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南京日报】“逛”机关大院 市民最想看点“实在的”

2013-11-07124发布者:许启彬

分享到:

2013-11-07 南京日报(第A02版)

根据初步方案,北京东路41号、43号大院将从明年元旦开始定期向公众开放,十几家党政部门也将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主动和老百姓“零距离”。机关大院有哪些看点?市民百姓最想看什么?记者昨天进行了采访。

市政府大院有年头有文化,开发成旅游景点没问题

经常去市政府大院前和平公园晨练的市民肖先生说,每次早上路过大院门口,看见里面高大粗壮的梧桐树,感觉很亲切,城里这么有年头、“长相”这么好的梧桐树已不多了,很想走进去看看摸摸。

“机关大院里的建筑、景物很有历史,能否开发成像‘金陵四十八景’一样的旅游观光点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所长杨冬辉说,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办公所在地北京东路41号、43号大院,是原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再往前可以上溯到六朝时的华林苑,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现在的和平公园近代雏形是当年考试院的小绿地。现市政协门口竖的石碑上即刻着“市文物保护单位武庙遗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清时改为文庙,改建时造了头门、启贤殿、僧房等,其中武庙大殿就是现在的市政府大院15号楼,迄今130多年。民国时改为考试院大礼堂,这么有历史沉淀的古建筑应该让更多市民看到。

“游”机关大院,不单为了满足好奇心

如果市政府大院、市政务办、教育局、公安局、卫生局等党政机关向市民开放,市民最想进去看什么?

南京一家旅行社业务主管赵晨说,他进去参观就想看和旅游有关的各项审批流程、最新政策、所需材料等;而像教育、卫生等和民生贴得很紧的政府机关,老百姓最想了解的还是和自身有关的政策信息、办事流程等。

南京一高校老师朱正说,政府公众开放日要想不搞成形式主义,首先就要定位如何更好为老百姓办事谋利,提高服务水平。开放日给老百姓看什么?不单纯是你每天办公做事的场所,更重要是你如何为老百姓做事服务的,今后还有哪些更多、更好的服务要提供,更惠民的政策要出台。

“有些部门服务透明公开度已很高,但部分服务流程市民还是很想了解。”近期正在办出国签证的南京一公司老总李飞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服务大厅有前台服务。但有时碰到紧急情况赶着办出国签证,材料递上去后具体几个工作日能拿到签证,一般答复都比较笼统,没有准确日期,如果公安局有公众开放日,可以公开这些办事流程,让赶着办签证的市民心里有谱。

市规划局今年9月曾开展了首次“市民开放日”活动,走进该局大楼的市民看到墙上一幅幅南京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图时,都感觉很开眼界、长知识。“其实南京城的发展建设,每个市民都很关心、很想了解,公众开放日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市民王欣怡说。

除了每年定期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外,不少市民还希望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将厕所、停车场、食堂等向周边居民常态开放。

初步方案:党政机关开放内容将分三类,每年安排不少于2次开放活动

根据目前初步方案,首批开放的党政机关开放日活动内容将分为三类——主题展示类、便民服务类、游览观光类,原则上每单位每年安排不少于2次开放活动,具体时间提前向社会公开或通知参与人员,对于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窗口和服务单位,相应增加开放次数,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置固定场所,向社会开展经常性的开放活动。同时,各单位根据开放内容、场地容量等因素,分别确定参加活动的对象和规模,并适当邀请部分媒体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代表等参加。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刘晓 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