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江边高楼不严控 小心鹅岭变“盆景”

2009-11-12376发布者:

分享到:

 

 
2009年10月25日重庆晚报


十余国内顶尖专家为重庆建筑设计支招,指出建筑密度之大“挤”过上海

  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部分代表作: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扩建工程等。

    “重庆号称两江四岸,就怕有水不见水,有江不见江!”昨日,十余国内顶尖专家会聚“重庆城镇建筑设计论坛”,为重庆建筑把脉。本土专家梁鼎森更是急切呐喊,要是房地产商在江边都修起了高楼,就怕鹅岭也变成了被高楼包围的“盆景”。

  说规划

  小心鹅岭变成“盆景”

  从观音岩枇杷山,到两路口,经鹅岭、浮图关,再到平顶山的这条山脉,被许多市民称为主城“龙脉”。而沿线既有江景又有山景,还地处主城中心的土地,更是让许多开发商眼馋。

  “现在高楼越来越多,‘龙脉’都快被淹没了”,曾参加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设计的本土专家梁鼎森时刻关注着重庆城市变化。他说,正因为重庆建筑密度大,更要注意“留白增绿”。如果不注意控制“江景房”等的开发,以后鹅岭可能被超高建筑包围,成了从高楼上俯瞰的“盆景”,而在鹅岭瞰胜楼俯瞰两江,恐怕也会成为美好回忆。

  说设计

  步行空间越来越少

  “重庆建筑密度之大,楼之高,让人感觉很沉重。”到过重庆十多次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庄惟敏直言。据统计,一向以“挤”著称的上海毛容积率为0.87,而重庆达到了1.2。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卢济威则认为,包括重庆在内的许多城市,最大问题是“步行系统”越来越少。“其实步行为休闲、交往、观景提供了空间。”卢济威说,重庆是立体地貌,可以和山脉、建筑等结合,打造立体的、人性化的步行生活空间。

  “重庆修高楼不可避免,但要想想怎样让人感觉更舒适”,中科院院士齐康建议,高楼不能全都集中在解放碑,而应该有多个中心、次中心,“最好每500米到1000米就有个绿化带”。

  说色彩

  建筑用色不妨再艳些

  重庆建筑如何体现特色?除了考虑有山有水的地貌特点,重庆特有的“雾都”天气,也成了建筑设计师关注的因素。

  “重庆阴霾天气多,不像北方那样阳光明媚。”国泰艺术中心设计者崔愷说,之所以将国泰艺术中心设计成红色,除了体现重庆的辣椒和热情,还希望它能在阴天仍显得充满活力,与周围建筑形成反差,成为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

  多阴多雾的天气,容易让建筑显得灰暗。崔愷建议,重庆建筑不妨在用色时大胆些,“艳一些明亮一些”。比如红色的菜园坝大桥、朝天门大桥,就像两江上的“彩虹”。


  中科院

  院士齐康

  重庆房子修得太高

  人像在锅底走

  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在国内建筑设计界是出了名的说话幽默,也敢于直言的专家。昨天上午的“重庆城镇建筑设计高端论坛”上,他在短短半个小时内的演讲,赢得了四次掌声。

  齐康今年78岁,头发已全白。作为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面对重庆的建筑,他直言不讳,直陈痛处。

  “重庆的房子修得太高太密,人像在锅底行走,感到压抑。”和许多隐忍的专家不同,他一上台就对重庆的建筑颇有微词:“重庆的房子越修越高,让人害怕。万一把拉登引来了怎么办?”他的幽默,让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他认为,这几年,重庆城市里的树多起来了,空气清新了,江水也变清澈了,因此希望在建筑设计方面也能进一步拓展。

  “我希望在重庆能拿到一个不招标的工程。”最后,齐康以这句话作为演讲结语,委婉表明他对重庆有感情,愿意为重庆的建筑设计作一些贡献。

  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崔愷

  设计国泰艺术中心

  灵感来自大树

  在参会的所有外地专家中,崔愷可能要算得上与重庆最有缘的大师。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的设计出自他手;朝天门片区改扩建方案,他受邀参与方案国际竞赛;江北城,他正在设计一座办公楼。

  “大树茂盛,可以遮阳,让人们可以找到栖息之地。”崔愷透露,设计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外形,灵感来自大树,外观是红、黑色,下小上大,远看像燃起的一团篝火,因此它又叫“重庆篝火”。

  崔愷称,采用红、黑两种颜色,是因为“重庆人直率热情好客。”同时,长江边纤夫石的颜色是棕黑色,代表巴渝渊源的历史和西部发展的中流砥柱。建筑构件采用互相穿插、叠落、悬挑,高高迎举、顺势自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目前,在渝中区解放碑原市公安局位置,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正在建设当中。该项目1至4层为大戏院,5至7层为重庆美术馆。广场上将栽大量乔木,让它成为绿色的“都市森林”,供人们游玩。

  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国栋 杨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