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有爱大家的魄力亦有爱小家的力量:“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宣讲在东大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11发布者:唐瑭浏览量:10

字体:

 实习生 黄颖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向中国科学家致敬!”朱光亚回家,看见儿子写的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主题作文结尾,纠正这样写不好。年仅10岁的朱明远此时并不知道父亲与原子弹的关系,但是在父亲的教诲下,他明白了还应该向负责医疗、勤务等工作的数千名工作人员致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10月10日,为致敬功勋科学家,致敬“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和“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之子于辛面向师生,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宣讲。

“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宣讲在东南大学举办。实习生 黄颖哲/摄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唱的就是青海金银滩草原。在那遥远的地方,有着核武器研制基地。而在罗布泊这比金银滩草原更遥远的地方,发出了那声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东方巨响”。那是1964年,朱光亚忙碌到几乎没有回家的一年。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朱光亚诞辰一百周年的时间节点,朱明远以“朱光亚的1964”为题进行讲述。从全盘计划,到组织突破核心技术难关,再到全链条考核核试验有关准备工作等7件大事,带领师生追随朱光亚的脚步,置身其中感受这惊天动地的大事记。

朱光亚,一生只为一件大事,也不仅仅只有一件大事。他的严谨不止体现在他作为中国科学家的科研工作里,也体现在作为父亲关心孩子的成长里。朱明远回忆,父亲在检查自己的作业时毫不含糊,标点的错误都要指出。“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们,科学家精神不仅是严谨,还要付出牺牲,付出很大的牺牲。”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进行“朱光亚的1964”主题分享。实习生 黄颖哲/摄


“学习指导,贵在专心,专心源于兴趣……”于敏曾手书关于兴趣与学习关系的看法。1961年1月,钱三强找到于敏希望他从研究原子核理论转为研究氢弹,于敏当时就答应了。虽然研究氢弹是很难的事情,并且不太符合他的兴趣,但是于敏说“爱国主义压过兴趣”。

回顾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于敏73岁时写下“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他认为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国家的强盛中,便足以欣慰了。

以“愿将一生献宏谋——忆我的父亲·于敏”为题,于辛着重讲述自己眼中的父亲。他既是为国需要两次转行的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也是因为一个物理因素考虑不周提出暂停作业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还是不说教而通过讲故事教育孩子的深爱家庭的人。

“我的父亲于敏是国家自己培养的科学家,在国家百废待兴之时,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于辛希望年轻人可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优良品质,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之子于辛、主题分享。实习生 黄颖哲/摄


“这次宣讲让我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来源于无数科研工作者通过自己的热血、青春和实干去做出来的激动人心的事业的精神总结。”东南大学202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本科生李灏感叹道。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2024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东南大学四牌楼新生办“生根”志愿实践团队负责人李昂说,暑假期间团队面向青少年在全国6省“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重点讲述了东南大学走出的5位校友元勋的伟大事迹。

“非常荣幸能近距离和两位‘两弹一星’元勋的家人沟通对话,这与我们宣讲前从档案馆、纪念馆的纸质材料进行的学习相比,更加生动鲜活。未来作为东大学子会坚持引导青年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激励他们更好地成长。”李昂说。

责任编辑:邱晨辉



原文网址: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0/11/content_241290.html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