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法治周末】一个人的命题组——东南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揭秘

2013-04-281316发布者:许启彬

分享到:

 2013-04-28 法治周末

           进入5月,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子们,将陆续收到考试结果通知。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多所国内高校的自主招生渐次落下帷幕。

自2003年起,我国实施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包括东南大学在内的部分高校,由此开始了各有不同的自主招生考试。

今年已是自主招生制度落地的第11年,被网民称之为“神题”的考题依旧屡见不鲜。自主招生考题是如何出炉的?又是基于何种考虑,它们被搬上了自主招生的考卷?究竟有多少考生能回答出“神题”?除了“神题”,自主招生还考些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谜。

胡汉辉是东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创业教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从去年开始,他连续两年为东南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命题。

近日,胡汉辉接受法治周末记者专访,详解自己的命题过程。同时,他亦就多校“神题”,以及自主招生命题与教育制度的关系,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采访/整理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闫格

讲述 东南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命题组

组长 胡汉辉

命题者也要过“选拔”关

在选择命题人时,个人信用、经验、学术成就都是学校考虑的因素。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为什么命题是我一个人,是不是应该几个人成立一个小组最好,大家一起讨论最好

一直以来,东南大学有个传统:教授们要陪着学校招生办的同志到各个重点中学,也就是我们的“优质生源基地”做科普报告。

2012年的3月,我作为创新创业方向的教授,跟随他们去做宣传、报告。

在某中学的一次报告结束后,招生办的同志悄悄地对我说:“考参加自主招生的特等级学生,该怎样命题?你先想想。”

随后,他又就一些事务交代了一番,比如:让我准备的是笔试试题还是面试试题;命题要达到的要求;大概有多少学生参加测试;准备用什么形式参加考试;大约多长时间等。

今年也是如此,提前一个月就跟我打了招呼:“你先想想今年怎么出题啊。”

我想,自己大概不是被他们打如此招呼的唯一一位教授。当时,我确实不知道还有哪些其他“准命题人”。

而今,即便东大的面试测试已经结束,我作为“命题组组长”,也仍然不知道还有哪些其他命题相关人。招生办也始终只有1位同志跟我联络,交代命题任务。

依据学校规定,在如何命题的过程中,我可以征求别人的意见,但从来不做正式讨论,甚至也不能跟同事、朋友进行目的性明确的“闲聊”。

但我可以像这样玩笑地问问他们:你觉得去年的东南大学自主招生试题怎么样?去年有人说(难度)是“小学3年级”的题,那今年是考3年级的题还是5年级的?

离考试还有20天左右时,我要把我命题的思路以书面形式交给招生办的老师。内容包括:准备怎样命题;每道题重点考核什么;能不能达到学校“测试要求”的标准;测试题之间是怎样的逻辑结构;考场怎么组织来配合考题等。这些内容,在我的汇报中写得密密麻麻。

此时,我汇报的是考题思路而不是考题。我想的东西,不能一字不漏地告诉招生办,肯定有所保留。毕竟要考虑到,告诉他们之后,也有泄题的可能。

又过了三四天,招生办给我打了个电话,正式通知我:“今年就是你来命题。”

我想,这几天学校招生办应该走了一个类似选拔的流程。去年和今年都用了我的命题思路,如果有其他命题人的话,看来他们没有进入最后的关口。

这个电话也进一步告诉我:试卷按照什么标准密封;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启封等与考务有关的问题。

自主招生命题对我来说,与平时考试命题没什么太大区别。东南大学平时的考试命题也是这样的规矩和流程。

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平时考试命题由教务处考试中心保管。而这次启封复印试卷之前,都由我来保管试卷。试卷启封之前,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次考什么题。当然,如果泄题,责任也在我一个人。

直到临考前一晚,通过一个电脑软件,学校招生办从东南大学博导库的教授中随机抽取了25名考官。东大有600多个博导,其中教授至少400人(东大博导可以是副教授)。抽签的现场,还有招生办、纪委的同志与教工代表。

每抽出一名考官,就当场打电话过去,告诉他明天有一天的面试考试,问问他有没有时间参加。如果能参加,就再进一步跟他说任务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没时间,就继续抽下一个。

在选择命题人时,个人信用、经验、学术成就都是学校考虑的因素。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为什么命题是我一个人,是不是应该几个人成立一个小组最好,大家一起讨论最好。其实,有讨论就有责任划分。一个人命题就有这个好处,他会尽力把题目想得没有破绽。

自主招生既是一项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但也是很平常的工作,只有用平常心对待,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学校很放心,我的负担也不太大。

考前15分钟印试题

我看过这本“手册”,最后的分数是在册子上呈现的。命题人不能同时做考官。作为命题人,我很羡慕考官,也特别遗憾,因为自己没权力打这个分数

考试当天,一直到开考前15分钟,我保管的试卷才能拆封复印。好在参加面试的考生不到100人,当场印刷100份测试卷。

拆封当场马上复印时,纪检、考务官员、学生处的同志们也都要在场。大家拆开来看,是不是有两份——一份是考官用卷,标着判题建议和参考答案;另一份是学生用卷,有A卷、B卷之分。

A卷是这次面试考试的第一题,也就是无主持小组讨论题,B卷是此次的两道个人必答题。因为考试形式的区别,考生不能同时拿到这两份卷子,所以要分A、B卷。

复印之后,我向25名考官解释了命题的思路和判题的参考依据,叮嘱他们考生在回答必答题时不能提示更不能追问。当然,这些在他们所持有的《东南大学自主招生特等测试考官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都有所标注。

这次测试分5个考场。考试前,考官与考生“双抽签”,也就是分别抽签,随机分到5个考场中。如果一个考场的考官专业比较集中,我们就得进行适当调整。

去年面试,在一个考场有4个考官同专业。判分时,会形成组和组之间的不平衡。所以要做适当的调整,每个考场考官的学科尽量多样化。

每个考生在进入候考区时会拿到一个封口贴有双面胶的信封,把自己的手机放进去,直到考试结束才能再拿回。同样,考官的手机也会在考前被暂时“没收”。

考生们结束无组织小组的讨论后,回到候考区。接下来再进行B卷(必答题)的测试。

前一位考生在进入考场后大概两分钟,监考官才能把下一位考生领到考场外候考,拿卷子给他看。在这个过程中,考场外有专门的椅子候场,监考官必须陪考生一起坐着。没有纸和笔,考生只允许打腹稿。

值得一提的是,每位考官的手里都有一本“手册”。前面几页是东南大学选拔考生的要求与诚信承诺,后面附有的近20页都用于给考生打分。每位考生占一页。从面试的第一位考生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位,中间不能有空页。这本“手册”要按有关规定保存备查。

我看过这本“手册”,最后的分数是在册子上呈现的。命题人不能同时做考官。作为命题人,我很羡慕考官,也特别遗憾,因为自己没权力打这个分数。

给“偏才”、“怪才”机会

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个考生:在无组织小组讨论中,他“嗯嗯啊啊”半天说不出来,讲神话故事可能也讲不出来,但考第三道题时,他一下子就入了考官的眼

今年我出的3道自主招生试题是——

第一题:中国梦的内涵、前景与途径。4至6名考生为一个小组,展开无主持小组讨论,时间为15分钟。

第二题:请讲述一个与“美丽中国”有关的“神话”并发表感想。必答题,时间为5分钟。

第三题:叙述你最想做成的一件事情,请设计一个实现其的方案,并解释方案的难点、特点和创新点。

即便我是命题人,今年东南大学自主招生的三道题的答案,在我心里也没有理想版本。

我想,只有几个基本要点需要把握。比如,就无主持讨论题“‘中国梦’的内涵、前景与途径”来说,不仅要涉及“中国梦”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的千年之梦);还要涉及改革开放(现今的现实目标);实现梦想的条件。“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为人民造福的梦。最后一点,答案还涉及到“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中国梦”的几个层次。

因为是无组织小组讨论,5个考生都可以补充要点。但能说出最后一条的学生,肯定关注过“十八大”报告。

无疑,我和考官最关心的是,谁把最后一条补充完全。那么他给考官的印象自然最好。无组织小组讨论这种考试形式也符合命题要求中“有协作精神”。

自主招生的目标是选拔在高考中,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就是平日里说的“偏才”和“怪才”。

今年,我设计第三道题,是根据东大的命题要求,选拔具有某些方面的专长、特长,表现出他人不具备的潜力和潜能的人。而这道题,也是最能拉开考生档次的题。

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个考生:在无组织小组讨论中,他“嗯嗯啊啊”半天说不出来,讲神话故事可能也讲不出来,但考第三道题时,他一下子就入了考官的眼。

按规定,我不能进入考场。事后,这位考生接受媒体采访时我才了解情况。他当时说,他要做一个微型定位器,可以装在手表里。以后哪怕发生地震,有这个东西就能把信号发出去获救。

紧接着考官继续问他,要是制作这个东西,难点在哪。他侃侃而谈,难点在于微型化,到现在为止传感器的微型化有哪些难点,一二三四列得很有条理。

说完这几点后,他还意犹未尽地补充:其中有三个难点的突破需要创新,一个难点只需照搬现在的某种科技就可以了。

这样的考生多好啊!他知道要创造什么,还知道要怎么造。当时在考场外,我跟他说,如果你愿意选择东南大学,可尽管来找我。不管是什么专业,我相信在东南大学你总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

不过,我不负责打分和录取,所以到现在我也还没法知道这位考生是否能顺利入围。

其实,这次的3道题关键还是考查考生的责任感和逻辑能力。有责任感且能自圆其说,考官心里有自己的标准。一开始我解释命题的原则,回答的要点,但怎么判分是考官独立的事情。现场5个考官不能交流,更不能讨论,按照自己的标准打分,尽可能保持一个尺度,才是对考生的公平。

正面回答“神题”就输了

单独把“神题”揪出来评论不科学,对一个“神题”穷追猛打则对高校自主权不利

今年的全国高校自主招生,像“《西游记》里一共有几个妖怪”,这样的题目引得坊间哗然,还被称之为“神题”。我觉得,“神题”出偏、出怪了。

学校出“神题”未尝不可,毕竟自主招生贵在授予高校的自主权。高校可能要用“神题”考一考学生临场的应变能力,同时表达自己学校的特点。

如果让我回答“《西游记》里一共有几个妖怪”。我就回答:“我从小观察力没有那么细致,我不会数有多少妖怪。不过,妖怪还得分等级呢,牛魔王算妖怪,那牛魔王身边的小喽啰算不算?我不知道标准是什么。”

还有一个题也很有意思:“大象把蚂蚁踩骨折了,如何使蚂蚁康复?”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个现象,我也不认为这个现象会发生。倘若考官追问,真的发生了怎么办,我也会对考官说,真的发生了,还要看看现实性是不是你伪造的。要是你非让我伪造这个现象,那么考完了我再想一想。

古怪的题对应着古怪的回答。面对“神题”,正面回答你就输了。

“神题”要么有标准答案,但这个标准答案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思维水平;要么就没有标准答案,考官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回答这个神题,更无从知晓如何回答得准确、贴切、完整。

不过,“神题”的考查功能往往缺乏完备性,难以考出真实水平。这一类题占的比例不宜太大。但十个题的考试,不能因为个把“神题”,就说这份测试卷不行。

单独把“神题”揪出来评论不科学,对一个“神题”穷追猛打则对高校自主权不利。

自主招生贵在授予高校的自主权,然而,如果自主招生占总招生的比例太小,高校可能存在“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想法。打个比方吧,只招十个人,那就可能乱七八糟出一些“神题”,但如果招一千个,那就会想更加科学的方式。

话说回来,授以权力更是授以责任。

自主招生考题是“风向标”

你问我对国内教育环境、制度的感觉,倒不如问问我们的孩子们是什么感觉

我的儿子也是东南大学的学生,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过一学年的国际交流学生。回国后,他写了他的“胡步”系列感想。其中的《“胡”步哥伦比亚》用了几个小标题,放在第一个的就是“自由学习”。他觉得中国大学目前的学习专业性太明显——要拿学分,不够自由,不像哥伦比亚大学什么都可以自由地学。

我觉得,国内大学教育更偏重于科技。哥伦比亚大学有一门必选课是《当代西方文明》,要学生看的书单从《国富论》列到《进化论》,一共二十几本,只有全看完了,才有可能通过这门课的测试。

在高中时,我们的学生常常听到这样的勉励:“现在好好读书,到了大学就轻松了。”这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就业。

可是,勤奋地度过每天,却是国外大学生的写照。所以,你问我对国内教育环境、制度的感觉,倒不如问问我们的孩子们是什么感觉。

今年,东南大学自主招生的3道题,你不能单独拿出一个来,就说东大去年考了奥数题,今年又考个神话故事。举国上下都在谈“中国梦”的今天,学生不仅要知道有中国梦,更需要把这个梦想从天上落到地面上,让梦成真。这就是3道题内部的逻辑关系。

毕竟,学生可以同时选择好几所高校参加考试,我们这也是在向社会传递出学校特点和育人观的信号。高校选择学生,学生也选择高校。

更重要的是,高校的考题是对中学教育的期盼。它的题目怎么出,中学教育就会盯着这个“风向标”,是要进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还是“脑筋急转弯式”教育?对即将毕业的中学学生,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导向。

那些年,我们一起见识的“神题”

——近年高校部分自主招生试题盘点

■华南理工大学:

在非洲草原上,一只大象把蚂蚁踩骨折了,如何使蚂蚁康复?

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

牛顿因被苹果砸到脑袋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若当时牛顿被砸傻了,那么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改变?

■以北京大学为首的自主招生高校联盟:

让学生用“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四个词,编一段150字的笑话,要求积极健康,幽默诙谐,机智风趣。

■复旦大学:

《西游记》里一共有几个妖怪?

你认为有外星人吗?

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韩国娱乐明星“鸟叔”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叫什么?

■南京大学:

微波炉门上的金属网格有什么作用?

中国有四大发明。如果有五大发明,你推荐一个看看。

■中山大学:

北京和上海,哪座城市的雾霾更重?

电视征婚节目是否该取消?

■上海交通大学:

为什么动物头都是圆的?

■西南交通大学:

一列火车有几道门?到站后,列车员会说些什么?靠窗边的位置序列号有什么规律?

“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出自何处?

请你出一道题把我难住,前提是你知道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

教授、孕妇、运动员、企业家、将军、劳动模范、大学生、医生这8个人同时遭遇海难。请排出救人的先后顺序,并陈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