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推介东南大学汪小洋教授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3-05-18发布者:李震浏览量:813

字体:

【东大新闻网5月18日电】5月1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之际,《光明日报》从即将出版的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65部成果中精选9部进行介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小洋成果《中国宗教美术考古编年史体系研究》入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4月25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又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光明日报》以《讲好中国美术考古故事——中国宗教美术考古编年史体系研究》为题对汪小洋教授成果进行介绍。宗教美术考古在世界学术界是显学,这个领域产生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和名家。中国有数千个宗教美术遗存,叙事生动,造型丰富,并且文脉沿革的连贯性极强。可以说,从完整性层面上认识这个大样本应当是中国宗教美术考古在体系建构上的一个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汪小洋教授选择儒、释、道三种主要美术类型,力求完整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间的所有宗教美术考古报告,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汪小洋教授介绍,写作过程中,材料与理论的平衡一直是一个挑战。团队选择以穷尽性的方式来梳理考古材料,设计尽可能大的材料结构和理论结构,并落实两个结构之间的转化。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尽管对考古信息的梳理不可能做到穷尽,但穷尽性的态度应当明确。海量的基础性工作随之而来,其中,指标体系的设计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为此,编年史体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团队也因此专门设计了关注度体系和全覆盖的年表,尽可能多地保留并呈现考古信息。经过多年努力,团队终于完成了这一体系比较完整的书稿。

二十年前,汪小洋团队出版《中国墓室绘画研究》,制作了第一份完整的“中国墓室绘画年表”;出版《中国宗教美术史料辑要》,编撰了第一份中国宗教美术文献汇编。十年前,团队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先后编写“汉墓壁画年表”和“中国墓室壁画遗存年表”,以及“中国宗教美术考古报告年表”和“中国宗教美术评论年表”。

汪小洋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研究成果补齐史前美术考古、建筑美术考古等其他类型,以完整的考古链来描述中华文明史,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翟梦杰 审核:李小男)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