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主:中学生怕学物理问题在老师

发布时间:2009-04-16发布者:浏览量:591

字体:

       新华报业网讯 很多中学生谈起学物理就头疼,而对于一些乐在其中的人来说,物理这门学科简直和游戏一样有趣。昨天,“霍尼韦尔-诺贝尔全球校园行”开到东南大学这一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克劳德·科恩·坦诺奇教授在与东大的学子们分享他的学术成就后,指出中学生怕学物理根子还是在于老师。

  怕学物理问题出在老师

  “怕学物理,不仅是中国学生头疼的问题,在其他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问题:高中毕业后不再想接触物理,更别说将其作为终身事业了。”坦诺奇说,关键还是缺乏兴趣。

  他认为,可以有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从学生一开始接触物理时就培养其兴趣,将物理知识与现代发明等有意思的事例结合起来,激发其探知欲。而大学里也可以建科学博物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小抓起。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好奇心最强,这时可以引导其观察、描述、理解事物,并加以物理知识的解释,培养其对物理学的爱好。而不应把物理看成死板、教条的知识传授。

  “现在很多老师把物理学等同于数学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味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可取,只会扼杀学生兴趣。”坦诺奇认为,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老师是关键,因此首先要对老师进行培训。

  得诺奖不应作为唯一目标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如何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当然还是东大学生们最关注的。坦诺奇认为,其实谁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科学研究做好,而且要有远见卓识和愿景目标。“我是1953年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当时刚好是二战结束后,所有的实验室既缺少设备也没有足够的人才,显得空荡荡的。当时有些非常有远见的法国人就去英国和美国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创建了这间实验室,我很幸运地也成为他们实验室的一员。而从我进入实验室到获奖已经有20年了,这说明诺贝尔奖的得主都是需要长期的努力的。”坦诺奇又补充强调,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是皆大欢喜,可是不能把诺贝尔奖作为唯一的目标。

  从上课中获得诺奖灵感

  在国内,一些有名气的教授就不太愿给本科生上课了。而身为诺奖得主的坦诺奇则表示,对于研究者而言,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将自己的研究传授给年轻人。而自己更是乐在其中,并在上课中获得了得诺奖的灵感。

  “我所在的法兰西学院有50名教授,每年我们都必须要教授一门课程,而且每年开设的课程都是不一样的,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们需要看大量的书籍、思考大量的问题来上好课。”坦诺奇还记得,他当初教一门光子与物质的课程,教了四年,每年都换不同的内容和角度,有一天突发灵感,想到为什么不可以用激光冷却方式来处理原子,从而更好地研究光的性质。这个灵感后来成就了诺贝尔奖。“所以说,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新闻链接

  克劳德·科恩·坦诺奇生于1933年,是一名法国籍物理学家。1962年他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开始在巴黎大学教授量子力学。1973年到2004年,他在法兰西学院担任原子和分子物理学教授。自1981年起他一直是法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他与朱棣文和威廉·菲利普斯一起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王晶卉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