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身边的榜样】无线故事静水流深——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蒋卫祥教授

发布时间:2020-12-10发布者:李震浏览量:4085

字体:

剪裁得体的棕色格纹西装,一尘不染的黑皮鞋,穿着清爽利落的蒋卫祥教授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待我们。眼前的这位80后,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他神采奕奕,年轻得出乎预料。“阿姨,今天是您当班啊!”他与保洁阿姨打招呼的同时,已经为我们沏好了茶,伴随着茶气氤氲,我们走进了他的故事。  

溯源无线电咬定青山不放松  

幼年时期的蒋卫祥总是对大千世界背后的奥秘充满着无限的热情。他看到马路上飞速转动的自行车车轮,听到隔壁电厂轰隆隆的发动机声,灵光一闪,干劲十足地把简易的电灯装置安装在自行车上,利用车轮转动产生的动能,制造了一台简易发电机。看到小灯泡在黑暗中亮起的瞬间,他的内心也亮起了一盏科学的灯。即使后来因为脏兮兮的双手和衣服被父母责备了一番,电灯光芒刺破黑暗映照在脸上那一刻的喜悦和成就感,却始终充盈在蒋卫祥的记忆中,激励着他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受他的影响,刚满7岁的儿子最喜欢的课就是科学课,小家伙对未知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平日里也爱缠着爸爸问个不停,小小年纪就已经知晓了气球在空中飘浮、筷子在水中弯折的物理学原理。缘起情深,对于无线电的研究伴随了蒋卫祥的青春,从初中到高中,一旦周末得空,他就会自己琢磨着捣鼓一些无线话筒、无源收音机。为了购买实验材料,蒋卫祥省吃俭用,即使这样,他也甘之如饴。

高考后,蒋卫祥就读于青岛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这个专业更看重的是数理推理能力,而自己所擅长和热衷的是应用学科,是实践出真知。彼时,刚上大一的蒋卫祥就在心中默默地定下了考研目标,他一面继续在所读专业里勤勤恳恳,一面丝毫不放弃对无线电领域的追求,四年来常常伴着晨曦而起携着星光而归,虽然他的大学生活并不轻松快乐,但多了一份坚毅果敢。

2004年,蒋卫祥以比录取分数线高三十余分的绝对优势,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东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从此,他在科研之路上正式启程。在东大求学的三年里,他沉浸在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之中,童年的那盏无线之灯穿过岁月仍旧发光发热,而这盏灯也使他心中永远充满着对科研的热忱。比起被限制在已有的模型中,他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创新来填补空白。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联系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崔铁军院士。始于无线电,虽然路途崎岖,但兜兜转转,终是无线电。2007年,他踏上了在电磁波领域的新征程。  

聚焦“超材料”吹尽黄沙始到金  

“砰!”一个年轻人猛地站了起来,抱起厚厚的草稿,冲出图书馆直奔实验室,他要马不停蹄地把自己刚刚推导出来的公式进行实验。三个月来,当图书馆刚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时,蒋卫祥就已经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书桌前,琢磨着如何推导公式。常常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快要走通这一条艰难的路,却又一次被挡在了关键一步,只得一切从零开始。他却总是安慰自己,一次次的试错不也正是科研的价值所在吗?

2006年,英国帝国理工Pendry教授提出了变换光学原理,该原理是研究新型人工电磁媒质(简称“超材料”)的重要工具,因此很快成为国际上一大学术方向。崔铁军教授团队紧追国际学术前沿,当即开展对该热点的研究。成为崔铁军老师的博士生后,蒋卫祥虽然回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但专业基础知识相较其他人却有缺失。回忆第一次与崔老师开会时的场景,蒋卫祥至今仍觉得像是梦一般,专业资历尚浅的他被崔老师点名辅助该项研究。他并没有让老师失望,本科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为研究奠定了文献整理能力。在论文的成型过程中,蒋卫祥迅速地弥补了专业知识上的短板,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

半年后,一篇名为Arbitrarily Elliptical-Cylindrical Invisible Cloaking的文章发表在学术杂志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上。这篇文章的发表十分重要,不久就收到了一位俄罗斯科学家前辈的来信,请求进一步探究这篇论文的观点。截至目前,这篇具有重要创新性的论文已被引用约120余次。初出茅庐的蒋卫祥,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认真刻苦,登上了自己在“超材料”领域的第一座高峰。

2007年下半年,蒋卫祥又有了新的想法。Pendry教授设计的隐身衣,在靠近内边界的时候,部分参数分量是奇异的,趋于无穷大,这个奇异参数使得隐身衣研究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蒋卫祥另辟蹊径,跳出原有的框架,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变换,只需用有限参数的超材料,就可以实现效果非常理想的隐身衣。由此,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隐身衣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蒋卫祥的创新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科幻的光芒照进了现实。该系列成果是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小有成就的蒋卫祥并没有停留在功名簿上,而是去开创了一条条新的科研之路。“如果我们决定去做,那就做最尖端的科研,进而做最踏实的应用。”他在新型电磁调控器件、高性能天线与天线罩、高分辨率成像等方面皆取得了重要成果,曾数次被国际学术期刊选为“研究亮点”,并被国内外科技媒体报道。同时,他获得了2015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荣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青年科学家”奖。2015年他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次年被聘为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2016年以“超材料”方向专家的身份入选教育部“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仅仅一年之后又成功入选了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名单。2018年,他再次以第三完成人的身份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留校成为一名老师后,蒋卫祥心里装的不再只有自己的科研了,同他一起开创新路的,还有他的学生们。如何让这条路上同行的人越来越多,成为蒋卫祥需要思考的问题。  

传承师生情只求桃李春满园  

崔老师团队勤学简朴、温馨融洽的氛围给了蒋卫祥最好的科研环境,他对此一直心怀感激。博士毕业时,崔老师向他发出了留校的邀请,蒋卫祥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将这份爱传承下去。

做一名好老师并不容易。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导师需要寻找到最适合学生的课题,为学生们创造成长的空间。作为一名新人,如何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渐渐地,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不仅是蒋老师,我更想成为他们信任的蒋大哥。”从不摆导师架子的他,更没有倨傲之气,而是与学生们一同探索着未知的道路。

师生情谊,薪火相传,师从崔铁军教授,蒋卫祥把“要做就做最好的科研”的精神一点儿不落地传授给了学生。“科研是一个故事,写论文其实就是讲述故事的过程,要想把故事讲精彩,就一定要突出创新点,行文逻辑与图表美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论文是把科研故事讲精彩的重要途径,因此,蒋卫祥对学生的论文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在论文选题上,他要求学生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在论文行文中,他也要求学生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表达,美观的图表,要将故事讲得精彩!

2017年12月30日,本是跨年的闲暇之日,正与朋友们小聚的张信歌接到了蒋老师的电话。当他匆匆赶到学校时,昏暗的办公室里只有蒋卫祥一个人,正伏案修改他的论文,蒋老师神情肃穆,宛若潜心修复宋代珍本的工匠。趁着假日里清静的办公环境,蒋卫祥静下心来帮学生修改论文。学生对此有些羞愧和歉意。为人师者先正其身,蒋卫祥以身作则,如春风化雨,把“要将科研故事讲得最精彩”的种子撒入学生的心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蒋卫祥与崔铁军院士共同指导的光驱动可编程超表面工作成功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上,博士生张信歌为论文第一作者。“我会尽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想如何与每个学生沟通,”蒋卫祥说,“事情确实非常多,不过我会首先保证和学生进行充足的讨论以及提出更为完善的修改意见。”

身为“蒋大哥”,蒋卫祥与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每天晚上10点左右,在结束一天的繁忙工作后,他会和学生们一起散步到南门,聊聊生活中的琐事。在日常生活中,蒋卫祥也鼓励他们常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缓解压力。每周他还会和学生打一场羽毛球,有时也会去爬山。蒋卫祥尤其喜爱爬山,虽然身体不免劳累,但每一次迈步,每一次攀爬,都是在为生活蓄力。群山环抱中,他望见金色太阳的光芒透过稀薄的云彩轻轻洒落在连绵青翠上,而后深呼一口清新的空气,任凭自己沉醉于大自然中。爬山的经历正像他做科研的过程,愈是艰难险阻之处风景越发奇特壮丽,而科研的魅力也正值于此。

怀着对科研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蒋卫祥攀上了一座又一座科学高峰。在阻力最大的新领域,尖石荆棘虽不免,但凭着“要做就做最尖端的科研”的一股虎劲,他赤手空拳行径峭壁峡谷,不断越过坎坷,迎来柳暗花明处的壮丽景色,在无线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他的光芒。光芒虽瞩目,却不灼人眼,对待科研蒋卫祥还是保留着最初的那份耐心与尊敬。

兜兜转转,十余载,他将对无线电的热爱变为信念;扎根科研,无线时光,他愿将余生奉献给科研;为人师表,薪火传承,他是一泓泉水滋润着后继者。对他,最贴切的评价莫过于“为人不张扬,胸中有丘壑”。蒋卫祥从不止于登涉名山大川,也不仅是攀登一座又一座科研的高峰,他更是在不断挑战自己,“止于至善”,将科研与生命的无限风景、山川沟壑一一藏入心中。(尹艺璇 刘雅璇 金文涛)

  

【人物简介】

蒋卫祥,1981年10月出生于江苏东台。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调控可编程超表面、超材料透镜天线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自然·电子学”“先进材料”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合作撰写中英文专著各一本,研究成果曾多次被期刊选为“研究亮点”,被国内外同行引用3000余次。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研奖项。入选教育部青年长 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选。


【院系荐语】

蒋卫祥老师少年勤学,青年成才,成就斐然。目前已是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荣誉。作为党员教师,他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他师从崔铁军院士,思维活跃,勇于挑战,怀揣坚定的科研梦想,勇攀“超材料”领域的学术高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张在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