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大人物

【寻访身边的榜样】他把“小”车开上“大”舞台———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殷国栋

2021-07-098693发布者:李震

分享到:

在去年年底“东大人的国家记忆”思政大课上,有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舞台中央的男老师西装革履,气宇轩昂,对汽车的起源与发展娓娓道来。在他的介绍中,一辆有着“雪亮的眼睛、聪慧的大脑、敏捷的身手和优异的社交能力”的小车缓缓驶上舞台,牢牢吸引了在座师生的目光。

原来,这辆小车是由东大团队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小车,能够全面、准确地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精确地实现路径规划,智能的底盘系统具有和人-车-路融合协同能力。而牵头研发这辆纯电动小车的,正是台上这位老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殷国栋。

瞄准前沿 打开探索新路径

2000年,殷国栋考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跟随车辆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陈南教授做科研。

在导师陈南的带领下,殷国栋参与了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基于μ综合鲁棒控制的4轮转向车辆瞬态操纵稳定性”项目,研究四轮转向车辆控制系统如何在高速情况下保持稳定性、在低速情况下保证灵活性,以期优化汽车的底盘转向系统、提高车辆瞬态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正是这个项目,开启了殷国栋在动力学领域里的基础研究,将他引入了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方向,并持续到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10月,殷国栋主笔的《4WS汽车横摆角速度跟踪μ综合鲁棒控制》一文在《机械工程学报》刊发。

对于“汽车人”而言,安全和节能是科研道路上求索的两大永恒主题。在跟随导师做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的同时,殷国栋始终关注着行业的前沿动态。

2001年,国家科技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并且在“十五”期间的国家“863”计划中,特别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但由于从19世纪90年代起世界电动汽车发展已经历了“三起三落”,当时有很多人不看好新能源汽车,但也有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有着隐隐的期待,殷国栋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被明确定义。观望已久的殷国栋似乎等来了时机:研究主攻领域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于是,读博期间,殷国栋在原有科研基础上寻求外延,瞄准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围绕底盘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启新方向的探索。

2011年,殷国栋作为访问学者赴美交流。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殷国栋和同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在各类课堂、实验室中穿梭,感觉自己的思路在逐步打开。

当时,恰逢奥巴马为了连任竞选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演讲,于是殷国栋近距离地见到了这位美国时任总统,听到他对于能源危机的忧虑,对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强烈呼吁。

那一年,美国提出2015年实现累计销售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并为了鼓励民众购买新能源汽车大力给予优惠政策,刮起了一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劲风。访学期间的所见所闻让殷国栋深切地体会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并意识到不仅要做纯电动,还要让汽车的底盘系统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

至善笃行 解决“卡脖子”问题

2018年初,一辆没有方向盘、前后对称、不分车头和车尾、可乘载12人的六座电动小客车,出现在东大校园。

这辆车体型小巧,内部除了拉手、座位、电子显示屏等简单设施之外,没有操控台、方向盘等常规设施,却能借助计算机、雷达和导航等电子系统实现站点式停靠,自动避让等多种功能,从而实现无人驾驶。

这正是殷国栋团队负责运营的智能网联无人迷你巴士,它能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解决企业园区内部交通、校园内部交通以及交通枢纽和最终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三公里”的问题,“无人驾驶”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相契合,以电池作为驱动力的“微型公交”,不仅从能源上符合绿色环保,自身更体现“共享经济、低碳出行”的城市循环发展理念。

由于集美观与智慧于一身,智能网联无人迷你巴士试运行后一跃成为东大“网红”,引发师生围观与热议,甚至在2018年五四青年节登上了央视舞台。

来自外界的强烈反应和肯定,让苦心钻研的殷国栋更加坚定信心,继续琢磨如何让电动小车续航能力更强、应用范围更广、更好地服务校园与社会。

在殷国栋率领团队不懈努力下,如今的东南大学“网红小车”已经迭代更新,升级为有着“雪亮的眼睛、聪慧的大脑、敏捷的身手和优异的社交能力”的纯电动小车,能够全面、准确地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精确地实现路径规划,智能的底盘系统具有和人-车-路融合协同能力。

在科研中,殷国栋不仅致力于“小”车的升级换代,更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解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卡脖子”问题。近5年来,他面向产业需求、聚焦科学前沿,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针对我国汽车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构筑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实践的科研全链条。依据“模型-控制-协同”建构了车-路-网一体化的广义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形成了结构共用、控制协同、智能集成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控制方法体系,突破了一系列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他领衔的东南大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团队,以国家汽车产业规划为指引,推动了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申请和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突破的车辆智能底盘技术获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拘一格 看到学生眼里的光

在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同时,殷国栋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在许多学生的印象里,殷国栋的课堂令人感到轻松,但又不得不全神贯注。“殷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硕士生柏硕回忆道。

原来,在给学生讲课时,殷国栋会结合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选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并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与内容具体化。每每声如洪钟的他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总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殷国栋又从不拘囿于讲台前授课,他经常走到学生的课桌旁,时不时结合课堂内容向学生提问。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听得格外专注。

殷国栋坚持将思想引领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将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家国情怀放在首要地位,引导同学们做高素质领军人才。“跟着殷老师,我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这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博士生徐利伟如是说。

10多年来,殷国栋一直主讲“程序设计与C++语言”“液压与气动技术”

“汽车理论”等多门本科生主干课程,以及“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等研究生课程。其中1门课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江苏省研究生优秀微课课程,2门课入选东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

在培养人才时,殷国栋有个最大的特点,他不论学生的“学术出身”,而是最先看中的是学生眼睛里那股劲儿。他说:“有的孩子眼睛里是有光的。”

汪是车辆工程在读博士,现在已是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高水平SCI/EI论文的科研达人,在进入东大读博之前,他几乎没积累什么研究成果。

当初汪抱着读博的想法联系殷老师,除了简历外,还提交了自己的一些科研感悟和博士研究计划。令汪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殷老师就约他前来面谈,向他介绍研究方向,问他对哪些感兴趣,并鼓励汪“我很看好你,现在没成果不代表未来成果不丰硕,要有信心”。

尽管那时汪还在原来的学校进行硕士学业,但那次见面之后,殷国栋就经常回答他的一些学术问题,每封邮件都必回,还鼓励他尝试写英文论文,并手把手地教他改论文。“那个时候我还不是殷老师学生,论文投稿时老师也不要求给他署名,说这是你硕士的成果我没有什么贡献,科研学术要严谨。”谈及这些,汪仍然十分感慨。

双创育人 与学生“玩”在一起

殷国栋不仅与学生“学”在一起,还与学生“玩”在一起。

在长期担任本科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他坚持将教书、育人与科研相结合,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研学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开展课外研学活动。

自2013年起,殷国栋指导组建了东南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酷的团队里,汇聚的并非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真正对“车”感兴趣的孩子。

李荣粲是方程式赛车车队队长,对2014年团队第一次参与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至今印象深刻。

当时,比赛周每天都有降雨,场地泥泞,设施简陋,殷国栋每天守在现场,全程陪伴,与大家共进退,常常备赛到很晚。尽管过程艰苦,但团队却在那年比赛中一举打破了燃油消耗世界纪录。赛场上,得知结果的瞬间,队员们激动地与殷国栋抱在一起。

也正是那个开始,让李荣粲认准了殷老师的拼搏、扎实和严谨,一直在团队工作到现在。

在殷国栋参与管理和技术指导下,这支原来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已在原来油车队的基础上增加了纯电动方程式赛车队、无人方程式赛车队,会聚了几乎来自东南大学所有专业的热血青年,如今成为学校成员最多的大型社团,屡创佳绩。

殷国栋从不规定队员们在车队投入的时间,却每每总能在工培中心、机械楼见到学生造车的身影,甚至时间长了连楼里的保安都认识了这群热血少年。“我感觉学生们是真心爱这支车队,他们的投入不是为追求绩点排名或者课外学分。他们就是热爱这个事情。”

此外,殷国栋还指导创建了东南大学机器人俱乐部、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迄今为止,累计指导大学生课外研学项目15项,其中6项为国家级创新研学计划、8项为江苏省创新研学计划。而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去年思政大课的舞台上,殷国栋说:“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宽口径、重交叉的学科方向,产业创新亟需人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如何实现‘变道超车’,需要我们久久为功,唯有秉初心、砥砺前行,方可履使命、行稳致远!”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吴涵玉)


【个人简介】

殷国栋 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近五年主要从事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先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15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被评为2021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担任多个期刊副主编或编委。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50篇,主编2部学术著作,受理/授权70件发明专利。


院系荐语

殷国栋老师政治立场坚定,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被评为东南大学第十一届“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坚持理论与应用结合,同团队一起,攻克了智能底盘的设计、控制理论方法,实现了面向真实场景的智能感知方法的突破。助力多家自主品牌零部件与整车企业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