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东校长的铁血柔情

发布时间:2009-11-12发布者:浏览量:138

字体:

2009-10-21 来源: 新前程(北京) 


并非是胜利和成功造就了我们,而正是那些渡过难关的经历,那些我们感觉难熬的时刻,让我们最终成为现在的我们。

——马丁•路德•金


在正保远程教育,有一天被称为“校长接待日”。那是所有新员工和自愿参加的老员工同“校长”恳谈的一天。这个地点起初被设在公司总裁的办公室,但人员太多,大概只有在医院门诊部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后来这个地点被设在了草原上,大家在广袤的苍穹下交流,蔚为壮观。在一张成吉思汗的画像前,“校长”在蒙古包里乐呵地摇着扇子,随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校长”是正保远程教育员工给董事长朱正东的尊称。这也十分贴切,那些刚刚毕业的同学们需要一个校长来补充社会实践教育,而跟随他的人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2009年7月底正保就出动了11辆旅游车,满载了500人,进行规模空前的一次校长接待日。“校长”更贴切的含义是,那些管理层,更像是朱正东的学生而非下级,作为得意门生,他们从艰难与懵懂的创业时期走到现在,学到的东西有细如发丝,有力沉千钧,难以言表。自2000年起,经过这9年“义务教育”,他们已经是一个上市公司的精英班底。他们坐在“校长接待日”会场的外围,和朱正东一同回味这些年曲折动人的经历。在一览无余的地平线上,一轮完美的太阳的照耀下,艰辛与喜悦融为一体,难割难舍。


美丽人生

这一切始自乐趣。朱正东考入江苏东南大学时,经常徜徉在南京的街道上,这个新旧文化交叠的城市带给他新鲜和活力。那是1986年,中国经济在南方显示出特别的活跃劲。

朱正东发掘了自己天生的自然而然交朋友的本事,多数人很愿意接受他。他细心地把自己弄得整洁、成熟,学会了南京话,并且认真地在脖子上系一条领带,像蜘蛛侠一样一人扮二角:一边上学,一边做起了买卖。

另一方面,他似乎对应试教育有深刻的见解,“假设是五个月时间,前面四个月是见不到我的,班上同学都不一定认识我,但是第五个月就发现特别用功的一个人,在教室通宵达旦,一考还都能过。”而凭着本性和直觉,他对社交活动、享乐人生、五花八门的实践有无穷的热情。每到周日一伙人就到别的学校去“交朋友”,吃外校的伙食、看外校的女生、谈谈天喝喝酒,靠在墙上扮罗伯特·德尼罗。

最强的是朱正东喜欢看琼瑶的小说,简直一本不落,还经常对着书页掉眼泪。同时,他还喜欢看金庸的小说,感受里面的铮铮侠骨。

这也许是朱正东的真实一面,但他的团队成员们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看到的是喷薄的血性和钢铁意志。偶尔,非常不真实的瞬间,他们也能够触摸到“很爽的柔情”。近身相随的季绯伽(正保远程教育高级副总裁)则不含糊地说:他有两面,一边是怒目金刚,一边是似水柔情。他一直被这两种力量鼓动,也一直鼓动着这个公司。


三无公司

2000年以前,朱正东经历了一番“经历”。这么说就像是人们在跑道前进行一番热身活动一样,有许多应该而不必要的故事。他毕业进了十一所,整宿钻研技术,加班间隙睡在研究所锃亮的木地板上。直至父亲去世打断了这种“随波逐流”的时光,1992年,他开始做水泥、钢材、程控交换机等生意……1994年,这些生意赚赚赔赔,他开始刹车,在西单刚修好的地铁站呆坐了一个夏季,在那里他穿着白衬衣、打着领带,中午吃一份鸡蛋煎饼,世界杯踢得正酣,他盯着每个走来走去的人的脸孔,思啊想啊,竟然修得了一种识人奇术。

更为神奇的是当年夏末,他去上地最豪华的写字楼推销程控交换机,阴差阳错,被人当成应聘者,误入华科做起了销售经理。这时候,所有混乱的轨道开始交叉、合并,并分出方向感。一方面,他在华科成绩斐然,沿街搞定了北京市的多家楼宇市场,迅速晋升为华科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另一方面,他内心越来越清楚,他有更大的目标,更大的志向,他一直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但起身做事时刻表已经嘀嗒作响。

2000年,他在北京创办了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需要应聘者寻觅七八分钟,才愕然地在柏油路边密密匝匝的柳树遮掩下看到这个二层小楼,它叫科贸楼,这个名字误导了IT精英们。进来以后它会继续产生误导,一个150平米的开间里,排着桌椅摆着电脑,像个90年代末的地下网吧。朱正东的招聘方式也令人错愕称奇,很多人是通过面相招进来的:刘温泉,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灵秀之才,用!后来他成了教学服务部总裁;张振宇,说话结结巴巴,老实忠义,用!后来成了网站开发部的骨干;胡国杰拿出校报发表的几篇文章,才俊!秀外慧中,用!现在已经是公司副总裁兼市场部总裁了;梁峥业余搞过个人网页,知而行之,大用!目前是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一个女孩迟到了半小时后,又从大雨中冲进来,锲而不舍,又用!

这个草根班子的工作目标并不明确,他们没有分工,一拥而上地设计着各自心目中的网站,有典雅型,有标准型,有“星星月亮”模式……没有一个美工可用,他们页面上搬来了五花八门的设计样式。尽管盲目,这些年轻人没有丧失乐趣,大家一起住一起吃,大大咧咧的笑声传出窗口,引起了其他公司的注意:这是一家什么公司?

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朱正东原打算做一家依靠政府资源的远程会计教学网站,但这个设想不久落了空。他正在问自己是否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

如果理论上可以,接下来的问题的是,这个公司没钱了。如果没钱,人就散了。做个白描:项目不确定、没钱、几乎没人。这样就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这个公司实际上是个“三无公司”。

但比起公司没有的,公司所有的也很鲜明,那是刘温泉在面试的三分钟内从朱正东脸上看到的东西:“坚毅的信念”。“它很明显,都有点令人敬畏。”刘温泉说。”

但朱正东坚毅的力量远超想象,刘温泉水灵的眼睛也无法见到后面的故事。

“如果你有理想有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可能是不顾一切的。所以你那些失去也是值得的。”朱正东下了决定,“我会从整体上把它想透,想完了以后,记下它的美好前景,然后全身心投入去做。在做的过程当中,再去考虑具体还有多少问题。”


熬活儿

没钱这个问题,竟然被放在后面去考虑。朱正东一边定下目标,一边去借钱来开动正保前行。和大家一起吃饭逗乐时,别人不知道财务部几个高管已经没有工资可发。而朱正东时常吃到一半,把碗筷一搁,就谈起理想和愿景,在僻静环境的衬托下,这个理想和愿景显得更激扬澎湃,小房间里掀起一片嗷嗷叫的奋斗状态。就在大家返身工作台时,朱正东也“嗷嗷叫”地跑出去向各路人脉借钱。

借来的钱维持了一段时间,但不足以走出困境——朱正东不知道这个困境什么时候多大范围以何方式来结束。他把借来的钱投入到窟窿里,发出的是一声空洞的回响,最近一次的数额很快用光了,这是2000年的IT寒冬时期,这个黑暗中的冬天看不出一点吉相。他的通讯录很快打透了。季绯伽去了趟外地,帮他弄来40万,但也被黑暗大口吞噬了。最后老领导也出马了,拿着一个信封送到朱正东手上,里面差不多5000多,“我的工资也没什么用,拿给你。”

熬?这就是坚毅这个主题的故事情节。朱正东每天夜里就坐在沙发一角想事,把那一角磨成了一块油亮的镜面。

有几位坚持不住的骨干员工提出离职,为了挽救公司,朱正东找到了他们家里,谈了一次、两次,一共挽留了三次……他空手而归。

留下来的员工,面临减薪和停薪的困境。高管、财务基本上停薪;业务主管们每个月拿500~1000元不等的生活费。选择一起渡过难关,通常有这几个理由:看好朱总,公司一直很重情义,兄弟们很开心,困难会过去。季绯伽和于宁早在华科时就是朱正东的手下,在正保也是朱正东的左右手,他们两人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像用了一个脑子:职业发展其实就是选领导,我压根不去想这事能不能成,我只选人,人对了,事总会成。

这时,那个形象进入朱正东心底,那是个意志、思想、决断力和魄力摄人的伟大身影——毛泽东。他不禁想到,此刻的正保很像处在革命斗争中遵义会议前期,生死一线。必须有巨大的斗争精神来全力扭转颓局。一天下午,朱正东在小屋里,面对精疲力尽的正保干部和员工,说了这番话:“我希望大家要明白,为了度过公司最为艰难的时刻,度过生死存亡的门槛,所有人必须在此刻坚持两个绝对:绝对信任!绝对服从!要信任我,能把这个事业干起来,走出目前的困境;要服从我,要跟着我干,我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先信任,再服从。”

朱正东一夜间把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满了被子,使之达到了吸音效果。他毫不含糊地成为公司的美术指导,指导着网站设计风格。他还什么都学,学习操作采集卡、编辑音像文档、服务器技术。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把所做的事向他汇报时,发现他不只是听,他已经完全深入操作层面,从组织结构上也明确看得到这一点,他的草根团队得到了提拔,基本上就任部门副经理,而他几乎承担了每个部门经理的职责。这个团队在朱正东的鼓舞和压力下不断进步,这是他校长绰号的来源,但这些人真正被激动的,真正震撼的是:坚持。你可以找任何一个人来问,你跟校长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会稍加思考,从数不尽的曲折和教训中搜索一番,最后略带苦涩地吐出两个字:坚持。但是这个词太朴素,太提炼了,已经看不出忍耐、风险、狂风中的孤独、毁灭感、斗争意志、残忍和乐观品质……2001年底,有三桩事连在一起,让于宁唏嘘得喘不过气来:“第一桩,我们半夜去融资,一直谈到凌晨1点多,才总算达成了一个协议;第二桩,朱总让我把别克当掉,我平时就开个切诺基,头一次摸好车。我开到了典当行,办了手续。36.9万买的,当回了26万;第三桩,朱总把自己房抵押了。我做不出来。他负债累累,将来的路怎么走?谁也看不到前途,谁也不能保证这能成。”但于宁停了下又说,“那个时候是IT的冬天,是什么让他下了那么大的决心?自信是一块,可能他能看到一些东西,他能看得更远一些。我们看到了一面墙,他看到了墙后的一面天空……”

“后来房子收回来了。车没收回来。公司很多人都说某天见到那个车了,停在哪哪儿。这是想表达一种感情啊。”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被老大的精神感动着。几年来,他们干的像一帮大家庭,又像一个学校,像一个军队,一直到今天。


山的意志

于宁算了一下,他们在天津盘山徒步80里,用时4个小时,这基本上就是急行军的速度。这群平时运动不多的正保的大哥小弟们一路小跑,结果惨不忍睹。但谁都没胆量去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朱总,你看我们是不是爬了太多山了?

爬山,与其说是朱正东最热爱的运动,不如说是最热衷的传道方式、管理方式和文化。他每一次都提出一个非常艰巨的目标,以至于这些总裁、经理们觉得头重脚轻。

“朱总喜欢爬山,我是最受不了这个了。”胡国杰嘀咕道。

“朱总爬山会带两批人,一批是干部,一批是市场部,这两拨人里都有我,我光泰山就爬了4次了,每次都是夜里11、12点爬,一直到第二天早晨看日出。”

胡国杰忿忿不平,“北京近一点的山都爬光了,雾灵山、天津的盘山、还有草原上的山头,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爬。”

“其他人比较瘦,可我比他们都胖。”他摇了摇头。

“但是呢,我觉得,这些成功人士爱爬山的比较多……”

有一丝迷惑停在胡国杰脸上。“有一次,爬完山晚上开会,那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坐在那里开会,等整理录音时才发现,有打呼噜的,有睡着的,有吐的,一屋子人剩他一个人在说了。”

无论有多么迷惑,有些山必须半夜爬,有些必须在黎明时就告别睡枕和太空棉被,把水肿的脚丫套进球鞋,像牲口一样把皮肉往陌生石头上干蹭。有时候大家爬到山顶上开会,有时候晚上要喝点儿,然后聚在一个宾馆会议厅里总结工作、批评、表扬、定计划……直至人仰马翻。

刻意制造的这一切,仿佛要把人拉回原始状态,好像痛苦必须是经理们不能忘记的疮疤,如果理解生存为何物,你就必须在水火淬炼中取得真知。很多人也许都胖了点,也许都憎恨吃两天的苦头,很多人不再愿意去思考拉练会带来什么人生影响,这个现实就像灰尘遮蔽的房间,要打扫打扫,才不会腐败并再现活力。对惰性的唯一策略是,强硬,朱正东的意志就像一把大笤帚在正保来回横扫,征服不断趋于惰性的世界。

“山炼”兑制出了正保绝对、极端色彩的管理特点。比如,客户至上。

什么叫客户至上?

无论别人怎么说,在朱正东这里,这一理念发展成了完美主义,那就是“客户超现实至上”。如果他们跑遍中国,找来一个最好的老师,而且他的课程经课件部修修补补达到完善,可是遇到一个挑剔的学员说这个老师“讲得不太好”,朱总就会弄个底朝天,你们怎么干的?赶紧去找问题!

那时所有人都会说,问题出在这个学员身上。

这时朱总就会阴沉着脸说,“我让你们弄明白一点,学员不可能出错,出错的只可能是我们!你现在就去找出原因来。”


完美主义星座

在这种情况下,99%的人要找理由为自己辩解。学生评价很高啦;老师有什么荣誉啦;什么数据可以证明啦;我们亲自试听啦。朱正东偏偏像是和那个找茬的学生串通了一样,与大家为敌,“他都觉得学生是对的,我们都是错的。”他无视这些堂皇的观点和数字,只管要求好上加好,到了无视现实的地步。

有时候,胡国杰听到的潜台词是——

“学生觉得不好?太好了,这就有我们要重视起来的东西了!”

他们不得不找更多的老师,获得更多的学员满意度。

“我们现在一科提供多个老师,满足不同的口味。这样就导致成本大量增加。我们发现成本高一点,满足多种需求,但美誉度也更高,口碑更好,因此也招来了更多的学生。”

由于要求太高,“我们经常被骂得狗血喷头的。”胡国杰说,“还不得不经常检讨自己的小农意识。”

最早跟着朱正东的季绯伽,即便现在是集团高级副总裁,也仍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他汇报工作时会心虚,“我知道我离他的要求还是有一段距离,汇报时有压力,有时候还想逃避。”董事会秘书于宁也是,压力太大了他就发封邮件汇报情况,避避风头,然后又去朱总那儿弥补。集团高级副总裁梁峥笑着说,我研究过,朱总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他是处女座的。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处女座了,细节就是一切。集团副总裁、财务部总裁杨雁有一个体会,她和朱总通过走廊时,又返身去捡起一张纸片。朱总幽幽地说,我来来回回就看谁把这个纸片捡起来。管理层不得不时刻仔细检查自己的工作,随时掐自己大腿:干完了别得意,请注意,咱们的标准是:完美。

“最近,我们在搞一批书,又被朱总骂了。”胡国杰笑着说。

“我觉得从成本考虑,刚起步的时候可以节省点,选择的纸张似乎薄一点、黄一点……我们没有发展到很强势的时候,成本能控制就控制,但学生的意见很快就被朱总知道了,说什么的都有,有个朋友开玩笑,说看着看着,书脊的胶就在灯下烤化了。”

“我也不服气,其实不算特别好,也不差。”

“他就说,我们要用最好的纸,用防雨纸把每本书打包,防雨纸上印有中华会计网校的logo!一张纸一块钱,一个打包带几毛钱。我的奶奶,我们一年的图书有几亿码洋,你算得多少钱?”胡国杰夸张地撇了撇嘴角。

“他的理念对吗?我不知道。开始几年我们发展得比较慢,去年我们自己投资买了印刷机,纸张和印刷都有所提升,而从去年开始确实图书销量就上来了,超过了竞争对手。我不知道,他的市场感觉真的这么灵光?还是市场培育恰好到了爆发期?我不知道,但他总是能让事实站在他那一面。”

“他告诉我别在意,我们是要赚钱,不要省钱,要多花多赚。”

“我尽量吧。”


慧眼

新员工会惊奇于一个传说,朱总很神。大家窃窃私语,添油加醋地扩编着他在西单练出的那套识人术。

实际上,每次新员工进公司的时候,公司会安排一个“涮锅行”活动。新员工被拉到一辆沃尔沃上,取道天安门看看升旗,再到公司旧址参观科贸楼,最后和朱总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涮肉。那算是除面试外,第一次与朱总面对面。朱正东一直力争去了解每个人,他开始和员工聊天,聊公司、聊生活、聊社会。9年来除了出差,每天一大早他就站在公司门口迎接员工,他用打招呼、手势和眼神来鼓舞每个人,还有草原上的校长接待日……重点在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种关注。

但他的眼力到底有多神?这仍是个备受瞩目的问题。回溯管理干部的“前世来生”,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传说中的真相。

杨雁说,她的目标是在人大学习传媒专业,这个学历也不过是一张风光明信片,除了装点她的安逸生活,她没有别的野心,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看上去也如此,她清秀淡定,没有女强人那种火气。

你会被杨雁清雅的外表蒙住,连她自己也会,但朱正东有一种解析性格之谜的手术刀式的眼力。他精细地捕捉到她的 动力源 (行情 股吧)泉,并开出药方:如果有些人是被动成功的人,你就要给她施加外力。朱正东把杨雁叫到办公室对她说:你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我要把一些工作交给你,我知道工作交给你我会很放心。

那是她从未做过的上市工作。连学带干,在2003年最紧张的一个月里,这个“小出纳”连续30天每天只睡2~3小时。

杨雁出乎意料地平静,在这种情况下,不崩溃就可以视为强悍,而杨雁保持的平静简直不可思议,除了越来越明显的疲惫印迹,你听不到她的怨言,你在她脸上也看不到一点痛苦,她只是说“该干的就去干,虽然极其困难,但只有做了该做的,这一天总会结束”。

杨雁从一个小出纳干到了正保的集团副总裁,并兼任财务管理部总裁,她非常享受这种充实痛快的奋斗历程。她渐渐明白,朱正东引导她进入了一条更实际有效的奋斗道路,使她的潜力喷薄而出。她看到朱正东奇特的本领:他很少去找一个完美的人,经常是找来一个很“怪异”的人,他解读他们,使他们潜能凸现,发现自己也未发现的能力。

9年来,刘温泉(教学服务部总裁)几乎当过每一个部门的经理,他是重逻辑而轻感受,重整体而轻个体,重程序而轻灵活。他像梳子一样梳理了混乱局面,但受制于自身局限,他并不能很好地“守业”。在正保他打自由人位置,朱正东时刻会把他空降到一个混乱地区。

胡国杰(集团副总裁、市场营销部总裁)以为自己是一个出色的编辑,事实上他被朱总调到市场部时,才真正大显身手。

卢宁贵(网站开发部总裁)发现自己在朱正东那里,有停不住地诉说愿望,“往那儿一坐,就有一种剖白自己的冲动。似乎是他已经知道那些,你就不得不说。从而你得到信任。”

这种出色的眼光,不光对人,还穿透了迷雾重重的现实。早在2001年,朱正东就为正保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完全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完全”就是几乎什么都包括。我们要介入十三个不同领域,十三个领域实际上覆盖了人事和职业教育的所有范畴。


“终身教育体系”意味着,我们要进入三个领域。第一个是基础教育领域,这包含了所有大学前的基础教育。第二是学历教育,除了目前开发的自考项目,我们将做进一步扩张。第三是职业教育培训,我们有非常成功的会计、建筑、医学网等等……我们首先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功,前两项要建立在这一方面广为认同的基础上。

在2001年,对刚刚度过生死线的正保来说,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在2008年,对纽交所上市的正保来说,这仍是一个宏大的计划。但7年的努力,已经把这个框架搭建得有血有肉,正保建立健全了13个职业教育网站,尤其以中华会计网70%的市场占有率,建立了无法撼动的领先地位,成为中国远程教育第一品牌。 (本文来源:新前程 作者:陈湘鹏)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