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东莞时报】一周教育观察

2013-09-03476发布者:许启彬

分享到:

2013-09-03  东莞时报(第A24版)
  

        大学新生痛哭流涕称要走读

  大学刚刚开学,东南大学辅导员罗澍在某日清晨5点被一名新生的电话叫醒,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在电话中痛哭流涕,闹着说要走读。罗澍安抚了那个男生后,跟他协商,再尝试一个月,看看是否能适应,实在不行就走读。

  简评 这位学生的情况虽然具有典型性,但并非不是个案。近日,知名社会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一份“2013中国大学新生心态表”显示,被调查的95后新生们最担心遇到的问题是人际关系(占45%),之后依次是学习(占39%)、生活(占30%)。也就是说,学生在上大学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心理培训和社会实践。

  “减负十条”

  征意见提出小学生不留作业

  8月22日,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小学阶段不留作业的意见,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8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征求意见结果,一周以来共收集到5956件意见建议,九成以上支持出台减负令,超过一半人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争议焦点仍然集中在小学是否该留作业上。

  简评 小学生课业减负是一个老话题了,其减负的结果却是难如人意,甚至有越减越重之感。其实,如果一味地在小学而不是整个教育系统减负,那就会造成小学轻松,初中、高中高压高强度地学习,学生更难适应,也难以保证教育质量。有鉴于此,部分家长纷纷将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学习,学校减负也就难以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因此如果不推进整体的考试制度改革,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评价孩子们的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的负担真正减下来。

  高校招生分数线

  女高男低引争议

  近年来,我国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比51.27%,女性占比48.73%,而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了过来,出现“倒挂”现象。为改变这种状况,许多高校近年来在招生录取时设置性别比,导致分数线上出现“女高男低”现象。

  简评 一个基于北京的、为妇女权利工作的民间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全国112所211高校中,仍有81所在招生中存在性别歧视。2013年5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中,“杜绝录取歧视”也被写入新版规定。教育部强调,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生或者提高对女生的录取要求。新规指出,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但规定是“丰满”,现实却还是很“骨感”。

  儿子考上大学,

  重病父亲不愿拖累家庭服药自杀

  家住六安金寨县燕子河镇大山深处的张阳,在领取安徽中医药大学一本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因中风落下偏瘫后遗症的父亲却选择服农药自杀的方式永远离他而去。

  简评 孩子考上大学,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相对高昂的学费却让一些特殊贫困的农家子弟难以承受。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示自己不愿拖累家庭,这位常年患病的父亲选择虽不可取,但折射出现实中的无奈。现在大学虽然有奖学金、助学金等许多制度,但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这些政策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事实上,在中、小学阶段,许多贫困家庭子女的辍学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的问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