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江南时报】“老南京”建筑修缮有了参考“字典”

2014-12-11336发布者:许启彬

分享到:

2014年12月11日 江南时报(第A09版)


  江南时报讯(记者 黄勇) 老房子修好后像苏州,像皖南,像成都宽窄巷子,但就是没有“南京味”——此前在老城南南捕厅等地区的历史建筑修缮中,一些老房子的修复被行家吐槽不够南京味(本报曾报道)。

  记者昨天获悉,南京市规划局联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等,研究制作了《南京市老城南历史城区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专家们从100多处保存至今的明清老建筑中总结出“最南京”的建筑风格,作为今后南京历史建筑修缮的参考标准。

  老城南历史城区占地约7.29平方公里,北起建邺路—白下路,东西至外秦淮河,南至应天大街,这片区域内现存传统建筑众多,代表了城南历史传统民居特色,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三大历史城区之一。如今能看到已经修缮并对公众开放的有,甘熙故居、老门东等等。“有一些市民提意见,说修好的老城南,像苏州,像皖南,缺少南京本地特色。”南京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之前的老城南修缮都以建筑个体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委托苏州、扬州、安徽的一些有经验的历史建筑修复工程公司施工,因此在施工中就带有建筑单位熟悉的建筑风格。

  不过,接下来的老城南改造,将保留原汁原味的南京风格。据介绍,专家组对现存的老城南历史建筑进行“解剖”,找到了南京历史建筑的特色。

  记者在《图集》中看到,这100处明清建筑中,有市民熟悉的瞻园、甘熙故居、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蒋百万故居、沈万山故居、胡家花园等,也有藏在民间的一些建筑。专家们对这些建筑进行一一剖析,大到整体结构、院落,小到一个梁架,一个门头,一个窗棂,都拍照留存,对高矮宽窄都进行记录,对老城南建筑的平面格局、界面类型、结构体系、细节分析都进行总结,整本《图集》就是老城南历史建筑的“字典”。比如,南京城南院落组织中二合院居多;单侧开敞的院落其次,多为靠后院落,与前院以石库门隔开,为内宅使用,院落形式以“二”型、“一”型、“回”型居多。入口界面多为石库门屋,石库门位于三开间的当间正中,墙上不开窗。同时,南京城南多为单层建筑,二层建筑多位于靠后进,常设跑马楼,以增加使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