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风采

发布时间:2020-05-28发布者:唐瑭浏览量:272

字体: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我国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自2017年设立后,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由江苏省科协推荐上报的万贤纲、刘加平、凌祥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奖奖状。

  万贤纲,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万贤纲在拓扑量子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工作,他提出新型拓扑量子态—Weyl半金属,引起了Weyl半金属的研究热潮。他建立新理论计算方法,实现对所有无机非磁材料的拓扑分类。在此之前主要通过计算拓扑不变量来判断物理体系的拓扑特性,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效率低,因此发现的拓扑材料也非常有限。万贤纲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全新的理论方法,进而寻找性能优越的拓扑材料,获得丰富的拓扑量子态,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万贤纲发展了预测拓扑材料的高效理论方法,并用其对所有已经制备出的非磁材料的拓扑性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发现了数千种新的拓扑体系。这一系列的工作颠覆了传统上认为拓扑材料很少的观点,建立了非磁拓扑材料数据库,为发展有实用价值的拓扑材料奠定了基础。该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万贤纲近3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物理奖”、“科学探索奖”等奖项。

 刘加平,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加平长期从事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高性能化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突破了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量化计算的理论瓶颈,创建了收缩裂缝控制、微结构优化和流变性能调控三个关键技术群,发明并规模化生产了系列功能材料,其成果成功应用于100 余项重大工程。攻克了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国际难题,引领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化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和新材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加平主持完成了“973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优秀奖各1项。兼任国际材料与结构试验联合会(RILEM)混凝土可控膨胀技术委员会主席,入选英国混凝土学会会士,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凌祥,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是全国传热强化与节能装备研发的著名专家,2017、2019年度中国工程院第二轮院士候选人。流程工业(石化、冶金等)用能约占我国总能耗1/3,但其能源利用率约为60%,如提升2.5%就相当三峡水电站全年发电量,节能空间十分巨大。提升能源利用率,研制严苛环境下高效节能装备成为亟待解决核心难题。凌祥围绕这一难题,取得多项重要成绩:一是在传热强化理论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扩缩变流强化传热理论,为高效节能装备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在节能装备关键技术方面,首次提出镍基扩散钎焊工艺,发明了扩缩变流节能装置,解决了传统装备不耐高温和腐蚀、难于大型化等难题。三是在环保装备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玻璃冲击表面强化抗应力腐蚀和疲劳新技术,攻克了MVR高通量废水处理系统寿命短难题,发明了油气回收的扩缩变流吸附耦合一体化新装置,解决了有机废气处理中变流量、不连续导致回收系统易爆的难题。上述成果应用于全国200多家大型石化和冶金企业的特大型耗能系统,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取得了2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凌祥近3年主持与完成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装备产业化项目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省部级发明一等奖1项(1)。 



2020-5-28【新华网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