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与 蓝 天 同 在——追记我校特聘教授、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自主技术开发的拓荒者孙克勤教授

发布时间:2011-03-16发布者:李震浏览量:1798

字体: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骤增,使人类的天空经常常罩上一层灰蒙蒙的色彩。让人类重新拥有每一个蓝天,是世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东南大学的特聘教授、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自主技术开发的拓荒者孙克勤教授在他不长的人生旅途中,生动扮演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角色。虽然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但他为中国改善空气质量而作出的突出贡献,高尚的师德师风,以及时刻关注社会的多彩人生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回忆。
            “蓝天”情结
  1961年10月,孙克勤出生于南京。1984年他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后长期在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工作。2003年开始,他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创建江苏苏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08年7月,他被引进到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担任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长期以来,他目睹中国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而忧心忡忡,决心将自己的科研重点定位在治理大气污染上,让中国的天更蓝。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蓝天”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从1997年开始,孙克勤就带领团队成员与有关电厂合作,开始研究烟气脱硫脱硝的关键技术问题。经过十年磨砺,孙克勤及其团队找到了问题症结,决定采用仿真“演习”的新“武器”,即将最新计算机技术引入环保领域,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把技术、装置仿真式地模拟出来。为此,他们创立了以全方位、多尺度、系统级的数值模拟为基础,要点实验和工程实测为校正的“优化个性集成”OI2研发模式,成功完成了烟气脱硫脱硝过程工艺、关键设备、系统集成及优化、工程设计及项目实施等四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研发、设计、工程管理三大平台的构筑,实现了技术和装备与计算机仿真模拟的高度一致,抢占了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关键技术制高点。
  目前,孙克勤技术创新团队开发的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4个电厂13000兆瓦的机组,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现役的大型火电机组容量。突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壁垒,大幅度压低了国外技术的要价,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可升级性,提高对国情的适应能力。每年可新增脱除SO282万吨,NOx28万吨,石膏综合利用224万吨,减少区域性酸雨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逾上千亿元。业绩居中国自主技术之首,产生了显著的环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007年,以孙克勤研究员为带头人的技术创新团队完成的“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成套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创新成果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跨越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内第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脱硝自主技术终于应运而生。
            SUN之队
  孙克勤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研专家,更是一位勤劳智慧的园丁。他以教书育人为乐、时刻关心团队和学生的成长。作为烟气脱硫脱硝关键技术攻关的队长,深深体会到团队的重要。他特意组织了业界知名的“SUN”之队。SUN之队既寓意“孙”的团队,更有希望团队充满阳光,充满激情之意。
  在孙克勤带领下,“SUN”之队获得了持续发展,研究的广度、深度日益拓展。以“SUN”之队为核心,先后建设了江苏省电厂废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燃煤电厂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中心,并使其成长为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电力环保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的权威研究机构,成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2008年他以特聘教授身份来到东南大学时,带来了一手培养的苏源的三名主要研发人员,徐海涛(南工大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周长城(清华大学研究生,高工),沈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高工),并迅速扩大队伍,吸纳东大张亚平老师以及两位新任教师,招收硕士生13名,博士生2名。初进东大,他四处奔走,以此团队为基础,成立了东南大学———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占地1000余平方米,实验设施完备。同时积极申报了江苏省工程中心,剑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10月前后,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分别前来参观考察。
  孙克勤为人师表,他常对学生们说“做人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做学问要求真务实,要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不能有含糊的地方。”在医院里,孙克勤只要身体情况稍微好一点,手里就会握着录音笔在病房里录下给学生指导的内容。他总是说,如果学生能够从我的录音中得到进步,那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每当课题组的同学出差回来看望老师,他总会强撑病体,和他们聊很久。他总是说:学生大老远赶来看我不容易,尽可能给他们多讲一点,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了。即使在病重无法下床时仍在惦记着,等身体好些了,要给整个课题组的学生讲课。
  为给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总是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尽量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去现场考察,参与企业洽谈;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多创成果。孙克勤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对学院学科的建设发展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2010年年初,孙老师特地从医院赶回学校举办“大气污染治理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沙龙。虽然当时他身体状况不佳,但仍然坚持为大家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
  在孙克勤的精心调教下,SUN之队成为了一支心系环保、敢于拼硬、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队伍,也成就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辉煌篇章。虽然孙克勤教授去世了,但他的团队依然在他开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老孙的博客
  在东南大学,孙克勤教授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自从2008年7月被引进到母校,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很多师生都是“久闻其名,不见其人”,但是在博客界,“老孙”却是个名人。孙克勤的博龄有6年多了。他开博客的初衷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能为更多的人认可,慢慢地,随着他博文影响力不断增大,孙克勤把写博客看成了他的一份社会责任。老孙博客的火爆人气,充分展示了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
  虽然孙克勤是搞科研的人,但是他在博客的世界里却更像一位社会学家。时事、政治、经济、军事、环保、房产、养老、大学生就业、农民工、中小学教育……他的博文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更多的还是与能源和环境有关。他的博客文章共计三百余篇,其中有26篇在新浪博客首页被重点推荐,《过分偏重SCI论文考核可能对美国们更有利》这篇文章更是被作为博客头条得到广大博友的认可,并被新浪博客评为“新浪最值得阅读百名教授博客”。
  有一次,孙克勤撰写了篇博文《新能源、方向明、路径忧》,并请孔子的第73代直系传人、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作点评。孔庆东特意回复道,“我们必须寻找新能源。但同时决不放弃传统能源。”去世前两个多月,孙克勤还发表了一篇博客,题目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给予住房补贴》。他提出:“毕业后5年之内,政府提供专项租房补贴,缓解其租房压力,解决他们刚毕业后积累能力过程中的生活瓶颈问题,这也有助于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克服他们刚毕业期间的能力瓶颈……”这篇博文被阅读5000余次,对于他的观点,众人拍手称赞。为此,他被冠以“最有人文情怀的教授”的称号。
  正当孙克勤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长期的付出和辛劳使他身心受到很大损害,他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以致离开了他的家、他的团队、他的事业。
  孙克勤永远活在他一辈子孜孜以求的蓝天里……
  

  孙克勤教授简介1961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南京工学院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7月至2003年2月在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工作,2003年2月至2008年7月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创建江苏苏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其中2004~2007年在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08年7月开始在能源与环境学院担任教授和学科带头人,2010年10月30日因病去世。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多种奖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南京市科技功臣奖,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奖项,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