念,他认为组织内部由于存在各种阻力的作用,组织的革新落后于外在环境的变化,从而使组织变得行动迟缓,适应性减弱,并可能导致组织内部危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促进组织的持续变革和创新。

 

  大学作为一个特定的组织,其制度同样也需要创新。现代社会变动不居,时刻面临着新的问题。正如著名学者庞帝所说的,这是一个“十倍速”的时代。我们不能够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必须以变化应对变化。诚如《易经》所说,“变则通,通则久”,好的大学制度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制度,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实现自我革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一项制度一管多少年,几十年不变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大学应更加重视制度的及时维护和变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

 

  2.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制度体系

 

  坦率地说,中国现代大学直接来自于对西方大学的移植,中国大学制度也是在借鉴西方和前苏联大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应该看到,国外的大学制度未必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比如西方大学学术制度中的“学术自由”,其“自由”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自由”的限度究竟有多大?什么才是真正的“学术自由”?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困扰着我们。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一种制度,但是必须思考一些问题:这种制度真的适合我们吗?有没有更好的制度?其关键就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制度。没有适合自己的制度,中国的大学就永远只能跟随着世界,而无法实现超越。如同文学艺术一样,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必须做到既“仿世界大学通例”,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和本校实际,建立起顺应时代要求、适应我国国情、适合学校发展的大学制度。

 

  3.大学制度建设如何形成一种文化?

 

  大学是一个特定的组织,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组织,具有某种松散的特性,很难仅仅凭借刚性的制度来制约他们的行动。因此,大学制度建设除了制定各种必须遵守的规则,也就是规章制度之外,还必须巧妙地使制度成为一种柔性的文化——即不是强迫规定的,但是却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所以,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制定规则,而是要使得规则内化,使得规则成为一种环境、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不觉地感受它、理解它、支持它,而非被强迫遵守。这才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最高境界。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东南大学发展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大学制度建立、完善和革新的历史。学校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成立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之一;1921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国立东南大学,又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东南大学曾在历史上对于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东南大学本着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理念,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东南大学2006~2010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我们就特别提出了“制度创新战略”,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体制、制度、机制上不断地进行适应创新需求的改革,构建以创新为主导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例如,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对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大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凸现教学管理中的学术权力,彰显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适时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强化导师责任制,增强导师在招生、录取和培养中的决策权、自主权;改革博导遴选制度,允许并鼓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副教授职称的年轻教师申报博士生导师;改革博士生考核办法,着力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在科研制度上,学校先后出台《科技基金资助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和《突出成果奖励暂行条例》等,采取科研资助计划管理和激励措施,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人事制度方面,学校出台了《高水平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实施了校内特聘教授制度,改革了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资助和培养力度等。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进了教职工聘任考核制度的改革,并根据新的《劳动法》规定,规范了临时工用工管理。在民主办学方面,学校制定了校领导联系院系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听课制度等,完善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工会、团委、民主党派等团体的作用,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全心全力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应该说,这些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学校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小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对于这项工作,学校近期的主要任务是:

 

 

  ——尽快完成《东南大学章程》制定工作,明确学校法律地位,明晰学校、教师和学生间的法律关系,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确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学校管理实际,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合理设置行政机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行政机构管理权限及其运行机制。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需求,调整、优化教学科研机构设置,理顺机构职责和运行机制。2009年起,学校将加快推进覆盖大类学科的大学院建设,根据需要组建一批新型的独立科研机构。

 

  ——健全校级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学术性组织,着手建立院系学术委员会等,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在学术性事务、学术性评价、考核、晋升方面更加充分地体现“教授治学”。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现有的学术、业绩评价制度,增强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改革人员聘任、考核制度,推进人员分类管理与分层考核;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学生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完善现行开课制度和学期制度,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经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制度。

 

  ——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设效益为目标,深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实现人、财、物的合理调配。

 

  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今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已经不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大学自身甚至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付诸努力的现实课题。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一定会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作者:东南大学校长 易红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5期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