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正式开幕。肩负着全省人民的信任与重托,19日,住苏全国政协委员集中乘飞机抵达北京。
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不同寻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决战脱贫攻坚?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了拉直这些问号,委员们做足了“功课”,积极建可行之言、管用之计、务实之策。一言一行,无不透出对奋力夺取“双胜利”的满满信心和热切期盼。
献良策,补齐防疫短板
突如其来的疫情,如同一场大考,既考出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强大战力,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短板。面对不足,如何举一反三?委员们纷纷发挥所长,直言不讳地谈问题,为提升治理能力献良策。
物资供应不足,是此次疫情应对之初就暴露出来的短板。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麻建国告诉记者,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医疗物资的充足供应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保障,比如生产口罩用的无纺布、熔喷布都是典型的化工产品,“这充分证明了化工行业的基础支撑作用”。但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产业创新组织力度不强、管理体系不健全、化工企业高端人才匮乏、安全环保监管流于形式等。他建议,推动化工产业发展集团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智能化、研发协同化,在做大做强化工产业的同时,确保生产安全和绿色环保,实现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留意到,省、市、县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在防疫初期显得“捉襟见肘”,防治能力和相关医护人员数量都明显不足。他建议,国家要大力支持建强省、市、县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或传染科病区,构建“平战结合”、沉底盖边的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体系,“平时要建立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其正常运转,战时根据任务需要加大设备、物资器材、经费等投入。”
中医药在此次防疫中的表现尤为亮眼,但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徐利明调研发现,涉及抗疫的中药材需求量大增,但无序的种植无法在关键时刻提供充足保障。多数中药材种植户不具备专业技能,凭“种庄稼”的经验,求快求多,甚至为了提高产量,滥用化肥农药,直接影响了药材质量,“抗疫所用中药材已成为战略性资源,靠市场难以平衡供需矛盾,政府有必要建立中药材战略性种植和储备制度,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谋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历了疫情防控这个漫长“严冬”的考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出发点上。如何建立与常态化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是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市工商联主席董玉海注意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但是通过走访调研扬州多家复工复产企业,他认为,可以在电费上进一步为企业减负。“企业电费是固定容量费和正常用电费用的总和,所谓固定容量费就相当于电话的月租费一样,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能否考虑取消电力‘月租费’?”他也提出,取消容量费,要考虑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完善补偿机制,调动供电和用电两方面的积极性。
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实现逆势上扬?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智深认为,当前,江苏既面临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内在制约,也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必须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江苏“交汇点”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要素,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他建议,从国家层面提升连云港等重要节点城市和徐州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加大沿海港口项目的用海支持,加快沿海港区深水航道等工程建设,支持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国家标准是“中国制造”质量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提出,当前,依靠技术标准占领市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首选战略,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标准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她建议,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加快完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定期复审制度,建立国家强制性标准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联动机制。
话民生,夯实老百姓获得感
农业稳,天下安。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在一线调研中掌握了不少关于“米袋子”“菜篮子”的一手数据:苏南一个普通农贸市场每公斤辣椒卖到16元,南京某水产品物流公司去年同期收益4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收益为负,苏北某家禽养殖业因滞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4800万元……他也注意到,申请流程复杂、证明文件繁多等,成了影响惠农政策落地的“拦路虎”。他建议,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将目标责任下达到最基层,确保夏熟作物丰产丰收,抓好畜牧产业统筹复产。助农惠农好政策的制定出台,也要尽可能简化申办流程、降低办事门槛,让农业经营主体少跑腿、快办事。
像朱晓进这样为民生鼓与呼的委员还有很多。大家带来的一份份提案和一条条建议中,既着眼于国家发展的“大图景”,也关注着千家万户的“小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带来的“为小学家长减负”的提案,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在老师建的家长群,几乎每个家长都胆战心惊,群里有通知,肯定是‘陪作业’、甚至是‘代作业’,因为有些作业,小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她认为,家庭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孩子的修养、品格、道德以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方面,而不是具体教孩子怎么做作业。她建议切实给小学生减负,以所有作业基本在校完成为基准,“让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根本”。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则将目光聚焦到学校门口的一条“线”。他告诉记者,很多学校门口的过街通道是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建设学校周边道路智能交通设施,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希望国家层面积极支持在学校门口过街通道铺设智能发光斑马线,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记者 顾 敏
2020-5-20【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