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暨“思政引领 数智赋能”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研讨会12月6-8日在昆明举办。
本次研讨会分为前置工作坊、大会报告和交流分享三部分。研讨会邀请河海大学副校长沈扬教授、厦门大学郑宏副教授、武汉大学陈训威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孔翔教授、山东大学矫雅楠副教授以及西华大学唐丹教授与吴昌东教授等专家进行大会报告和前置工作坊。同时,还特别邀请了东南大学李骏扬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刘雅婷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徐梅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华红莲教授、楚雄师范学院李媛媛副教授、以及云南中医药大学虎春艳副教授等省内知名教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来自40余所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300余位教师参加此次研讨会,共同探讨“数智赋能”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理念及实施经验。
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正权教授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辞,他分享了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办学及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经验,诚挚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创新发展,共绘云南省高等教育的美好未来。
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秦雅琴在研讨会上表示,联盟自成立以来,成员数量增至95所,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她分享了联盟在课程思政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成效,以及部分高校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前沿尝试,期望此次研讨会能为云南高校教师指明数智赋能课程思政的方向,推动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12月6日下午,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唐丹教授和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吴昌东教授在前置工作坊中分享了螺旋式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课堂实操练习,在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老师们针对教学目标从低阶到高阶逐级进行设计,在设计中逐渐将课程思政元素如盐化水般融入专业教育中,实现专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两位嘉宾指出了在课程思政实践中需避免的问题,为云南省高校的一线教师提供了专业指导。
12月7日上午主会场大会报告环节,由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长瑶主持。
河海大学副校长沈扬教授以《浅谈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他在报告中表示,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需融入时代特性,强化行业与地方特色,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应体现专业顶层设计,通过举证等方式实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的支撑映射。河海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完善培训与质保体系,利用教育共同体等模式,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实践与创新,以应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挑战,提升育人效果。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郑宏副教授以《从“课程思政”到“大思政课”:迭代及其价值探析》为题作报告。她在报告中表示,“大思政课”建设需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搭建包括技术平台和资源平台在内的大资源平台、善用包括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在内的社会大课堂等创新举措,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及全面育人的大拓展、大提升,形成全面育人大格局。同时,“大思政课”还需回应中国时代大课题,面对“两个大局”“多重历史”“两个文明”的挑战,建设任重而道远。
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唐丹教授,就《课程思政在课程建设的融入与呈现》作专题报告。她表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需将评估指标体系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确保办学方向、培养过程等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同时,学校应强化教师培训,特别是课程思政与数字素养方面,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此举旨在应对评估中可能出现的理念、师资、设施等挑战,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迈上新台阶。
12月7日下午是交流分享环节,平行分会场一,深入探讨了“‘思政引领’下的师范教育与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由云南艺术学院徐梅教授主持。
会上,徐梅教授以“《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传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方法与路径探索”为引,展现了舞蹈教育中的思政魅力;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华红莲教授则以“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为题,阐述了教育家精神在师范教育中的深远影响;楚雄师范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李媛媛副教授,围绕“德业双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分享了新文科时代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三位嘉宾的发言,不仅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深刻见解,更激发了大家对于师范教育与教育家精神传承创新的深入思考,为推动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平行分会场二聚焦“数智赋能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探索”主题,由东南大学李骏扬副教授担当主持。会上,李骏扬副教授以“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为题,深入剖析了数智技术如何为课程思政教学注入新活力;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刘雅婷教授则围绕“AI助力高校课程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分享了AI技术在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方面的独到见解与成功案例;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虎春艳副教授,以“数字赋能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为题,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中的创新应用与显著成效。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为在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前沿视角,激发了大家对数智赋能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广泛讨论与深刻思考,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与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12月8日上午主会场大会报告环节由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长瑶主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验中心陈训威主任分享了题为《人工智能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与挑战》的报告。他表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确保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大语言模型可以生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PPT,强化授课逻辑。同时,利用AI技术进行个性化点评,完善教学评价。此外,陈主任还强调,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与数字素养培训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挑战,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山东大学矫雅楠副教授围绕《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育人的路径探索》进行了报告。她表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要完善课程设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并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课程思政与数字素养方面的培训。同时,矫副教授还倡导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为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思政情怀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孔翔教授以《在“慕课西行”中提升课程思政成效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他在报告中表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聚焦专业相关实践问题,利用多元教学平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使命感。同时,通过跨校混合式教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这一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也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助力高校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本次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暨“思政引领 数智赋能”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化与拓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完善机制,努力推动思政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开创更加辉煌的成就。
【责任编辑:王琦】
原文网址:
http://www.xinhuanet.com/edu/20241210/59c04594343342da9fe866f209eadb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