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新华日报】南北并峙的民国大学

2013-11-141291发布者:许启彬

分享到:

2013-11-14 新华日报(第B07版)


  钩 沉

  民国时期,大学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经过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了一批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学,如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还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大学校长和学术大师。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是大师辈出的文化高峰时代。

  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入主北京大学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学的理念,那就是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不是官僚的养习所,不是职业教育的场所。他认为大学跟专科学校有本质的区别,大学是治学,所以称之为学。那么术呢,表示它是高等专科学校,这二者有极大的区别,学术分立。因此在北京大学的时候,蔡元培进行一个重大的改革,就是把工商这样一些专业停办或者移到当时的北洋大学,而使北大成为一所文理科大学。

  中国大学教育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三所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其中大家最熟悉的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成果,是完全按照日本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原因是基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全国舆论界都有了一个倾向,就是向日本学习,所以当时派了很多人到日本留学。日本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封建性和忠国主义性。所以这所大学只能说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雏形。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这样一个腐朽的官僚养习所改造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所以在1917年蔡元培发起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而且这场改革影响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

  清朝末年,美国率先提出愿意把庚子赔款的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去留学。由此,中国的留学潮开始发生了一个转向,就是从日本转向了美国,很多中国学生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学习。民国初年,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了,大多数进入高校担任重要的职务,中国大学模式就发生了一个转向,即由日本模式转为美国模式。

  郭秉文执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的时候只有35岁。郭秉文生于1880年,祖籍南京江浦,早年毕业于上海的清心书院,1908年自费留学到美国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学博士。1921年,东南大学正式挂名,他是首任校长。从1915年他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1925年他离开东南大学10年时间,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他给这所大学留下最宝贵财富的10年。

  郭秉文口才非常好,社交能力特别强,国际教育的背景,使他的眼界非常开阔,更重要的是他有经营头脑。由于长期接受美国教育,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对他影响非常大,所以在他的身上,有非常浓厚的经营理念和理财意识。民国早期,全国教育经费非常缺乏。但是东南大学却能够十年不欠薪,而且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郭秉文的眼光一开始就投到了社会,向社会要钱。东南大学筹建之初,他就借鉴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经验,向外面发起了一个募捐启事,说,如果谁能够独资捐建东大图书馆,就以谁的名字来命名。东大率先仿造美国模式,建立了董事会。这些董事囊括了政界、学界、商界最著名人士,包括实业巨头张骞、教育泰斗蔡元培以及当时的外交部长、教育部长以及上海工商巨子、上海银行总经理等等。

  办学理念上,郭秉文提倡“平”字,包括4个平衡:通才和专才的平衡,师资和设备的平衡,人文和科学的平衡,国际和国内的平衡。培养专才则意味着是要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不能脱离社会,所以办起了工科、商科、农科,跟其他学校不一样,到1920年的时候规模已经相当大了,所以他顺理成章成为了一所综合性大学,随后顺理成章地更名为东南大学。

  蔡元培主张学术分治,郭秉文认为学术并治,既要发展文理科,同时也要发展应用型学科,这是美国模式,跟欧洲的经典大学发展模式不一样。当年北有北大,南有东大,两校分执中国国立大学之牛耳。

  1925年,郭秉文被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地免职了,反郭派和拥郭派之间互相争斗,使东南大学从此走向衰落。

  这个时期大学最为惊世骇俗的事情,当属男女同学。蔡元培一直主张男女平等,他担任教育总长后提出了男女应该有相同的受教育权利,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后来规定高小也可以男女同学。1920年1月1日,蔡元培做出承诺,北大准备招收女生,江苏籍学生王兰第一个提出了申请,要到北大哲学系做旁听生。这一年北大招收了9名女旁听生,是最早的男女同学。与此同时,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直接提出可以招收女正式生,有8个名额,同时还提出了可以招收50名旁听生,力度比北大大得多,所以南高师直到东大后来就成为了男女同学的一个典型。风气一开,势不可当,中国女性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张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