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大人物

志存高远厚积薄发——访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得主赵传文

2010-05-241469发布者:

分享到:

       

        赵传文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07级春季博士生,师从国际著名循环流化床专家赵长遂教授,研究内容为利用碱金属基吸收剂脱除引起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CO2的机理研究等世界性的焦点问题。今年他荣获了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初见赵传文,比想象中更加亲切,谦和,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北方人的豪气与爽朗。对自己的科研之路,赵传文娓娓道来,他说自己最初的科研动力来自本院的科研神话人物,一位叫钟文琪的学长。说起钟文琪,能环境学院无人不晓,他以出色的科研学术能力成为全院老师的骄傲、学生的楷模。赵传文在听说了钟文琪的事迹后,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向钟文琪看齐,并要比他更加的出色和优秀。
  从2005年研究生入学开始,赵传文用心科研,潜心学术,以第一作者在SCI和EI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1篇文章,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1篇(含双收录);申请国家专利及实用新型3项;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4篇(其中2篇将被EI收录);国内会议宣读论文5篇。另目前在投论文4篇,其中SCI源刊论文3篇;正在受理国家专利或实用新型4项。赵传文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碱金属基吸收剂干法脱除二氧化碳机理研究”和国家863计划课题“钾基吸收剂干法脱除燃煤烟气CO2技术研究”。作为项目组的主要骨干成员,他重点负责项目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同时,赵传文还是国家973项目“O2/CO2循环燃烧及污染物的协同脱除”课题的骨干成员。一路走到现在,凭借不屈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赵传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愧于自己当年的诺言。
  作为一名研究生,如何做好科研,写好论文,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赵传文与我们分享了自己撰写学术论文的心得。首先,要对自己撰写的论文有个大致的提纲,这样以后文献研读才会有的放矢。古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赵传文正是这一古语的忠实践行者,他说,自己在写论文之前都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有些文献资料可能与自己所要撰写的话题联系不大,但是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思维的视角就会大大开阔,而这对于论文写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他还指出,阅读文献最重要的一点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尽信书不如无书,并非所有人的研究成果都是至善至美,在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时,要辩证地对待,分清哪些值得借鉴和发扬,而哪些还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正是在扬弃的过程中,他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才能持续不断地迈上一个个的新台阶。
  赵传文谈到自己后面最大的目标就是冲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本来可以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他为了这个目标放弃了很多。赵传文说,既然自己在当初选择了,那么现在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管会遭遇怎样的曲折。冲刺百篇优博对他来说,是为自己的学生科研之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而以后回想这段学生生活,也不会心存遗憾。
  在大家的眼中,整日埋首实验室无止境的科研工作中,枯燥乏味不说,也一定有来自各方面的很大压力,然而赵传文谈及自己的科研生活,轻松而又畅快,全然没有想象中的压力和紧迫感。
  他说自己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与自己所在团体的良好的学习科研生活氛围是分不开的。赵传文曾加入东南大学研究生记者团以及东南大学研究生学报编辑部,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为赵传文在以后的科研及学习中带来积极地影响。在记者团工作的那段日子里,赵传文负责《东南研究生》报第四版策划编辑工作,并有多篇文章见报。而在研究生学报的工作中,他继续培养了严谨、求实、认真的学习工作习惯。在谈到我校研究生院推荐赵传文同学参加此次科技创新奖评选时,赵传文强调说:东南大学良好的学风以及学生培养机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这种积极的培养机制为学生科研学术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赵传文还说,不管在学术科研还是在生活上,导师赵长遂都给予了自己极大的帮助和指导。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赵长遂老师和他指导的学生都形成了严谨求实,追求完美的良好学风。他们每两个星期都要开一次学术报告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这一周的学习,研究收获,并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切磋琢磨,以明确后面一个阶段的学习研究方向。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习惯对赵传文和他的同学们却是受益匪浅,别有意义。这一方面起到了督导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同窗的交流也极大促进了各自的研究热情和学术积极性。聊到可爱的同窗们,赵传文说身在这个温暖而亲切的集体,他们情同手足,大家曾经为了赶做一个项目而全体通宵加班加点,夜深,人倦,却不曾有人离开。是一种超越一切的集体凝聚力和团结性,使大家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坚持不懈。赵传文说:“我和同窗们之间是一种合作团结中积极奋进的关系。”学习之余,赵长遂老师也经常鼓励学生们多做运动,锻炼身体,还多次组织与学生们的休闲娱乐活动。正是在这种积极健康氛围下,师生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而赵传文也克服一个个的学术难题,以优秀的科研学术成果回报导师的厚爱和同窗的关怀。
  采访中,赵传文都温文尔雅,侃侃而谈,被问到取得现今骄人的成绩有没有什么变化,赵传文坦言自己是个不太会享受成功的人,当然会有成功的欣喜,但马上就会调整心态,恢复到平常的科研学习状态,而非心气浮躁,沉浸在一时的成功中久久不能自拔。对赵传文来说,科研本身就是乐趣的源泉,这种快乐远比一时的成功来得持久和深入。这种宠辱不惊,宁静致远的心态也为赵传文全心全意进行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平台和前进动力。(操 磊)